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萍
(重慶市永川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永川 402160)
引言:德育教育應該滲透在教學期間的每一個課程里,中職美術作為一門必修課,在教學中必須緊密結合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內涵,提高中職美術的教學效果。美術教育屬于校園文化中具有活力及吸引力的一部分,學生對美術的喜愛程度也較大,美術教師要利用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在教學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怎么才能滲透到教學中?那么,就此問題,提出了以下見解:
教師要借助于美術素材,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其中的有關德育的內容。美術素材中的內容一般都能看懂都很簡單,但教師也需要依據學生們的知識掌握情況,帶領他們去發現美術素材中的德育因素,并且加以知識面的拓展和加深。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需要具有目的性地并且有計劃地向學生滲透德育的相關觀念,這對于學生掌握德育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識是十分有利的。同時,它也可以使學生有一個真實并且親切的感受,能夠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并有利于去發掘德育因素。美術教材中的優秀作品往往都能傳遞出一種別出心裁獨特的意境,這種意境傳遞出了作者最真實的情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欣賞這些畫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感悟這些畫作的獨特魅力,這對于學生的德育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作用。教師需認真欣賞教材中的所有優秀作品,挑選出最佳的畫作以供學生欣賞,從而在這些畫作中得到精神上的升華,學習這些畫作的作者的崇高心境,這對于學生的心境培養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將教材中具有明顯德育教育的內容找出來,再對學生進行體系化的教學引導。
例如,在中職美術的第一章中,有一個關于《線描造型》的知識點學習,其中,“整體”這個關鍵詞出現的次數最多,這一章最主要的就是講的整體與局部與個體之間的相關關系。教師可以針對本章節的主要內容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除了我們學的這一章中需要用到整體與局部的關系,你們還知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什么事也可以用到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嗎?教師通過這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社會中發生的一些事,比如新冠疫情中,沖在前線的醫護人員等能夠正確認識到我們國家是一個大的整體,在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能夠毅然決然地選擇拯救國家利益,貫徹局部服從整體的核心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同時也要在進一步引導學生顧全整體的情況下,將局部的作用最大化,一步一步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通過將知識點中整體性的畫作界面與個體性的畫作界面一一指出,讓學生認識到個體與整體間的關系。線條的單個性雖然會造成視覺上的獨特性,但若將千萬條線條一起呈現在一個畫面上,整個視覺上就會有質的提升,讓人覺得耳目一新。而整體又是由一個個單獨的線條組成的,若是缺了某一個線條,那么整幅畫面將會殘缺,變得不完美。通過這樣整體線條與個體線條的關系對比,讓學生更加明白國家與個人間的利益關系,有了國家才會有個人的蓬勃發展,而同時有了個人的蓬勃發展才會有強大的國家發展,二者無論缺了哪一者都會失去最大的主體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線描造型》的知識點教學時,要充分將教材上的知識點與德育方面進行教學結合,從而讓學生在接受良好美術知識時,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學。
對于傳統的上課方式,學生早已感到厭倦,其中包含的德育內容不僅少且單一不變,所以教師要打破傳統進行創新。創新探究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不僅對教師自己而言是一個提升的機會,而且也可以通過新穎的教學模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去提升學生們的德育水平。如今時代的發展使得信息化在教學行業不斷被運用,多媒體、PPT 等新型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屢見不鮮,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將更多優秀的作品下載下來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得到更多能夠被美術熏陶的機會,同時在熏陶藝術的時候,充分感受作者的繪畫情感,感受這其中的人生哲理,從而促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的教學。但由于目前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仍然在當今的美術課堂上根深蒂固,因此教師需自身跟上時代發展的節奏,積極將新時代的教學工具帶入課堂,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美術欣賞學習。美術學習既是一個安靜的欣賞學習,更是通過不斷增長美術見識來促進自身的美術修養的一門課程,因此,教師需擅于利用互聯網上的優秀美術教學資源來促進對學生的美術教學,從而推動對學生的德育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郊野寫生,多帶學生觀察觀察大自然的美妙之處,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在遵守時間道德規律下人類才能與自然和諧共處。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畫出自己心中的遵守道德素養的場景,讓學生去表現出自己所想象出來的全社會和諧發展的景象,鼓勵學生要發揚德育內容包含的精神。