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紫萱 楊裕愷 左巧巧 黃娜 萬先軍
(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寧國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的東北側,該地為石炭巖發育的土壤,容易淋溶形成喀斯特地貌氣候優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特別適合種植山核桃,山核桃較耐寒、耐陰,在當地具有巨大的種植范圍,該地享有“全國山核桃生物產業基地”稱號。目前該市農業產業中排在首位的即為山核桃產業,種植面積達到2.694 hm2,年平均產量1.034 t左右,一產總收入約6億元,年總收入近14億元,產業發展中直接受益人數近10萬人。對當地林農的增收致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場逐年擴大,發展前景大好。
山核桃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林植物之一,果實營養豐富口感肥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對產區農戶增收致富有重要意義。目前,山核桃產品還是以烘烤的手剝山核桃、水煮山核桃、山核桃仁為主,口味傳統、品種單一。新產品開發活力不夠,近年來新上的產品主要有辣味手剝山核桃、山核桃糖等,但市場表現平淡。可見,深加工產品市場仍處于藍海狀況,競爭不激烈,提高山核桃的深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可成為重要突破口。
目前,寧國山核桃種植總面積超過41萬畝,擁有詹氏集團、山里仁食品、源林食品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和品牌,但產業發展同時也存在著集約化種植程度不高,小微加工企業數量眾多且分散,品牌意識薄弱,現代化生產和經營管理人才缺乏,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創造品牌的重要前提是增強品牌意識,品牌戰略實施的具體規劃也成為不斷擴大產品知名度的關鍵。
山核桃,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名特優產品,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寧國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理位置上屬于天目山山脈,氣候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既具有亞熱帶水、熱資源豐富的優勢,又有輻射量強、溫差大的暖溫帶特征。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與地理環境使得當地山核桃具有粒大殼薄,籽粒均勻,核仁肥厚的特點。
近年來,寧國市政府積極探索標志農產品發展道路,拓展特色經濟經營管理模式,對實現山核桃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2019年,寧國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寧國山核桃產業振興五年行動方案(2019~2023)》,提出要加快山核桃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做大做強“寧國山核桃”品牌,提升山核桃規模化生產、生態化經營、標準化管理和品牌化營銷水平,為寧國市山核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
近年來,政府為推動山核桃營銷,開展各類營銷活動,其中以山核桃文化節最為突出。文化節期間,寧國市政府除了舉辦了項目集中簽約和開工竣工活動、山核桃采摘體驗活動,對外媒體宣傳發布活動,寧國特色主題展,還會根據當年熱議與主流熱點,舉辦特色活動。如:2017年文化節期間,舉辦了“皖南川藏,最美寧國”首屆寧國全域自駕游峰會;2019年文化節期間,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海報展”,用寧國方式傳遞時代主題。寧國山核桃文化節辦節宗旨不斷更新、活動方式逐漸豐富、文化意蘊越發芬芳、傳播策略更加靈活,為寧國山核桃品牌的打造推開了宣傳的窗戶,讓寧國山核桃真正廣為人知。
品牌戰略能夠為產業創造極高的知名度、較高的信譽度、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寧國的大多數山核桃企業對品牌文化沒有深刻的認識,品牌難以打造影響力,沒有認識到其作為一種區別于其他競爭對手獨有的資源所帶來的價值的長期性和巨大性。生產廠家缺乏品牌保護意識,忽視品牌商標注冊。
受當地經濟狀況影響,大量青壯年勞動力轉向大城市尋求發展機遇。種植戶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低,對于現代生產和經營以及電子商務了解程度較低,現代生產和經營人才缺乏、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不高。同時,當地缺乏科學種植技術,這便需要有著相關知識的專業人才對其進行培訓指導工作,但當地政府也難以滿足大量高素質人才所追求的福利待遇,導致該地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的同時難以招攬外來人才。
