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
(上思縣人民醫院,廣西 上思,535500)
青光眼屬于損害患者視野與視力的一種眼科疾病,嚴重者會永久性失明,是患者首要致盲原因。主要有視功能降低、眼內壓力增高等表現,手術是該病首要治療措施,因青光眼患者年齡普遍偏大,缺少對青光眼疾病知識及手術治療方式方面的認知,自我健康保健行為較低,繼而誘發諸多并發癥[1]。若未及時治療或護理不當,隨時會導致患者失明,對患者日常生活構成極大影響,而對患者展開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屬掌握青光眼相關知識、治療方式及與預防措施,并依照健康教育內容展開日常自我護理,對患者治療及避免復發起到重要作用[2]。健康教育是經過有組織、有目的及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促使患者自愿展開利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減少或消除對健康產生影響的諸多危險因素,繼而起到預防疾病,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全面提高[3]。對此本文針對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的護理研究進展作出分析,主要作以下綜述內容。
1.1 發病表現與危害 大部分患者對青光眼發病時的癥狀表現并不了解,由眼壓增高引發的頭痛眼痛時患者通常認為是一般頭痛,對青光眼導致致盲性危害方面也認知較少,通常導致神經不可逆性損害[4]。
1.2 精神心理因素 患者由于青光眼導致眼痛、視力降低及側頭痛而產生易怒、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繼而導致眼壓加劇上漲。
1.3 不良生活習慣 如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暴飲暴食及情緒過度波動等,常導致瞳孔散大,眼壓上升,繼而誘發青光眼急性發作[5]。
1.4 用藥知識 未堅持用藥,一旦眼壓暫時得到控制,眼部脹痛感消失患者便自行停止用藥,包含靜脈用藥、眼藥水等,未對眼藥水相關注意事項有所掌握[6]。
1.5 出院后需注意的相關問題 大部分患者認為治愈后出院,可不用堅持治療與預防,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
2.1 入院時的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病區環境、入院須知、探訪陪護時間及相關醫護人員,護士通過恰當、親切且和藹的語氣態度與患者積極溝通,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理想、信任與配合,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7]。與患者交談期間應依照患者文化水平采用相應的語言方式,針對高學歷患者可系統性闡述疾病相關知識,并以醫學角度向患者講解相關內容;針對低學歷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避免過多應用醫學術語,并通過圖文并茂方式加深其認知度,結合現實生活全面對疾病知識進行講解。有學者表明[8],針對視力存在問題、閱讀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通過語言教育方式能有效加深其認知程度,通過與患者直接展開交流能使其得到的有效的健康教育。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語言交流的方式與態度,針對文化水平較低患者,應反復對其展開健康教育與講解。能有效加深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9-10]。
2.2 術前健康教育 在術前應對患者展開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深入掌握青光眼發病原因,了解藥物治療的效果及重要性;并向患者詳細闡述手術操作基本流程,并對患者展開針對性心理護理,囑患者戒除煙酒,囑患者術前應排空膀胱,術中不可憋氣,不可轉動眼球;并指導患者學習避免打噴嚏、咳嗽方式,即通過舌尖抵住上顎或通過食指按壓人中穴,以避免術中驟然活動導致損傷,能有效確保手術順利展開[11]。
2.3 術后健康教育 青光眼手術中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在手術期間患者意識清醒,造成部分患者會產生擔憂、恐懼及不安等負面心理,不同緊張程度會使患者生命體征出現改變,繼而加大患者痛苦與不適感。為此在術前多與患者溝通,給予適當鼓勵與安撫,以緩解其不良心理,使其保持愉悅心態,并在術中指導患者積極配合,繼而最大程度確保手術效果。在術后24h囑患者臥床靜休,盡量不來回活動頭部,同時囑患者不可揉眼睛,避免刺激傷口;術后指導患者盡早展開眼球按摩,確保手術濾過口保持通暢狀況,以使眼壓下降[12-13]。指導患者定時對術眼滴抗生素眼藥水,術后7d內盡量不做劇烈運動,避免感冒;術后14d左右可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在飲食方面指導患者保持豐富營養,使傷口能快速愈合。向患者反復闡述良好睡眠的重要性,使其保持充足睡眠,或指導患者傾聽舒緩音樂,使心情放松,促進良好的睡眠。向患者講解洗漱時術眼不可碰水,以防切口出現感染。指導患者起床活動時動作輕緩,起床后先于床邊坐5~10min后,再緩慢行走,防止摔傷[14]。
2.4 用藥指導 據相關資料顯示[15],青光眼患者中大部分均不會正確應用眼部藥物,為此應指導患者正確滴入眼藥水與涂抹眼藥膏的方式。在滴眼藥水時瓶口應距離眼睛1cm左右,防止瓶口與眼瞼與睫毛直接接觸而導致污染;眼藥水每次滴入1滴便可,多滴入眼藥水會外溢導致浪費,在應用兩種及以上眼藥水時,應交替應用,每次滴眼時間應間隔5~10min左右,每次滴眼藥水時應清潔雙手[16]。
2.5 心理指導 青光眼雖會致盲,但早期發現與合理治療,長期堅持用藥,大部分患者能終生維持有效視力,因此無需過度緊張、焦慮。部分患者情緒易焦躁、易激動及易怒,為此應向患者詳細說明不穩定的情緒均會導致眼壓上升,同時會影響內分泌、心血管系統。囑患者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合理控制自身情緒,防止情緒過多波動。應與患者加強溝通,掌握患者內心感受,針對患者不了解或存在疑慮的地方應及時作出解答[17]。
2.6 飲食健康教育 青光眼患者宜攝入清淡、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食多餐,不可暴飲暴食,每次攝入水分不宜超過300ml,避免眼壓驟然上升[18]。在日常飲食中應囑患者多攝入新鮮瓜果蔬菜,并囑患者確保大便通順,不可用力排便,以防眼壓上升。
2.7 出院健康指導 在患者出院時對其展開出院健康指導,如復查時間、有效的眼球按摩方式、藥物使用劑量與時間等,并向患者及家屬闡述青光眼多見的誘發原因,同時對患者飲食作出相應指導,囑患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確保充足水分攝入量。記錄患者聯絡方式便于電話隨訪對患者恢復情況有所掌握[19]。
2.8 出院隨訪 待患者出院后3d對其展開電話隨訪,掌握患者病情恢復狀況,并囑患者遵醫囑堅持用藥,不可因病情改善而擅自停藥。向患者說明不可在光線昏暗環境下待太長時間,在看電視、讀書、看報時應保持適宜距離[20]。術后3個月不可展開體力活動,對術眼做好相應保護措施。囑患者定期返回醫院門診處復診,若出現異常現象及時返院檢查。
對患者展開良好、及時及有效的健康教育極為重要,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是以醫院病房為前提,以患者及家屬為健康教育對象,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教育過程,使青光眼患者對健康知識有所掌握,能有效改變患者健康行為或使其健康行為向良好方向發展,以利于病情恢復。通過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深入掌握自身疾病知識,能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促進和諧的護患關系,有效避免了醫患糾紛。對青光眼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護理干預,能最大程度使眼壓保持在合理范圍,減少患者病情復發情況,確保患者術后病情能得到良好恢復,促進其生活質量得到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