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河南省鄲城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477150)
仔豬出生后新陳代謝旺盛,各種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機能較差,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發生改變,從而體內耗糖量增多,如果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從外界攝入充足的母乳,機體內儲存的糖原很快就會被消耗完,致使體內血糖急劇下降。如果血糖低于50mg/100ml 時,腦部神經系統對血糖含量最敏感,就會抑制腦組織的機能活動或發生神經癥狀,甚至發生昏迷狀態和死亡[1]。
在冬季和春季外界溫度較低時,仔豬容易發生低血糖癥。因為仔豬出生后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改變,仔豬為了維持自身體溫正常,會消耗胚胎時期儲存在體內的糖原,如果外界溫度較低時,消耗糖原量大于供給量,致使體內貯存的糖原很快降下來,當降低到50mg/100ml又不能及時補充時,仔豬會發生低血糖癥[2]。
如果母豬在妊娠后期管理不善、營養不良,引起母豬體況較差,體內儲存能量不足,在母豬生產仔豬后就會發生泌乳量少或無乳、有時乳中含糖量低下。這樣仔豬無法從外界獲取充足的糖原,進而引起體內血糖含量下降,發生低血糖癥。
個別仔豬在出生后先天性體質弱小,吸乳能力低下而不能獲取充足的母乳。有的仔豬出生后沒有吮乳反射或反射較弱,也不能吸吮母乳。有的母豬母性太差,不讓仔豬吮乳;有的母豬產仔數量過多,自身乳頭不能滿足仔豬需要,體質弱小的仔豬搶不到乳頭會吃不到母乳;有時仔豬感染鏈球菌病、大腸桿菌或傳染性胃腸炎等細菌性疾病時,會表現食欲下降和消化吸收機能障礙,致使仔豬機體無法獲取充足的糖原。上述各種原因均可引起仔豬發生低血糖癥[3]。
母豬在妊娠期營養供給不足,環境條件較差或感染各種疾病等都會引起腹中胎兒生長發育遲緩和營養不良,這樣胎兒在胚胎期就無法儲存充足的葡萄糖和脂肪酸,糖原異生作用和生酮成熟遲緩,造成仔豬先天性糖原不足而發生低血糖癥[3]。
如果仔豬在出生后活動量過大,消耗糖量增多,再加上在胎兒時期缺糖或出生后無法獲得糖的補充,體內耗糖量大于供給量時,血糖含量急劇下降,引起仔豬低血糖癥。
通常情況下,一窩內的大部分仔豬同時發病,發病時間集中在2~4d 內,仔豬剛開始發病時表現精神不振、四肢無力、站立不穩、來回搖晃、不愿吮乳、鉆入墊草中呈嗜睡狀,隨著病情的發展體表皮膚蒼白,體溫開始下降,然后被毛松亂、排出黃色糞便和尿液,體表反應遲鈍或消失。張口空嚼,流出少量泡沫。
仔豬死亡后尸僵不全、皮膚干燥、許多地方出現程度不同的水腫,血液稀薄且顏色發淡,血凝不良,消化道內容物很少或無,胃部沒有發現白色凝乳塊,腸系膜充血。肝臟呈橘黃色且有出血點,內葉腹面有白色壞死灶,質地呈豆腐渣狀稍碰即破。腎臟呈淡土黃色,表面有出血點,腎切面髓質暗紅色且與皮質界限清楚。膀胱底部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腎盂和輸尿管內充滿白色物質。其他部位基本正常。
首先根據仔豬發病原因與流行特點調查母豬妊娠后期是否管理不善,母豬分娩后是否泌乳量少或無乳。查看環境溫度是否過低,仔豬低血糖癥通常發生于冬季或春季。然后結合仔豬發病后的一系列癥狀:站立無力、步態不穩、心音頻數,全身抽搐或發抖、呈昏睡狀態、心跳變弱、體溫下降到36~37℃。血糖濃度下降到5~50mg/l00ml,而血液中的非蛋白氮及尿素氮明顯升高。當仔豬具備以上情況時基本可以診斷患有低血糖癥。
同時還可以進行治療性診斷。立即給發病仔豬在腹腔內注射20ml 的5%~20%葡萄糖,如果仔豬臨床癥狀明顯好轉就可以確定仔豬感染低血糖癥[4]。
一旦確定仔豬患有低血糖癥,應以補糖為主,同時注射可的松制劑,來促進機體糖原異生。建議給仔豬腹腔注射10~20ml 的5%~20%葡萄糖液,每隔3~5h 注射一次,一般注射3d后仔豬就可以哺乳或采食人工輔助飼料。對于癥狀嚴重的可以按照體重1~3mg/kg 的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與葡萄糖一起注射到仔豬腹腔內,每天1~3 次,4d 后基本好轉。
首先在母豬孕期應采取不同的飼喂方式和營養水平來滿足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保證母豬合適的體況和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尤其重視妊娠后期的管理,適當增加母豬飼喂量,滿足胎兒快速生長的需要,但也不能促使母豬過于肥胖,需要根據母豬體況和膘情適當增加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給量,確保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還讓母豬適當儲存一定的能量,來彌補生產對能量的消耗[4]。
母豬哺乳期應隨仔豬的生長逐漸增加飼喂量,保證飼料營養豐富和適口性良好,并增加青綠飼料供給量,進而提高母豬泌乳量,供給仔豬充足的母乳,避免發生低血糖癥。同時做好產仔舍的衛生消毒工作,避免母豬感染乳房炎和生殖系統疾病而發生泌乳障礙,降低哺乳能力而引起仔豬發病。
仔豬剛出生前3d 適宜的溫度為30~33℃,第4~7 日齡要求豬舍溫度達到28~30℃,隨著日齡的增長,體溫調節能力逐步完善,采食量增多可以產生一定的熱量,需要的外界溫度相對降低,在l5~30 日齡時要求豬舍溫度達到22~25℃,生長到31~45 日齡時維持在20~22℃即可。有條件的養豬場可以將仔豬放置在長寬各60~80cm 的保溫箱內,在保溫箱內鋪上松軟墊草和安裝燈泡,可以很好地控制里面的溫度,能滿足仔豬對高溫的需求。
母豬分娩后生產的初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較高的母源抗體,仔豬吃好、吃足母乳后可以及早地獲得免疫力,盡快產生體熱,增加自身體質和抗寒能力,避免發生低血糖癥。如果一次生產仔豬數量過多時,可以寄養給其他母豬飼喂,保證仔豬在出生0.5h 內都能吃到足夠的初乳,避免弱小仔豬采食不足母乳發生低血糖癥[5]。
總之,為了防止仔豬發生低血糖癥,應加強母豬飼養管理,促使其儲備充足的能量和維持正常體況,保證分娩后泌乳量較多,能滿足仔豬對母乳的需要。同時做好仔豬防寒保暖工作,供給仔豬適宜的環境溫度,否則外界環境溫度過多,會增加仔豬消耗儲存糖原的數量,引起機體內血糖水平突然下降而發生低血糖癥。然后人工固定奶頭,幫助仔豬盡快采食到足夠的母乳,也可有效避免低血糖癥的發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