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素華
(河南省夏邑縣教師進修學校,河南 夏邑 476400)
由于中專學生起點較低,培育學生語文學科人文素養的難度較大,需要中專學校語文教師耗費更多心力,長此以往,這些語文教師不免提早產生職業倦怠,教學熱情大減。在此情形下,中專學校語文教師應調整學生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用人文精神浸潤學生,用積極心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更多耐心,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成長。語文學科人文素養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細水長流,需要語文教師長時間對學生進行熏陶,只有不斷發現學生的好,才能形成良性的教學相長的循環。
在教材所選的散文中,有古代散文和現當代散文。不同時期的散文,寫作的目的、表現的情感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古代散文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歷史散文,一種是哲理性散文。比如《鴻門宴》,在這篇歷史散文當中,除了展現楚漢爭霸的歷史事件以外,還刻畫了人物性格。從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當中的不同表現,我們不僅可以獲知項羽英雄末路失敗的原因,也可以從中感受到,劉邦這個亂世奸雄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也有其自身的優點。因此,在對歷史人物的品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以一種平面化的眼光去看待人物,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作全面地評價。由此教導學生,在生活當中對他人的評價,也應該是客觀和全面的。現當代散文,展現的既有傳統意蘊的感情,比如老舍的《我的母親》和史鐵生的《合歡樹》表達的是對母親的追思和對母愛的眷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和莫懷戚的《家園落日》表達的是游子對故土的深情和留戀,同為臺灣著名作家的林清玄(《好雪片片》)和李家同(《那一年面包飄香》)的作品則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脈脈溫情和善良感恩之心。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重要橋梁。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全方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的平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性在于它是課堂學習的向外延伸和拓展,它的延續性在于它實踐活動成果所形成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是對學生本身,對于他所處的環境同樣可能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無論是關于環保的課題,或者是關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活,又或者是古典文化的誦讀、讀書會、書籍推介會等活動,對學生的品行修養和心理健康成長,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語文的綜合實踐活動,并不能僅僅停留于在語文學科范疇的實踐和影響,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綜合實踐活動,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完善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教育中,教師是需要批評指正學生錯誤的,也許有時候要怒目金剛,雷霆震怒,讓學生印象深刻;有時候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感染;有時候要委婉含蓄,就近取譬,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有時候要“渾不在意”,卻又暗中指引……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在處理的過程中,在和學生的交流中,說話的方式可能各不相同,處理的手段可能也不盡雷同。但是,對學生應該要有更多的情感關懷,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語氣可能嚴厲,可能溫柔;表情可能嚴肅,可能微笑;但無論如何都不能羞辱學生、譏諷學生、嘲笑學生。在中專學校教育中,由于年齡的原因,學生的認知水平并未達到成年人的標準,有些學生仍處于青春期叛逆期,因此經常有學生犯錯,甚至是同樣的錯誤屢教不改,也許教師們會厭煩,會生氣,會憤怒。但是,教育者始終應該相信:大多數學生的心中始終有著向善的一面,是可以被教育好的。身為教師,也許不能成為一個無所不能、堅不可摧的神,但可以使自己成為一個擁有人文情懷、讓學生感到溫暖的人。
語文課程資源既包括課堂教學資源,也涵蓋課外學習資源。優秀的電視文化節目也是語文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自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不斷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來,一批優秀的文化類電視節目脫穎而出,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和認可。以電視節目作為優秀文化的傳播媒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激發了人們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了人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信心。
就目前而言,從中專生語文學習情況來看,他們需要大量人文知識作為補充,以彌補人文知識儲備少的短板;但在短時間如何讓學生吸收大量的人文知識,這意味著要從教學方式入手,而優秀電視文化節目正是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所在,對學生而言有較大的吸引力,有利于豐富學生的人文積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利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
優秀的電視文化節目作為語文課外學習資源,可以與語文課堂學習有機結合,豐富語文課堂的文化內涵,增強語文課堂的文化魅力。根據中專生語文學習水平暫時落后的情況,筆者由淺及深,由字詞學習到寫作學習,梳理了近年來優秀的文化節目,嘗試與中專語文教學相融合。比如《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經典詠流傳》《少年國學派》《朗讀者》等。引進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對于優秀電視文化節目的價值挖掘,語文教師不能只局限在引進階段,停留在觀看的層面,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情況,加以創造。實際上,引進優秀電視文化節目,這是學生的文化輸入階段;舉辦文化主題的比賽活動,這是學生的文化輸出階段。學生只有完成從文化輸入到文化輸出的飛躍,才是人文素養有效培育的體現。
當前中國處于知識轉型時期,學生的人文素養逐漸備受關注。人文素養作為評估中專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培育是關系到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學科作為充滿人文精神的學科代表,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重任在肩,是現代語文教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