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蓉
摘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國家賦予高校的時代職責,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響應時代召喚的具有創新創業內涵的專業教育。融和時代平臺立德樹人,提升“創新+傳承”的實踐能力。搭建產學研傳承協作平臺;“工藝扶貧+文化幫扶”,提升創新創業傳承文化能力;參與區域性代表賽事,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推進國際合作,提升民族文化特質國際化運作能力。
關鍵詞:立德樹人;重大使命;教學體系;教學研究;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通過教育立德樹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關乎國家強盛、關乎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是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機制。立足市場需要,響應時代召喚,培養出具有時代創新創業精神的新人,為服裝業的發展帶來原動力和人才儲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培養勇于進取的新人,是高校教學研究的重要職責
(一)立德樹人,是國家賦予高校的時代職責
立德樹人,是國家賦予高校培養勇于進取的時代新人職責,是高校責無旁貸的戰略方向,要把立德樹人納入教學研究體系,尤其高校服裝設計是服裝產業鏈中專業理念定位的起始環節,是專業人才培養和輸出的關鍵途徑,其教學質量是直接影響服飾行業發展的根本因素。
(二)培養時代新人,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方向
培養時代新人,德育要融合于高校教育教學模式中,這是教學改革的實踐抓手和探索方向。高校教學模式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教育學生珍惜時光、不畏艱難、求知問學。要培養學生勇于擔當、勤于探索、敢于創新、艱苦創業、學以致用。
(三)教學模式的核心是響應時代召喚的具有創新創業內涵的專業教育
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是響應時代召喚的具有創新創業內涵的專業教育,這是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響應時代召喚是要求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在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教育基礎上,構建教育體系,以市場為導向、走向社會、融入時代,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教育是對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是學生自我就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立德樹人的教學體系,是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研究的方向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建立教學體系,是把握了強化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豐富了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理論的研究。高度認知“傳承+創新”傳統服飾手工藝的戰略意義,把“活”文化及其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傳承與保護,是高校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強化師資隊伍“立德樹人,培養勇于進取的新人”的教學理念
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在“立德樹人”目標下,構建匹配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為時代服務。構建的前提是從建設優秀師資隊伍入手,增強高校師資目標育人理念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立德樹人”上下功夫,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廣大教師強化自身素質,要在 “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
(二)深化教學改革,構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
通過實際應用和需求分析,體現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的新模式。主要進行課題調研、活動調研、文獻調研、總結歸納等。
一是突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教育。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教育,就是響應時代召喚的具有創新創業內涵的專業教育,這是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模式就是融合“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梢越馕觯焊咝=逃康氖桥囵B“又紅又?!钡娜瞬牛瑒撔聞摌I教育目的是培養“一專多能”人才,“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
二是深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體系改革。
高?!皩I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就是圍繞服裝設計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诳鐚W科、多學科的領域進行教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課與專業課深度融合,開設項目研發與創新設計訓練的專業必修課程,優化課程結構層次。
設置創新創業相關課程要有序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學年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認知教育,樹立時代意識;第二學年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指導教育,樹立實踐意識;第三、四學年利用社會展示平臺,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樹立一專多能意識。
三是深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變革。
