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勤
(井岡山小學,江西吉安 343600)
TPR 教學法是“全身反應教學法”的簡稱,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做動作的同時,完成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TPR教學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勞逸結合,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人腦左半球主管邏輯思維,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維。TPR 教學法的提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它倡導的是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感官認知世界,而不只依靠視聽。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聽力,之后是寫作和口語能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TPR教學法的具體要求如下:第一,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英語學習準備工作,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第二,將聽力作為課堂主導活動;第三,引導學生在完成身體動作的同時,提高理解能力;第四,緩解學生緊張、不安的情緒;第五,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社交能力進行培養;第六,在這一教學模式之下,延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時間,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七,在學生獲取知識之后,頻繁溫習學過的知識點。
在應用TPR 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如角色扮演、傳遞教學卡片、幻燈片演示、案例分享等,同時要求學生相互配合,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在TPR 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其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逐漸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與此同時,行為和語言的協調配合還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大腦,提高其聽、說、讀、寫能力。TPR教學法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記住單詞或短語。
相較于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TPR 教學法最顯著的特征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在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端坐書桌前被動地聽講。廣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將相應的活動融入課堂,同時要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有側重地對課堂活動進行設計。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學活動應盡可能地簡單易懂,而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難度,確保全體學生能夠積極參與。
在TPR 教學模式下,教學卡片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元素。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教學卡片,讓學生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學“Family”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形象、生動的卡片,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首先,所有同學可以組成一個圓圈,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學生需要將自己手中的卡片傳遞給下一位同學。音樂停止后,收到卡片的學生需要將自己手中的卡片舉起,并大聲說出卡片上的內容。結合教學需求,教師可以將卡片上的內容設為家庭成員的名稱或與之相關的短語、短句,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為了凸顯活動效果,教師還可以嘗試讓學生模仿卡片上的內容,讓其他同學進行猜想,營造出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體現TPR教學法的應用價值和優勢。
由于游戲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受到小學生的歡迎和喜愛,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應用TPR教學法時,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相結合,以大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At the zoo”這一單元的詞匯時,學生如果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跟讀,則很難激發起學習興趣。然而,如果教師能夠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則更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班上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人數保持在5~6人,讓各小組成員站成一排。首先,教師可以告訴第一位同學一個動物單詞,讓這位同學以耳語的方式轉告下一位同學,以此類推,最后一位同學需要根據之前的傳話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如果學生模仿的動物和動物單詞的含義一致,則視作挑戰成功。為了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讓各組同學進行競賽,看看哪組同學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猜出正確的單詞。通過有效融合TPR教學法與課堂游戲,教師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吸收知識,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這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在TPR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動作示范至關重要,它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例如,在教學“put down”和“pick up”兩個英文詞組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動作示范,同時邀請兩個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在發出“pick up the ruler”的口令之后,教師將尺子高高舉過頭頂,之后繼續發出“put down the ruler”的口令,隨即迅速放下尺子。在教師進行動作示范之后,學生能很快地明確動作要領。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會收到不同的物品,有的學生收到書本,有的學生收到橡皮,還有的學生收到鋼筆。由教師發出口令,各組學生根據教師的口令,練習舉起和放下物品的動作,最后預留一段時間,由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并要求每一個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通過練習這些動作,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單詞和詞組的用法,同時有效激發其課堂參與熱情。教師的示范引導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幫助。
通過大量的TPR教學實踐,筆者發現應用視頻、音頻、卡片等,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時間理解單詞和短語,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TPR 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僅能營造出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讓學生與教師有更加頻繁的語言交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做筆記和聽課上,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記憶,這種瞬時記憶也通常比較容易被遺忘。TPR教學法有助于學生記住知識點,同時能延長學生的記憶時間。此外,TPR教學法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利于學生的手腦配合,讓學生在活動和游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及學習技能,這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對TPR 教學法及其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了相應的教學反饋與評價。通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這一教學方法,教師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理解知識,讓學生主動跟隨教師的步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游戲和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