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梅
(桂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西 桂林,541000)
近年來,肛瘺發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本病主要是發生于肛管直腸和正常皮膚之間的異常通道[1]。現階段,臨床以手術為肛瘺主要治療方案,但臨床研究發現,肛門周圍伴有豐富的神經分布,且局部敏感性較高,造成術后疼痛持續時間明顯延長,進而直接影響術后康復質量。相關數據統計,肛瘺術后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發生率可達到50%以上,已成為肛瘺術后常見并發癥,該癥狀是指患者在術后6—8h內膀胱充盈,而無法自行排尿,若未予以對癥治療及預防,可誘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直接降低術后恢復質量,且加重患者痛苦[2]。
故積極規避術后AUR,制定針對性、合理性、綜合性護理干預,提高臨床治療質量顯得十分關鍵[3]。鑒于此,本文對肛瘺的發生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系統化護理對策,筆者經查閱到大量文獻及臨床實踐,將肛瘺術后AUR因素分析及護理體會進行綜述,詳細如下:
相關研究發現,AUR的發生與多類因素存在密切聯系,如患者對手術效果及預后質量,產生十分擔心心理,進而直接增加膀胱括約肌痙攣,誘發排尿困難[4]。同時術后擔心影響傷口,而不敢下床排尿,造成膀胱過度充盈,而誘發AUR。硬膜外麻醉、腰麻或骶麻,阻滯患者陰部神經,使其降低陰部感覺,導致肛門括約肌產生不同程度的松弛,且伴有阻滯內臟神經,誘發膀胱平滑肌無力收縮,造成尿道括約肌痙攣,誘發AUR[5]。同時手術期間,對患者鄰近阻滯產生過度損傷及牽拉,使控制膀胱神經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紊亂,進而誘發膀胱括約肌痙攣,產生 AUR[6]。
2.1 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需完善健康宣教及指導工作,通過親情式護理模式,積極與患者溝通,向其闡述AUR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方案,以淡化其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同時向患者介紹圍術期的注意事項及手術過程,使其能夠進一步了解自身疾病狀況,促進其提高安全感,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7]。
同時對患者所關心的出血、疼痛及排便等問題,制定系統化健康指導,并詳細、耐心予以闡述,促進患者可積極配合護理及指導。
2.2 飲食護理 告知患者術前切勿過多飲水,并將大小便排空,而術后則需積極鼓勵患者適量飲水,及時排尿,規避在較短時間內,使膀胱逼尿肌無力,而導致尿液無法排出,最終形成AUR[8]。故手術完畢后,需少量多次飲水,當膀胱充盈至一定程度時,可受到一定壓力效果,而促進尿液排出。
2.3 誘導排尿 (1)為患者營造助于排尿環境,必要時提供單人間,并通過暗示療法,如讓患者聽流水或溫水沖會陰方式,通過一定刺激,淡化排尿抑制,促進其產生一定尿意,進而促進尿液排出。(2)熱敷,熱敷可歸納為兩類,如干敷法、濕敷法,前者通過熱水袋,選擇毛巾包裹后,熱敷于小腹部,進而緩解術后小腹腹脹等不適。濕敷,選擇熱毛巾濕熱敷,溫度以護理人員手背感覺適宜后,再以患者手背感覺適度為宜,但操作期間,需勤換熱水,注意切勿燙傷皮膚,使其緩解腹部脹痛等不適,淡化肛門疼痛程度,進而緩解尿道括約肌痙攣,排出尿液。而臨床研究發現,濕敷法效果及作用明顯優于干敷法[9]。(3)聽流水聲,按壓排尿,當膀胱充盈至一定程度時,需指導患者放松入廁后,聽流水聲,進而助于其誘導排尿。同時可選擇壓力方案,促進排尿,具體操作方案:于臍下四橫指處腹部中線月膨脹膀胱中點位置,選擇拇指以指尖垂直向下,適度按壓片刻,力度適宜,指導患者用力排尿,借助壓力,促進患者排出尿液[10]。
2.4 傷口護理 術后肛門填塞過多敷料或壓迫過緊,而干擾排尿,通常術后傷口敷料填塞12—24h,最短為6—8h,進而達到壓迫傷口止血,防止術后繼發性出血發生,同時需密切關注患者病情狀況,是否存在傷口敷料滲血、滲液等特殊狀況,若伴有排尿困難,誘導排尿無效者,且伴有傷口部位墜脹等癥狀,待出血危險期后,可適宜松解填塞紗布,助于尿液排出,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AUR癥狀有無好轉,并判斷其是否存在再出血發生風險[11]。
2.5 床上排尿護理 針對年齡較高,且病情嚴重,而無法下床實施排尿者,此時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臥床排尿,并配合綜合護理干預,誘導排尿。相關學者研究發現,針對老年前列腺肥大或肛門創面較大者,術后予以哈樂緩釋片治療,并輕輕按摩腹部,且配合腹部熱敷,強化膀胱平滑肌收縮力,進而能夠有效促進患者排尿[12]。
肛瘺術后AUR,不僅直接影響術后恢復質量,增加患者痛苦,還無形中增加其醫療費用,延長住院時間。故需依據發病因素,制定系統化預防AUR發生的護理策略。通過查閱文獻,本文對肛瘺術后AUR因素進行分析,發現需在護理基礎上,吸取既往經驗,提供合理化護理方案,進而規避術后AUR發生風險,淡化患者疼痛,進而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