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胤菊

幼小銜接課程能夠促進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幼兒園全面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工作,確保幼兒順利實現從幼兒園向小學生活過渡,對其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課程實施前,我們應該觀察幼兒的生活,發現有價值的教育點,使課程能夠立足于幼兒的生活,貼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從而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發展。不僅要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而且要提供機會鼓勵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
例如,進入大班,幼兒經常討論有關小學的話題。幼1:“再過幾個月,我就要到小學讀書了。”幼2:“小學生作業可多了,以后都不能玩了。”幼3:“小學是什么樣的呢?”幼4:“小學可大了,里面有……”幼兒對這個話題的興趣度極高,且涉及這個話題的內容很多,持續的時間也很長。課程實踐使我們體會到,與幼兒生活聯系越緊密的內容,越能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從幼兒的話題可以發現,幼兒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既有憂慮又有憧憬。如何回應幼兒,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成為我們課程選材的重點。
從幼兒的交談中了解興趣點和生活經驗后,我們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與解讀,將這些信息轉化成為具體且操作性強的課程目標。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引,將大班年齡段幼兒發展的目標與幼兒生活、經驗、水平等現狀聯系起來,形成適合幼兒的活動目標。我們將此課程的目標定為:能夠運用多元的方式消除幼兒對小學的擔憂;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萌生對小學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基于此,《我能上小學啦》主題課程生成了。
主題課程實施前,我們通過調查記錄的形式讓幼兒記錄下對小學的問題和擔憂,如學習方面的問題、同伴交往的問題、環境不熟悉的問題等。接下來,我們對問題和擔憂進行分類,組織幼兒一起想辦法解決。接著,我們播放有關小學的介紹視頻,內容涵蓋校園風景、特色課程等。
幼小銜接課程能夠發展幼兒智力,培養幼兒良好的入學動機、規則意識和學習習慣,對幼兒社會適應、學業成就、身心健康等方面等發展都有促進作用。隨著《我能上小學啦》主題課程的實施,幼兒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見一見小學里的教師,看一看小學里的學生。在了解幼兒的想法后,我們邀請小學教師和一年級小學生,與幼兒面對面交流。在交流中,幼兒了解到小學生每天都要帶書包、系紅領巾等。幼兒聽得津津有味,了解了更多關于小學的生活,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我們還組織幼兒實地參觀小學校園,親身感受校園氣息。
今年3 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為此,我們將進一步構建幼小銜接課程,認真實施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做好生活、社會和學習等多方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