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孫璐
摘 ?要:金融是國民經濟組成的關鍵,金融發展對微觀企業發展有著正向的促進意義,微觀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金融的發展,兩者是呈正比關系,從這一點而言,微觀企業的發展與國家金融發展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但是不同類型微觀企業的金融結構存在著諸多的不同。本文聚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理解金融風險,旨在為微觀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一定理論性貢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F0-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7-0094-03
在學術界與金融界對微觀主體應對金融風險的研究中,探討微觀企業的發展模式對國家金融與世界金融的意義重大。本研究立足于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新思維,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進一步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進行解析,并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與金融周期波動的相關關系進行分析,總結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在微觀企業中的體現,希望能夠為相關領域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理解金融風險
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隨著經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因此,作為本科院校,學校與教師需要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教學模式上做足功夫,立足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全面提升專業人才的業務素質,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的未來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教學的手段,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的原理、規律轉化為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豐富、側重點突出、示范案例經典以及制作簡便。當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兼具理論性以及實踐性的學科,國家需要既具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又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才,這些優秀人才能夠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然而傳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學專業教育過程之中,始終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誤區,在今后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中,高校需要重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踐教學的作用,著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角度,金融風險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風險轉移。風險轉移又被稱為合伙共擔風險,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降低風險的發生率,而是借助合同或協議,將企業出現風險事故時的部分損失轉嫁給第三方,降低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可能性。
第二,風險規避。風險規避策略適宜應對發生率高、破壞性大的風險,這種策略要求企業深入認識項目風險,掌握風險發生的可能性與嚴重后果,從根本上放棄會造成風險的資源、技術與設計方案等,最終規避項目風險。需要注意的是,項目開展得越深入,企業在風險回避當中投入的成本越高。
第三,風險分散。風險分散的目的是為了減輕金融體系信用系統的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消極影響。以投資活動為例,投資本身具備不確定性,企業通常會采用分散投資的方式來減輕風險,不過為了獲得最大利潤,選擇最優的投資組合是最為合適的投資風險分散策略。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與金融周期波動的關系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首先需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實踐訓練的效果,讓學生善于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在考試與實訓結束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對于自己在考試與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加以評價,并不定期地進行反饋。其次,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本科院校應與企業合作,結合當前社會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人才的技能以及知識的要求,以教學效果為導向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再次,在課堂環節中,教師可以穿插“理論+實訓”的教學模式,可借助課后習題訓練、課堂提問、課后討論等實踐性活動,對學生的實踐活動的形式與流程進行周期性調整,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最后,學校可以與技術類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從而構建起學生的學習框架,借助大數據、云計算、機器智能等技術,讓學生可以在理論學習之余,參加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培訓。
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點金融領域的假設:
1. 外國資本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僅僅將影響范圍鎖定在國內的各個區域。社會總資本表現為金融與真實資本,前者的資本存量具體源于金融市場與行業資本積累。
2. 假設經濟結構和規模經濟不變,技術進步的變化區間維持社會平均水平,社會各方的資源保持自由流動。在此條件下,資本、勞動力等其他要素始終保持著最優配置。
根據上述兩個方面的假設,若是對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加以控制,社會總產出取決于金融部門與管理部門兩大區域的比例[1]。
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思維來看,企業若想實現長遠發展,就需要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結合企業的經營戰略,管理者在做出經營決策之前,需要結合當地的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制訂符合區域發展的經營戰略;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與企業面臨金融風險,綜合考慮企業在經營與發展之中的投入與產出。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思維視角下,企業需要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以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從而獲得長遠發展。而地方各級政府都需要著力加快金融以及經濟學人才的培養與儲備,吸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區域貿易的促進作用,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的視角,拓寬企業未來的發展思路。
