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菲 孫鑫
(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2015 年總書記考察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光東村,提出要在農村地區以及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廁所革命。延邊州制定了《以“廁所革命”為突破口加快改善農村環境工作方案》。現今,村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農村生態衛生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但由于延邊州人口基數大、季節性氣候差異大、基礎建設不完善、廁所改革后期設施配備不齊全等因素,導致改造后的廁所閑置率高達60%。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結合實際建言獻策。
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惡劣的廁所衛生不僅嚴重污染環境還會影響到國民的身體健康,糞便的惡臭氣體含有硫化氫、氨、乙胺、甲硫醇、甲硫醚三甲胺、低級脂肪酸、吲哚等多種有害物。其中硫化氫能引起人的眼角膜炎,極易被肺和腸胃所吸收,當它進入血液后,部分與血紅蛋白結合,生成不還原的硫化血紅蛋白,使人中毒。氨和乙胺也會損害人體的肺、肝等器官。長期惡臭熏著,會發生頭痛、失眠、喉炎、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同時,排泄物會污染食物和水源,引發腸道疾病,造成每年150 萬未滿五歲的兒童喪生,比艾滋病和瘧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高。
我國農村廁所改造古已有之,早在宋代《農書》(公元1149)詳細記載了我國廣大農村對垃圾、糞便的合理處理和利用。古代的處理方法就是堆肥發酵,這是簡而易行的有效方法,同時也總結了建池、篩選和施肥的經驗。時至今日,改廁成為中國各地“重要民生工程”,2015 年7 月,總書記在延邊考察時提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來場“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2017 年11 月,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
農村廁所革命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措施。2019 年初,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建委等8 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按照“有序推進、整體提升、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基本思路,對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明確了路線圖與時間表。李克強總理在2019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因地制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
延邊地區積極開展廁所革命,效果顯著。延邊州共有鄉鎮66 個,管轄村莊2443 個,農村戶口24.2 萬戶,2016 延邊州農村廁所改革已完成改造戶數共18400 戶,2017 年,農村廁所改造新增 9800 戶。2017 年9 月,延邊州成立了聯合督查組,截止至2018年,延邊州衛生旱廁普及農村戶數8.2萬戶,占33.9%;水沖式廁所普及農村戶數1.8 萬戶,約占7.3%。廁所改造之前,農村旱廁惡臭熏天,蚊蟲老鼠是延邊農村夏天的顯著特征,環境衛生條件差,廁所條件令人堪憂。改造后,室內廁所干凈衛生,環境衛生得到很大改善。
延邊州氣候夏熱冬冷,季節性差異大,當地生產生活方式與其他地區也略有差異。冬季管道易凍裂。延邊州冬季均溫在零下22.5℃左右,氣候嚴寒。改造后水沖式廁所上水管與下水管裸露在外,持續性低溫嚴寒下,容易導致管內液體凍結體積膨脹,從而水管爆裂,為冬季廁所的使用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其次,廁所管道采用pvc 塑料管道,冬季延展性差,可承受壓力小,在嚴寒的惡劣條件下,水管極易破裂,季節性供水不足;最后,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素以稻米為名,水稻為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需水量極大,春夏兩季在保證稻田內供水充足的情況下,村內會采取階段性限水措施,所以供水量在維持村民正常生活需求之外很難滿足廁所用水,從而造成了春夏兩季廁所的閑置。
延邊農村水網設施不夠完善,大部分農村不能夠實行24小時全天供水,并且受工作生產需要的影響,沒有充足的自來水供應保障,供水量嚴重不足,農村廁所的后期使用很不方便。此外,沖水系統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建造,延邊州很多農戶自建水沖廁所,缺少技術支持和科學方法。其次,污水管線的埋深和坡度不夠,造成冬季凍裂和堵塞情況較多,同時,某些建成的化糞池沒有預留清掏孔,從而導致村民不敢頻繁使用,室內廁所成為“一次性”廁所。最后,改造后廁所糞便儲存器為玻璃鋼罐,埋藏于地下,在夏季高溫的作用下,罐內糞便發酵產生大量惡臭氣體,由于沒有相應的處理措施,氣體由下水管道上升至室內,使空氣遭到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一方面,改造后的廁所沒有系統性的維護措施,如:改造后的廁所需要定期抽取罐內的糞便,但是抽取的設施與費用沒有相應的規定和統一管理,而是由村民自行承擔,據走訪調查,抽取糞便的費用為100 元—150 元左右,抽取頻率大概為每月一次,無形中增加了村民的生活負擔與壓力,從而導致村民對改造后的廁所使用積極性不高,廁所閑置率高。另一方面,改造過程中沒有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在廁所改造過程中,個別工程隊工作不認真負責。在走訪調查中,根據村民反映,許多廁所水管凍裂是因為廁所水管埋藏深度沒達到標準,由于缺乏監督管理體制,工程隊投機取巧,不能按照標準完成改造任務,從而為村民正常使用廁所埋下了隱患。
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因地制宜進行廁所改造,一方面,采用深坑填埋技術和海綿保溫解決管道冬季凍裂問題。查閱資料,自來水管道埋藏于地下2m,可有效緩解水管凍裂情況,水管外部纏上保溫海綿,可以有效保障水管內自來水自由流通,保溫并防止結冰,從而保證村名冬季可以正常使用廁所。另一方面,運用技術手段防止下水管道夏季反味。如:U 形管的應用,使下水在管內留有存水,可有效防止罐內氣體上浮,避免夏季高溫,不良氣體上浮。最后,與城鎮水網連接建立集中供水設施。采取集中供水設施,保障農村自來水供水充足,實現24 小時供水。
加大科技投入,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解決廁所改造以及改造后出現的問題,第一,進行技術外包,加大與研發新設備、新技術的個人或公司合作,加強研發,設計出新型無需安裝、無需施工、使用便捷的新型廁所。第二,加強廁所下水處理技術、糞便收集處理技術的研發與采用。建立一個或者多個集中糞便收集裝置,由相關設備統一處理。距離城鎮較近的村鎮,將自來水管道與城鎮相接。這樣可以極大地避免資源浪費以及更好地解決農村用水難、排水難的問題。第三、建立完善的自來水網,村莊與城鎮距離近可以優先接入城鎮的自來水網,與城鎮距離較遠可以采取挖蓄水池,采用水泵管道運輸方式,保障農村廁所用水。
完善后期農村廁所的維護。由政府統一定時派遣吸污車前往所管轄的村莊進行糞便收集和排污處理,費用由當地政府統一規定,或進行再利用抵消花費。建立統一的糞便收集裝置,環境條件適合的村莊可建立小型排污場,將糞便統一收集統一處理。其次,加強項目工程監管與驗收。貫徹落實國家農村廁所改革標準,政府加強對項目工程的監督與領導,及時發現不足改進缺陷,督促工程隊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廁所改造,并在工程完成后,對工程實施質量進行驗收。最后,加強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對進行廁所改造積極響應的村民給予一定獎勵措施,完善廁所使用補貼制度,保障農村廁所改造后的長期性,對于施工不合格不達標的主管單位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與經濟處罰,從根源上保障農村廁所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