然后教師也要針對個別上課態度不端正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指出他們的錯誤思想,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師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要認識到把德育教育恰當地融合在教學中,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同時也不能埋沒了學生的個性,否則就會打消學生對學習德育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到歷史遺留氣息濃重的歷史古城來讓學生寫生,感受歷史古城的歷史文化氣息,從而在這樣具有濃重歷史氣息的熏陶下,更好地進行繪畫,畫出心中最真實最直觀的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對學生的德育教學培養,讓學生通過不會說話的歷史文物來深刻感受當年歷史的沉重感,感受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艱辛生活,從而對現在和平、美好的生活更加珍惜,更加熱愛。教師也可以將國外動蕩的局面通過口述或者視頻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明白我們身處的祖國的強盛,明白我們生在了一個和平年代,生在了一個另國民足夠安居樂業的國家,這是多么幸福、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愛國方面的德育教育,通過對歷史古跡的游覽來促進學生樹立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服務的正確國家觀與價值觀。教師與學生應多多溝通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美術的專業知識,促進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協作,促進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同時還可以促進美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使其有一個美好的值得憧憬的發展前景,也為美術這個行業培養更多的、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人才。同時,通過這樣的活動來推動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在展開活動之前,需做好充足的準備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德育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從欣賞學習美術的專業知識時,更好地接受德育方面地教育。
由于目前國家教育應試化的趨勢,導致很多學生在教師與家長的引導下一味地沉迷于追求成績,而忽略了精神方面和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協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逐漸喪失了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對于學習與生活,由于長期的學習壓力,學生也對它們有著消極與悲觀的心理狀態。而小組式的合作學習、學生間共同交流和自主探究作為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協作,還能夠使學生之間一起成長進步,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小組式合作學習指的是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思想交流、合作與分工,讓學生彼此之間就某幅畫進行欣賞與互相間的評價,這樣既鍛煉了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這些優良品質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安排更多的任務,實現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使小組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小組中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組應充分體現小組之間的互助共處,使小組中的每個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讓德育潛移默化,滋潤每個學生的心靈。
例如,教師制作一些有關從古至今中外聞名的畫作的PPT,其內容可以是古代建筑、風景、人物畫像,也可以是現代流行的藝術畫或電腦繪制的插畫,在課堂上通過PPT 向學生展示美術是百花齊放的,突破學生看待美術的傳統思想,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展示PPT 時還可以向學生們發問,詢問學生更偏向于哪種風格的作品,了解他們對于不同風格不同年代作品的看法,讓他們將年代遠近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總結出美術繪畫一步步地改變是什么等等。之后,教師再將學生分為五人一組繼續相互間的小組討論,就某一幅畫進行年代風格上的分析討論,再將不同的想法見解用筆紙記錄下來,將覺得比較優秀的美術鑒賞也用筆紙記錄下來,在今后的美術鑒賞可以作為借鑒參考。教師可以給定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分析,學生可以在組內就畫作的年代風格等暢所欲言,小組成員需耐心認真地傾聽每一位發言者的分析,再在最后的全組討論分析環節,繼續有理有據地畫做分析,組內成員也可以就某一位成員的分析進行評價思考,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盡情釋放自己對畫作的評價看法,還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后,教師可以通過互相評比最佳小組評價的方式來結束這場小組討論,讓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更加強烈,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有很大程度上的促進作用的。這樣的組內合作要求每個成員都要具備責任心和認真對待的態度,在對待他人于自己的相反意見時要學會反思和借鑒,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水平。
結束語:作為一名教師,無論自己的課程是一門怎樣的課,要知道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也要在教學工作中擔當起教育工作的責任。素質教育已經普遍被人們重視了,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每一位教師都要引導學生提升素質能力為社會的文明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