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軍
(河南省西峽縣中等職業學校,河南 西峽 474500)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基本運動技能的培養,又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通過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學生可以形成自我鍛煉的能力和方法。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與此同時,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越來越成熟。在這一階段,有效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將使中職生終身受益。
中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是教授學生在社會中技術的運用,對于體育的關注力比較低,在日常教學中,幾乎知識進行一些簡單動作和體育活動的開展。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體育學習失去興趣,更加無法進行中終身體育意識的滲透。
體育本身就是一門鍛煉學生身體的學科,但我國高校教師大多只注重學生的表現而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導致大多數學生對體育失去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健康。但這種狀況也很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終身體育具體是指人們在生活的成長和發展中接受體育教育,使體育鍛煉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職生應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并意識到這種終身體育意識的健康作用,從而促進和促進個體進入社會后的持續健康發展。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主要是鼓勵和倡導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理念。因此,這就要求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要注重體育與學生生活的融合,引導學生開展生活體育教育和實踐訓練,逐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體育的緊密聯系。體育源于生活,通過中職體育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指導,為生活創造更加健康、幸福、和諧的生活,使學生認識到體育是健康、幸福生活的有效保障。
在安排中職體育課程的內容中,從學生的角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了解體育運動對自己身體的作用,向學生傳達具體的體育訓練方法和體育文化精神。在訓練過程中,反復研究教育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特征,創建適合學生成長的體育教育內容。在中職教育的培養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對一切都有新鮮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體育意識,可以合理組織體育活動和體育游戲,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
中職教育階段是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關鍵階段和最后階段。中職學校學生能否接受終身體育意識,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必要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現代人保持健康,增強體質,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無窮的精力。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適應未來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因此終身教育應滿足社會對職工身體素質的需求,加強對學生體育知識和行為的培養。如果能建立終身體育意識,那么學生在走出校門后就很容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的一生奠定健康的身體基礎。
應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標,以激發學生體育鍛煉興趣為前提,以引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為途徑,以幫助學生掌握體育技能為手段。體育教師要用言行教育學生,用自己精湛的專業技能教育學生,用自己良好的精神面貌影響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監督和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練習,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逐步增強鍛煉效果,使學生形成自主鍛煉的能力。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具有一定的體育素質。教師應在課堂上通過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使他們了解自己擅長的領域,從而加強鍛煉。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興趣、家庭背景和身體素質。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看待學生的差異,不能一概而論,而是因材施教,發揚學生的優勢,科學安排教學計劃[5]。比如,班上除了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外,還有身體素質好的學生。有些學生擅長跑步,有些學生擅長籃球,有些學生擅長足球。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設置體育課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體育知識后分組實踐,使學生在項目潛能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積極聽取學生的反饋,并以學生的反饋調整后續教學工作。中職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其體育成績也將納入年度總分評價。在學生評價過程中,采用了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學生評價的出發點可以以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努力和進步為基礎,從而形成與學生體育教學相適應的終身體育意識。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也要根據職業學校的教學需要、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就業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在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和潛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開展體育鍛煉,形成科學的鍛煉習慣和能力,使中職生成長為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