阿熱孜古麗·托乎提
(新疆庫車市第十小學,新疆 庫車 842000)
21 世紀以來,作文教學改革在小學里搞得轟轟烈烈,無論是文章結構的訓練還是文本內容的訓練,或者是寫作方法與寫作順序的訓練,都進行了多維度的實踐與摸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小學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小學生,由于生長環境及家長漢語言的障礙,導致對孩子漢語言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作文方面的引導缺失,以至于作文教學成為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小學語文教育方面的一個瓶頸。
分析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得知,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是以講授為主開展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都知道,低年齡段學生主要通過看圖寫話來完成作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觀察所要描寫的景物,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寫作活動當中,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彼此討論景物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形象生動地描寫出景物的特點。不管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家長還是老師,都會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過度關注考試成績,對于學生在作文中的表現力不夠關注,想要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實現思想的創新,就要鼓勵學生主動寫作。
分析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寫作的特點,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因為缺乏寫作興趣而存在敷衍的心態,在寫作時流于形式,過度重視好詞好句的累積。雖然有比較清晰的寫作模式,但是內容過于模式化,缺乏自己的特色。另外有些學生的寫作內容脫離生活,不能從細節處入手展開寫作。再有,一些教師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不足,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寫作愈加脫離實際。少數民族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真情實感,比如在寫關于節日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自己比較喜歡的節日,比如兒童節等,讓學生互相探討節日的情形,在彼此研究的過程中感受節日的氣氛,引導學生按照回顧的思路進行寫作。又比如在寫關于動物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討論某種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看到自己想要寫作的對象,這樣具有觀察力的寫作教學才更符合生活的實際,讓學生對生活有更為充分的感知,這樣才能引發其寫作的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作中來。
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師想要強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讓學生知道作文應該寫什么,引導其掌握具體的寫作方法。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要引導學生通過先觀察后動筆的方法去觀察生活當中的各種細節,通過直觀的感受體味生活細節,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共同分享自己的思路,確定之后再落筆,要按照自己觀察的順序進行記錄。這種寫作形式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切地掌握寫作對象的特點,能夠更為真實地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彼此之間進行作文批改,學習彼此的長處,在彼此的作文中發現不足,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揚長避短,讓學生在互相評改的過程中獲得寫作經驗,感受寫作的魅力。
大部分學生之所以不喜歡作文,是因為寫作模式較為傳統,在少數民族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以生活為出發點,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多做練習,多寫文章。首先教師要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多寫多練,可以從日記、周記入手,讓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寫作,可以通過描寫人物、景物等形式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其次教師要重視組織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活動的細節,通過對活動的記錄強化自身的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參加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活動、了解活動的過程,在課后用自己的語言將活動內容寫出來。再有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或者學校進行小作家評比活動,或者舉辦一些征文活動,以豐富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積極地寫作,可以在班級板報或者學校的宣傳欄上張貼一些學生的優秀作文作品,鼓勵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作當中來。教師要重視帶領學生合理地安排寫作時間,可以利用課內外的休息時間帶領學生累積一些好詞好句,在掌握閱讀材料以及詞句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多寫作。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只有多說、多聽、多寫、多練才能夠實現寫作上的進步。
作為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作文對小學語文成績的提升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生會出現寫作水平不高、寫作方法不成熟的現象,想要提高少數民族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就要改變教學理念,依照教學實際來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要通過課內外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寫作活動當中來,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掌握寫作方法,要在生活中觀察與寫作有關的事物,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地觀察生活,通過作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