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在微觀企業中的體現
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企業的經濟結構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不能一概而論。本研究認為,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立足行業的宏觀背景下,能夠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體現在微觀企業的發展與運營之中。比如金融服務的需求存在著明顯的區別,甚至不同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之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應用領域也有所不同,國家頒布宏觀調控政策,在經濟過熱的時期,鼓勵人們儲蓄,可以借助銀行的力量,吸納社會閑置資金,采取更高效率、質量的資金配置方案。此種資金配置,有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從而實現風險分散,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在經濟過冷的時期則相反。從資金的角度觀之,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受內部、外部環境影響,針對企業的政策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該國家或地區所采取的金融制度,也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劣勢。由此可見,只有金融結構與微觀企業保持一致,才能促進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金融周期呈現出周期性波動的態勢,只有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企業才能夠實現持續性發展[2]。
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大多數企業表現為勞動力豐富但資本較少,這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勢就會吸引行業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而且對資本的數量與質量的要求相對較低。經過微觀企業的初級發展,隨著微觀企業逐漸發展,企業規模逐漸增長,工人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和資本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企業逐漸實現擴大再生產,進而形成一定的規模。此時,微觀企業的技術與產品都在不斷革新,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也會進一步降低[3]。此外,現有的金融體系鼓勵行業在技術與產品上創新,實現企業的長遠經營。
以中小型企業為研究對象,當前其也正成為金融體系提供服務的主要目標。在這一發展時期,資本與勞動力的需求從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大多數企業呈現勞動密集型、技術創新型的發展狀態[4]。在這一階段,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歷史最大值,企業在技術創新、資本結構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經濟發展成熟階段,微觀企業處于資本豐富但是勞動力短缺的尷尬境地,這與我國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在這一經濟環境之下,高新技術發展、資產密集型企業成為市場上的壟斷企業。這兩類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投入,為了降低企業面臨的技術與產品風險,微觀企業需要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尋求發展思路,提出適合未來企業的發展戰略,對當前的企業產品與技術進行改良與優化,這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建設性的意義[5]。
針對企業存在的運營風險,建議企業在企業內部建立現金池,強化現金進出的管理力度,推行多元化發展戰略來分散風險。一方面企業可以選擇以合理的價格出售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重點開發京津冀地區以及南京等一線城市金融市場,增強自身品牌效應。另一方面回籠資金用于項目投資,投資目標盡可能選擇影視、游戲等發展狀態良好、盈利高的項目,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必須要加強流動負債管理,通過出售債權等方式獲得現金流量,促進資產的流動性。
近幾年來,金融體系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對應的賒銷業務也隨之增多,不少賬款容易因金額大、拖欠時間長而難以收回。資金是保障企業高效運營的基礎,金融體系應做好賒銷與存貨管理工作,提升企業的回款能力。企業需要重視應收賬款的回收,完善當前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明確賒銷、回款的責任,加快企業的資金回籠;加大應收賬款催收力度,盡可能減少企業在回款過程中的資金投入,提高企業的回款能力;加強存貨風險控制,定期組織人員盤點現有庫存,以便采取對應的策略,減少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四、結論
金融活動是國民經濟的關鍵部分,微觀企業的良性發展是國家金融周期波動的助推器,二者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不同類型國家的金融機構存在著諸多的不同,世界主要的經濟體以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為代表,主要的金融活動以市場為主導,中國和日本則是利用銀行進行宏觀調控。因此,學術界認為有必要將西方與東方經濟體的發展模式相比較,分析出金融周期波動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通過以上的論述,微觀企業發展在不同階段,由于資本、勞動力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時變特征是企業根據不同的時段做出動態調整,例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思維的對象發生了改變,資本以及技術投資在特定產業的比例可進行適當調整。一個地區或國家,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以適應不同企業經濟發展在各階段的不同要求,才能保證國家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本研究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維出發,對微觀企業的長遠經營與發展進行分析,旨在為本領域的相關研究做出理論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董玲玲,王建.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當代中國經濟的價值研究—— 《比較視野下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新探索》評介[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0(06):148+153.
[2] 徐沈,裴曉鵬.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再思考——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解析[J]. 甘肅理論學刊,2020(01):12-20.
[3] 薛俊強. 《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精神與時代價值——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的幾點思考[J].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3):1-9.
[4] 衛玲. 發展數字經濟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考[J]. 求是學刊,2020,47(06):1-9.
[5] 孟子碩,吳廣宇,操奇. 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過程和特征探析[J]. 百色學院學報,2020,33(02):91-95.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