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佘國麗 黃月芹

美工區是幼兒最喜愛玩的區域之一,那一抹拐彎處的一壇一罐、一畫一語、一形一圖,無時無刻吸引著幼兒的好奇心,讓他們流連忘返,或天馬行空,或冥思暢想,或怡然自得。美工區雖為方寸之地,但幼兒在區內根據需要,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伙伴,自由進行探索與交往,才能使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生境互動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如何滿足幼兒在美工區創作的需要,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手法表現、感受自信并獲得成功呢?本文從探索和實踐兩個方面,談談幼兒園美工區的創設。
美工區是幼兒自由想象、創作、展示、表現美的空間,一個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能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感受、想象、追求美。教師從尊重幼兒的審美興趣、滿足幼兒的審美需要出發,進行美工區的環境創設,營造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藝術美的氛圍。
在“大中國”主題活動實施時,幼兒對民間藝術品發生了興趣。教師隨即發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繡品、剪紙、青花瓷、臉譜、套娃、藍印花布、民族服飾、水墨畫等藝術品及圖片,并布置在美工區。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感覺,激發起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興趣。
幼兒的經驗是在操作與探索中通過自身的活動獲得的,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實踐活動及材料,能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在教師指導下,幼兒借助隨處可拾的瓦片、石頭、毛線、樹枝、稻草、蟹殼等可塑性自然材料,自由想象,大膽創作,一件件藝術品應運而生。幼兒園里廢舊的小椅、油桶、水壺、電風扇、佐料瓶、洗潔精瓶、報紙、陶罐等物品,幼兒如魚得水,在美工區大顯身手,隨意所欲地涂鴉、拼裝,積極大膽地表現和創造。
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補充和延伸,是為解決某一問題而進行的持續探究。美工區的內容也不例外,一定要與幼兒的主題活動、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幼兒的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佳源泉。在平時,教師注意觀察、了解、把握幼兒的興趣,根據需要及時生成相應的美工區。例如,在“我們的周圍”主題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對自制玩具感興趣后,便準備了許多原材料投放在美工區。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和工具,互相交流制作方法,一只只形態各異、質地不同的陀螺、飛盤、毽子、小汽車等,在幼兒靈巧的小手上誕生了。
對于幼兒,生活即教育。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是幼兒學習的不竭資源,也是教師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題材,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形成相應的美工區。例如,在“家鄉美”主題活動中,教師組織幼兒到龍川廣場、引江樞紐公園春游,美麗的景色給幼兒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美的享受與表現美的欲望相互碰撞,發出耀眼的火花。這么好的題材當然不能放過,“家鄉美”美工區因此應運而生。幼兒盡情地用畫、剪、貼、折等方法,呈現出家鄉旖旎迷人的風光。

在主題活動中,教師注重根據主題目標和幼兒需要,創設相應的美工區,挖掘其潛在的教育功能。例如,在大班“牛年話牛”主題活動中,美工區創設了“牛年畫牛”“牛年的愿望”“剪紙——牛年吉祥”等幼兒作品展示區域;在“快樂學成語”主題活動中,幼兒創作了《背井離鄉》《雞犬不寧》《坐井觀天》《畫蛇添足》《聞雞起舞》等數十幅幽默風趣、寓意深刻的成語畫,生動地詮釋了成語的意思。另外,主題墻上展覽的樹葉拼圖和樹葉拓印畫,表演區里幼兒身上穿戴的樹葉服飾,“超市”里爭相“購買”的樹葉工藝品,都是為了更好地實施 “與葉子有約” 的主題而在美工區設置的系列活動。
在美工區里,幼兒與環境或操作材料互動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操作時遇到困難不能再繼續、幼兒之間出現意見分歧、作品創意與藝術表現不能同步等。此時,作為美工區的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有效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觀察的目的,是為了及時、準確地把握幼兒的所想、所需,適時地給予幫助,有效地提出建議。在美工區,教師采用整體觀察和個別觀察相結合的方法,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興趣,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做到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觀察了解每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尤其觀察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于自己的活動方式和方法。觀察時,要注意幼兒做什么、怎樣做。
教師采用間接引導和直接引導兩種方式進行,針對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兼顧幼兒的個性發展,使目標落實到每個幼兒身上,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對知識經驗少、動手能力差、缺乏自信的幼兒,教師積極鼓勵,提出建議;對認知水平較高、動手能力強,缺乏自我挑戰的幼兒,教師及時啟發,提高要求;對操作無序、興趣不定,缺乏堅持性的幼兒,教師引導他積極探索,培養興趣。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及時溝通,使幼兒的行為受到贊許和強化。
教師的參與無形中是對幼兒最大的支持,在美工區中,教師及時發現和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了解和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與幼兒多邊互動,及時、機智地回應幼兒。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身份提出建議、給予評價,避免命令式、控制式的語言,抑制幼兒創造性、積極性的發揮;當好幼兒活動的伙伴,協調幼兒間的相互關系。
美工區能為幼兒提供自由的時間、創作的空間,是幫助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平臺。教師在那一抹拐角處的美工區,讓幼兒遇見“美”好,讓美工區成為創造美的天地、釋放潛能的搖籃、放飛夢想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