高校教學方式變革主要是充分結合時代資訊,建立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加強數字化平臺課程建設,開設創新創業類的精品在線課程,融合“理論教學+社會實踐創業教學”,開展“線上+線下”互動學習方式,把單一教學變成開放式的互動教學,成為培養德才兼備時代新人的新型有效教學方式。高校傳統服飾手工藝教學研究思路是結合地域特色貫穿“傳承+創新”理念,把初學者變成愛好者,把愛好者變成新一輩傳承人,把共性傳承人變成個性傳承人。傳統服飾手工藝教學工作室為平臺,提升創新傳承的自主創業能力,由導師和學員共同負責管理,進行課外深度學習,深入研究傳統服飾手工藝,以此平臺,提升“創新+傳承”的實踐能力。
(三)提升具有創新創業內涵的專業多樣化教學模式重點是兩手抓
一手抓加強師資階隊伍的建設。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第一資源是師資隊伍,高校服裝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師創新創業教學能力提升計劃,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是定期外派教師參加創新創業的相關培訓,到服裝企業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二是注重聘請服裝設計相關領域專家充實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中,承擔一定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任務;形成校外與校內結合,發揮外聘人員和教師各自的優勢,組建理論和實踐能力較高的教師指導團隊。
另一手抓利用社會平臺,共建創新創業課程資源。
聯手校企合作。是將服裝相關的理論知識與企業案例相結合,是融合“理論教學+社會實踐創業教學”的具體實施,是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意識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掌握項目設計研發的方法,培養開發創新創業的課程。
聯合省外藝展中心構建跨區合作聯盟,利用博物館、滿族服飾展、旅游景區、旅游節等社會平臺,融入地方風情元素推出服飾布藝產品,進行體驗教學,為學生提升創新創業素養提供課程資源。
聯合地方政府扶貧,提供技術支持。依托“吉林巧姐”活動平臺,進行體現民族風俗、歷史背景和區域特色等文化傳承內涵的“布藝制作”項目推廣,引領吉林婦女自主扶貧創業增收致富。
三、融和時代平臺立德樹人,提升“創新+傳承”的實踐能力
融合“專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拓展以市場為導向、走向社會、融入時代的多樣化教學思路。既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又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熱情,有效的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能力。
(一)搭建產學研傳承協作平臺
搭建產學研 “高校指導教師+企業設計師+手藝專業戶”三方交流傳承協作平臺,開展創意研發、交流培訓等,有效推動項目落實,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實踐平臺。
(二)“工藝扶貧+文化幫扶”,提升創新創業傳承文化能力
圍繞高校服務地方戰略。一是價值挖掘,推動布藝設計研發,提升傳統工藝的內在價值;二是工藝扶貧,依托“吉林巧姐”活動平臺,引領城鄉婦女靈活創業就業,實現近地增收致富;三是市場傳承,融合傳統手工制作與地域特色文化的發展趨勢,切入傳統工藝市場活力。二年來,依托“吉林巧姐”項目品牌,在有條件地區建立“傳統工藝研發培訓基地”,以創新來推動傳統工藝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業來推動傳統工藝產業傳承。
(三)參與區域性代表賽事,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參加知名國內外服裝設計大賽,有效組織學生積極投入比賽,加強了各課程間聯系和設計實踐環節。通過參賽能夠提高學生服裝設計核心技能和自信能力;目前許多服裝企業為服裝設計大賽冠名,服裝設計大賽展示平臺既為學生展示自身能力提供機會,還搭建了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交流的橋梁,為企業選人和畢業生就業提供渠道和機會,加強學生與企業間的合作。
(四)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提升創新創業高水平交流平臺
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的目的,是對接社會實踐能力的平臺,是大學生設計創意才華向社會進行自我展示。是提升創新創業高水平交流平臺,通過展示,大學生可以了解自身實際設計水平和時代差距。
(五)推進國際合作,提升民族文化特質國際化運作能力。
“民族是歷史的,也是世界的”。
推進國際合作的意義,是引導我國本土服飾工藝品牌由質量向品質升級,是通過品牌合作并購提升國際化運作能力,推進國際合作的目的,是構建傳統服飾工藝區域和外向型傳統服飾工藝美術區域合作試點,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核心文化品牌的國際認同。
綜上所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文化己不是鄉土的事,是民族文化生存的大事。傳統服飾手工藝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本真,而高校有著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功能與職責,最終實現其文化價值。服裝產業崛起的強國都打民族傳統這張牌。傳統服飾手工藝代表一個民族的文化內涵。高校的功能與職責就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最終實現其文化價值。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關鍵是培養傳承人,藝術高校要融合設計、純美術與工藝美術的教學培訓優勢,最終通過傳承人來弘揚其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鳳霞.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研究與探索[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35-137.
[2]況敏.服裝設計專業項目教學法的研究和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5,v.2;No.314(11):141-143.
[3]李寧.傳統服飾手工藝在服裝中的設計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4(20):66-67.
[4]黃燦藝.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服飾手工藝[J].藝術與設計:理論版,2008(11):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