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熠 李愷 王少華 劉屬興
(景德鎮陶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西 景德鎮 333403)
我國于2013 年6 月加入《華盛頓協議》,這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逐漸登上了面向世界的國際化舞臺[1-3]。隨著工程教育認證的不斷推進,地方行業特色高校也逐漸擔任著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力創新型人才的重任[4,5]。本文以景德鎮陶瓷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為例,分析地方行業高校在國際化視野能力培養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阻力,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希望能為江西省其他地方高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提供一種思路。
我校無非專業以工程認證背景下地方特色高校國際化視野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積極探索具有鮮明陶瓷特色、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獲得了專業教師和學生的認可。但是,在培養模式運行的過程中,也顯露出以下幾個問題:
專業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制定了新的培養方案,然而在對國際視野指標點支撐課程的選擇上,更多的是側重單一能力的培養,學生雖然學習了英語、專業陶瓷英語等語言交流課程,也通過科技方法訓練/工程設計訓練、畢業設計(論文)等專業課了解了材料領域的發展趨勢及動態,甚至借助第二課堂掌握了“中外文化交流”課程的文化背景,但是,學生對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專業背景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仍存在薄弱點,體現綜合能力培養的課程較少。
能夠直接對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培養效果起重要影響的因素就是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只有具備高素質、視野開闊的國際化教師隊伍才能引導并培養出國際化視野的學生[6,7]。本專業于2020 年建立了一支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創新型教學團隊,該團隊具備海外留學、訪學經歷的老師僅占全體教師隊伍的25%,其中以40 歲左右的教師訪學為居多。相比于世界一流大學,這一比例明顯過低,特別是近期國外疫情嚴重,更加阻撓了年輕教師出國訪學的決心。此外,地方特色高校會受到教育資源、經濟等因素的限制,很難直接引進具有海外留學或訪學經歷的年輕博士。
采用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的培養[6]。另外,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具有傳授專業知識、熟悉專業英語、提升英語溝通能力等優勢,是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在線上教學期間,本專業教師基本借助阿里巴巴釘釘直播、騰訊QQ 直播間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本專業教師又恢復了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授課語言為母語(中文),雖然遵循工程教育認證理念(OBE),不再采用形式單一的講授法,采用案例式、互動交流式、討論式等多種靈活教學方式,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但是針對學生個體滿足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和能力要求的教學方式開展不夠深入,尤其是缺乏雙語教學的開展。
國際化視野能力的培養需要良好的國際化平臺,尤其是聯合培養的方式在世界一流大學較為常見,通過把優質學生送往國外交流學習來提升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外語交流能力,而地方行業高校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較少,在這一方面明顯比較落后。
專業實施了導師制、學術打卡等制度,大部分學生按照要求積極參與,認真落實實驗、匯報等相關事項,但是部分學生仍存在不進實驗室、不主動了解實驗課題、打卡后未參加講座、做實驗半途而廢等自覺性和積極性不高的現象。
為了更好地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力的競爭性人才,我們下一步準備從課程體系、師資培養、教學方式等方面入手,盡快解決本專業國際化視野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凸顯的問題,從而實現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國際化視野能力的強力支撐,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無非專業國際化視野能力培養的不足及解決對策
本專業從2014 年開始將學生本科所學的所有課程劃分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拓展教育四大模塊。建議通過專業教育新模塊的構建和知識體系的建立,在工程專業認證背景下,重新確定模塊中課程體系與國際視野能力之間的協作性和關聯性,可以增設跨學科、跨文化的交叉性課程來幫助學生對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如“國際交往禮儀”“世界歷史發展”“國際經濟與國際關系”等課程;增設符合陶瓷特色的專門交際外語口語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專業外語交流能力。
建議專業把培養教師的國際視野能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有計劃地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安排教師到陶瓷廠企業生產一線,了解和熟悉當前陶瓷生產一線的最新行業需求與發展動態,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業務水平;同時,有規劃地安排青年教師出國訪學交流,提升教師自身的國際視野能力,積極參與并學習國外的教學方式,吸收國外優秀且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方式方法。此外,專業也鼓勵教授組織青年教師共同編寫具有陶瓷特色的雙語教材。
建議專業教師要勇于豐富教育教學方法,不能因客觀因素僅僅局限于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要持續開展國際認可度高的授課方式,如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翻轉課堂等,充分利用線上課程資源來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此外,專業可以選取1~2 門專業核心課作為試點,開展雙語教學,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的目的。
建議學院在現有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陶瓷特色學科的優勢,加強國際校際合作,整合國外教育資源,構建教師與學生國際交流的渠道,開展多學科、多元化的國際交流項目,打造具有陶瓷鮮明特色的國際化交流平臺。
建議專業細化導師制、學術打卡等相關制度,加強過程性管理,完善相關的獎懲措施,引導學生的興趣愛好。此外,學生也應該調整學習狀態,樹立學習目標,積極配合專業的相關政策與制度,學會自我管理。
工程認證背景下,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在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能力的過程中仍存在課程結構、教師隊伍、教學方式方法、國際交流平臺建設等方面的不足。專業應該通過實踐不斷完善國際化視野能力的培養模式,彌補和解決當前培養過程中出現的不足之處,真正地培養出圍繞陶瓷特色的國際化視野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