當地多數種植戶并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僅滿足于向周邊地區銷售,打造小圍產品影響力,減少了產品與廣大消費者的聯系。隨著農村年輕人“離農化”現象的加劇,農村地區外出務工的人員數量有所增加,致使農村留下來發展農業的人員多為中老年人或者留守兒童。無論從網絡知識的儲備量還是對新模式的認知度上,都處于劣勢,這就造成了農產品新營銷模式不能及時得到農民的積極響應。
寧國山核桃產業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地域品牌。由于往年對地域品牌建設投資少,導致寧國山核桃知名度低,與強勁的臨安山核桃企業對比,即使產品品質類似,但消費者和合作商由于后者的地域品牌知名度更愿意選擇臨安山核桃。因此,政府應在其中起統籌作用,運用各方資源,形成投資推廣地域品牌,地域品牌反哺整體行業的良性循環。
寧國山核桃種植呈現多而散的家庭種植模式,產品的品質波動較大,總投入也較高。推行集群化不僅能降低成本,也利于種植專業化,統一及提高產品的品質。除此之外,部分加工商收購不合格產品,導致電商平臺上廉價劣質的山核桃產品泛濫,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不利于寧國山核桃產業發展。因此需要在集群化和線上線下市場監管的雙重作用下,保障產品品質,贏得消費者的優良口碑。
寧國山核桃產品多停留在手剝山核桃及山核桃仁,附加值低。同時也存在季節性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等問題。反觀國外核桃加工、冷藏技術較為成熟,因此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將加工線升級為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以及高效存儲山核桃防止品質變化明顯。同時針對農村電商,引入相關人才,借助互聯網媒介的優勢,線上宣傳產品。除此之外,產業發展還需豐富產品多樣化,針對不同人群推出特定產品,將目前的中低端產品升級為中高端產品,增加附加值。
近些年,寧國山核桃主產區出現了一些山核桃樹死亡的情況,經過分析,多數與滅生性除草劑的使用有關,因此山核桃主產區應該杜絕除草劑的使用,保障山核桃種植的長期性,促進山核桃行業可持續發展。同時,寧國山核桃產區集中在山區,傳統的采摘方式為人工上樹,容易發生墜亡事故,因此可積極推廣自然落果采收或者張網等方式,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安全可持續的發展將為寧國山核桃行業帶來強勁的續航能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脫貧攻堅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農民收入普遍提高,加之寧國山核桃的發展也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但隨著市場上山核桃競爭逐漸加大,各生產商、銷售商之間開始采用價格策略,一定程度上壓低了山核桃的市場價格,而被壓縮的利潤多由供應鏈始端的農戶們承擔,因此農民的收入受到了一定壓縮。加上去年年初疫情的爆發,寧國山核桃出現了明顯的滯銷,但臨安山核桃保持暢銷,且價格不降,表現出了臨安山核桃強大的品牌資產。加強寧國山核桃品牌建設,有利于增強寧國山核桃的市場競爭力,緩解價格競爭現狀,促進延伸山核桃產業鏈、提高山核桃的附加價值,是促進山核桃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寧國市政府在2019年提出“寧國山核桃產業振興五年計劃”,每年安排300萬專項資金,大力實施生態安全、基礎設施、主體培育、科技創新、質量品牌“五大攻堅戰”,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廣生態經營、促進規模化經營、加大科技創新服務、提升區域品牌形象是當前寧國山核桃轉型的必由之路。而農業品牌化則是實現生產經營規模化、社會服務專業化、產品銷售品牌化的過程,因此,發展寧國山核桃品牌建設,有利于推動現代化農業建設、產業轉型升級。
2019年寧國市政府發布《寧國山核桃產業振興五年行動方案(2019—2023)》提出鼓勵做大做強“寧國山核桃”品牌,提升山核桃規模化生產、生態化經營、標準化管理和品牌化營銷水平,扶持山核桃產業發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農村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增速放緩、活力不足等跡象。加強山核桃品牌建設,是提高寧國當地農村經濟活力,推動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的關鍵舉措,能夠有效優化資源配置,保障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城鄉經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