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燕
在科技創新背景下,高校轉變人才培養觀念,注重創新型人才培養已經是高校教育創新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科技創新視角,在分析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必要性的基礎上,就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在當今科技時代,國家要想在經濟、公共服務等領域提升綜合能力,必須注重科技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并在科技領域占據制高點。而高校作為科技創新前沿陣地,是創新型人才培育的主陣地。因此,在科技創新背景下,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尋求政府、社會力量的支持,不斷優化整合各類科技資源,創新建立多維度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支持。同時,在高校課程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創新教育理念的滲透,以期在高校校園內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使得大學生在濃厚氛圍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和創造,才能為我國新時代占據科技制高點奠定良好的基礎。鑒于此,從創新型人才培養效果提升角度考慮,本文基于科技創新視角,深入分析“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的顯著意義。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為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記憶大量專業知識,而被迫采用單向灌輸式方式進行授課,在此過程中,片面地讓學生重復、機械地記憶專業知識,并不考慮學生的興趣培養和真實記憶效果,這不僅讓教師存在較大的學習壓力,還讓學生面臨較大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對專業學習缺乏主動性,繼而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然也就喪失了探索學習的欲望,最終影響學生創新動力和能力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要想在科技創新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體驗學習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發現問題進行猜想,充分利用合作方式進行試驗來驗證猜想,據此解決問題,使得學生可以在深化理解知識和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在科技創新背景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是高校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內在需求,可以保障培養出的人才適應科技創新環境中企業的發展需求,繼而有利于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
創新教育指的是基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型目標而展開的有效教育活動,在此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高校人才,往往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且具備較高水平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是當代社會建設和企業發展都需要的優秀人才?,F如今,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開展創新型人才培養活動,可以整體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使得其具備較高水平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繼而能夠使得大學生憑借專業的功底和高水平的創新能力,獲得現代企業領導者的青睞和認可。同時,創新教育為創業教育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高校應對創新教育進行持續深化,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專業對口的商業創新教育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并鼓勵大學生深入市場做到相關調研工作,據此預判市場發展動態和趨勢,并從中尋找商機進行創業,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給市場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有利于改善大學生就業狀況。由此可見,科技創新背景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大學生就業狀況改善的必然要求。
創新是科技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是當前優秀人才必備素養之一。在科技創新背景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展開市場調研,明確各專業對口行業的真實需求,隨后以市場為導向,明確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在創新型人才培養階段,應將社會道德和法律等課程作為通識課程,確保學生在成才之前學會做人,不斷提升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在此基礎上,設置創新課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并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設置專業課程,開展多樣化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得大學生可以運用創新思維進行專業實踐,繼而不斷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另外,為保障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能夠與時俱進,應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注重與專業對口行業的先進工藝和科技產品的引進,并據此展開一系列專題教育,包括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鼓勵學生參與進來,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新型人才培養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求高?;趧撔滦腿瞬排囵B目標,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并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來優化課程設置,同時注重課程中創新內容的挖掘,才能有效培養創新型人才。以高校物理專業為例,在牛頓定律相關內容教學時,應涉及多層次教學目標,如熟悉并運用牛頓第二定律;利用物理建模發現物理規律的思維方法;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題。在第一個目標中,主要強調理論的理解和掌握;而后兩個教學目標則要結合在一起,由教師提出相關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等角色,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演示和現象觀察,逐步找出理想狀態下阻力的表達式。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綜合表現與能力進行客觀評估,以此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現如今,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往往會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乏明確的方向,也沒有結合專業方向對未來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因此,高校應注重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劃的完善,結合大學生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讓學生在明確未來發展道路的基礎上,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巧用知識進行創新,繼而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幫助學生盡快走上科技創新發展道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創新創業教育規劃進行系統完善,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隨后針對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高校某專業為例,教師在前兩學年教學時,應加強物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學習,并邀請領域內專家和研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通過此方式來促進學生對專業和崗位工作之間關聯性的認知,繼而為大學生順利進入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創新是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的不竭動力。尤其在科技創新背景下,高校應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職責,將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貫徹落實在教育體系中,為培養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提供支持,繼而推動社會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