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語
(1.湖南工商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工程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從今天的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是大部分英語教師過分注重本土語言文化,導致與目標語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限制了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師按部就班,堅持原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程開展教學實踐,對文化滲透方面的關注度不高,限制了學生的發展。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探尋“兩全”之法,實現文化的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成為教育領域的核心內容。英語學科作為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全球化進程加速推進的今天,英語學科必將發揮出應有的優勢和作用。當然,作為二語習得內容,通過語言來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內容,對學生成長有益[1]。但也需要看到文化融合的必要性,中國文化在英語閱讀課程上的滲透與融合,才是新時期英語教育的根本方向。相比于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國文化的嵌入,帶來的是文化層面的對比,讓學生在開拓眼界的同時,也能夠充分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
對于廣大的學生群體而言,英語教育的核心是培養新時代下的跨文化交際人才,以此來應對未來社會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英語綜合素養,必將成為未來人才考量的一項重要因素。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內容僅僅是圍繞國外的內容和事件,“中國文化失語”的情況在閱讀課堂普遍存在。長此以往,對學生挖掘本民族文化精神將產生阻礙。中國文化嵌入到英語閱讀教學,讓學生在文化認同感的基礎之上,去辯證地看到不同的文化差異,在對比中樹立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有信心[2]。
在英語教學的主體框架中,英語閱讀是最為核心的一環。如何保持英語閱讀占據中心位置,抓住這一把金鑰匙,成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點上面,當前學術領域也十分認可。閱讀課堂本身包含了詞匯、語法等相關知識點,也能夠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看到和感受文化的差異,一定程度上也考驗著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掌握了英語閱讀專業技能,則在后續的詞匯、語法等學習的過程中,將展現出良好的效果。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單單局限于教材當中的閱讀素材,教師可以通過多途徑去選擇不同的選題,準確定位內容,從而為文化融合提供保障。英語閱讀在新時期下的新方向,將帶動英語閱讀教學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3]。
中國文化嵌入到英語閱讀課程當中,還需要從多角度做好理性的思考。以正確的態度來應對問題,在理性的分析中找到關鍵點,達成文化融合的目標。側重點放在文化比較、文化滲透以及文化活動構建等方面。
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比較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所想要展現的內容更直接,對學生而言也更具吸引力。該方法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強化文化感知具有積極意義。英語閱讀內容的題材寬泛,可選擇的內容較多,但如何既能夠實現目標語文化的解讀,也能夠充分理解本民族的文化,才是關鍵所在。對于教師而言,要樹立科學認知理念,使得中國文化可以更好地嵌入到英語閱讀的教學當中。如在英語閱讀的內容選擇為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 時,其中包括了西方的復活節、萬圣節等等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則可以通過文化比較的方式,將國內的端午節、春節等與西方的傳統節日進行對比分析,在學生了解西方節日文化的基礎之上,也可以聯想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拓寬了文化視野[4]。文化比較的方式,相比于其他的教學方法來得更加直接。英語教師在選擇素材時,要做兩手準備,使得文化對比更強烈、更直觀也更具體,增強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感知。
文化滲透是文化融合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在實現目的語國家文化解讀的同時,不斷滲透中國文化體系中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和日常生活。當然,整個滲透過程都要以契合度為核心,避免“生搬硬套”的模式出現。如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欣賞對象是經典的國外詩歌內容,則可以在完成介紹的基礎之上,介紹中國的唐詩。也可以讓學生去欣賞唐詩的英譯版本,以這樣的方式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表現。大部分的學生對于唐詩本身并不陌生,通過對國內外詩歌的對比,能夠起到雙向的作用與效果。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英語語言,靈活的運用語法和詞匯儲備量,完成對唐詩內容的再創造,以這樣的方式來全面增強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理解。文化的滲透是加深文化認知的重要途徑,只有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實踐中,合理的選擇閱讀素材,重視文化融合與滲透的必要性,最終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5]。
中國文化嵌入到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在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通過文化活動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感知,為文化的融合提供必要條件。具體的活動模式創設如下:
第一,討論活動。討論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思想相互傳遞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圍繞該方法的活動內容創設,依舊是要以教材為核心,利用中西方文化內容實現深層次的拓展。如教師在課前則準備好相關資料,并制作成為微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傳遞英語閱讀內容。并就其中所涉及到地文化知識進行對比分析,打通已學知識和現有知識的溝通通道,在拓展延伸和交流討論中,尊重文化差異,實現雙方的文化認同。整個討論活動中,釋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著廣闊的自主交流空間,在討論中實現自我成長[6]。
其二,游戲活動。游戲活動的創設,強調以游戲為核心。在英語閱讀課堂之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元的游戲化方式,以文化內容為核心紐帶,開展具體教學實踐。如利用問答、知識競賽、謎語、角色扮演或者是文藝演出等多元形式,調動學習者對于中國文化本身的關注度。如文化遺址的閱讀內容,則可以讓學生去扮演“導游”的角色,對國外的文化遺址和國內的文化遺址進行分別的論述與解讀,在角色扮演增強體驗感的基礎之上,也可以借助游戲活動加深對于文化內容的理解,具備運用英語語言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成為未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傳承人[7]。
其三,課外活動。相比于書本當中的枯燥閱讀內容,課外活動能夠帶給學生以良好的學習體驗。英語閱讀教學本就是一個開拓眼界的過程,教師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優勢,帶領學生與留學生進行交流,在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也能夠了解不同的文化特色與差異。這樣的課外活動,相比于傳統閱讀模式更直接、更立體,對學生的成長作用明顯。
中國文化嵌入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當中,所展現出的實施效果顯著。其一,學生的參與興趣明顯提升。傳統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由于內容覆蓋面的限制,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也很難在閱讀中獲得與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中國文化的嵌入,帶動了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在強烈的情感共鳴中,閱讀教學將得到新發展;其二,提高閱讀課堂教學質量。中國文化的嵌入,打破了傳統閱讀課堂教學的限制。學生基于文化認同感的角度,學習積極性更強烈,對閱讀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用明顯;其三,推動教師專業成長。重視文化融合的有效性,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嚴峻考驗,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方法的應用,革新傳統閱讀課堂[8]。
總的來說,中國文化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失語”問題普遍存在。但從教育現代化的視角出發,中國文化融入到英語閱讀課堂中十分必要且關鍵。為此,本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的融入策略,包括緩慢滲透、活動滲透等等,旨在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環境,為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