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則諭 李世文
在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之前,貴州普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為此,本課題組對普安縣進行了實地考察,并通過組織大學生參與該區域扶貧工作的方式,開展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參與跨區域扶貧的實踐探索。通過對大學生參與跨區域扶貧的相關路徑分析,提出了相關對策與建議,希望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研究發現,大學生通過參與跨區域扶貧實踐活動,服務社會的主動性得到明顯提升。跨區域扶貧活動使大學生積極投身于脫貧攻堅的實踐中,成為連接不同地域文化與經濟的紐帶,既促進了普安縣的經濟發展,也將其他區域的文化信息進行了積極傳播,有助于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同時,大學生通過參與扶貧工作實踐獲得了社會責任感,對其積極地思考人生價值與未來使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本選題以貴州普安縣為調研地。“十三五”時期,該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發展主要目標,向絕對貧困發起全面“總攻”。但是普安人口眾多,人民較貧困,地勢復雜,公共交通設施欠缺。如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將當地的特色農作物暢通銷售,一直是地方農業發展部門關注的頭等大事。普安縣是貴州省貧困人口較多的縣之一,基礎設施薄弱,第三產業欠發達,長期以來全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于貴州省平均水平。
大學生群體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潛力的創新人才群體,具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在助力家鄉的實踐中,發揮聰明才智,既能對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執行能力得到提升和鍛煉,也能通過創新創業的手段,創造新的商業機遇。此外,大學生跨省就讀也為跨區域的扶貧工作帶來新的活力,激發不同區域的社團組織主動構建新的合作模式的熱情。
普安,這片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人杰地靈,土壤肥沃,是茶葉生長的好地方。而且普安人民辛勤勞作,有著優良的傳統與民風。普安被譽為“中國古茶樹之鄉”,但是因為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優質的農產品無法銷售至全國各地。而且全縣現階段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不高、產業轉型慢、支柱產業缺失的問題依然存在,縣域貧困面廣、程度深和區域性貧困現象依然突出。普安縣是特色產茶縣,茶產業是普安縣的支柱產業,更是普安人民奔向小康的一項重要產業。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普安縣加快對茶園的發展,引進優質品種“白茶一號”,大力推進機械化,著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品牌建設,在全縣的努力下,具有初步成效。但是,傳統制茶工藝由農戶自行炒制烘干茶葉,所以產量低,產出的茶品質也低,導致香味流失,質量大打折扣。因此想要獲取更高質量的茶葉,對技術水平和設備有著更高的要求。
1.創立茶品牌,創造地方發展新生命力。近年來,普安縣按照“強龍頭、樹品牌、帶農戶,打好產業扶貧硬仗”的要求,把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一縣一業”強力推動,將“一紅一白”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帶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現有的茶產品中,外包裝存在很大的問題,包裝簡陋,無法吸引到顧客的眼球,課題組運用當地的特色文化賦予產品充分的文化藝術,并通過產品弘揚文化,推動經濟,在新興產業上賦予文化發展,實現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滿生活的有機融合,因此創立茶品牌,運用“地方創生”的手法,發掘和運用地方文化元素,并讓地方可以再創造新生機、創造新商機、創造新生命力。竭盡全力挖掘地方的獨特性,以設計作為媒介,用易懂的方式進行傳達,重新為當地創造獨一無二的地方價值。
2.進行網絡營銷,發揮青年大學生自身優勢。我國茶葉大部分通過茶農流入批發市場。但是僅憑市場銷售太過于單一,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消費需求觀念的變化,茶葉呈現高端化和多元化,因此需要更加新穎的銷售方式。通過網絡營銷吸引客戶,然后通過互聯網將產品銷售出去,這一條龍的營銷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潤。經過市場調研與實地考察,通過在校社團與普安當地茶農建立“1+2”銷售合作發展模式,構建“農戶+網店+平臺”的新渠道。此外普安在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中,已經引進阿里巴巴等知名電商企業建成服務點40 家,建成農村淘寶服務站64 個,借助這個平臺,課題組通過網絡銷售,參與助農電商活動,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并通過普安的農文旅電商融合會,借助節會和各種活動,圍繞普安縣農業文化旅游進行三方的融合。
1.大學生用社區參與的方式融入當地環境。青年大學生是最具有活力的團體,也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力軍,他們樂于接受新的事物,充滿積極性。因此大學生用社區參與的方式融入村民生活環境的優勢非常明顯,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區活動相結合,在活動中有目的地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融入進去。融入村民的生活與環境,了解民風民俗并進行溝通交流,明白人們最根本的需求,感受民生問題,強化規劃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大學生以村民的身份融入環境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實踐性、豐富性,切身地感受當地的生活,引起共鳴。這對塑造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和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一致。
2.發展跨區域社團聯盟,組建青年大學生團體拉網式合作。普安縣是寧波對口扶持的貧困縣,課題組就來自寧波財經學院。與貴州的一些學生社團取得聯系,根據貴州風貌與特點,與貴州當地的學生共同研討大學生如何介入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組建資源共享的平臺,一起為地方經濟助力。通過大學生參與扶貧計劃,積極開展跨區域社團聯盟,在寧波創業集市中,課題組成員將普安當地的紅茶帶給寧波消費者,給其他高校的同學們講解普安當地的文化,品嘗普安紅茶,并分裝一包包小茶葉贈送給同學,讓同學們了解普安。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全面勝利,但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我們一直在路上。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擔負重要的歷史使命,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下,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與時代相結合,廣泛利用網絡、手機等新媒介,加大“振興鄉村”的宣傳力度,擴大“建設美麗鄉村”的宣傳廣度,拓展“青年返鄉”的宣傳深度。希望通過本次的大學生參與跨區域扶貧的實踐,為普安縣乃至全國其他縣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新角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它要求大學生結合生態理念、創新意識,創建一條新路徑,促進人民更好、更快地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