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虹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2020 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響著各行各業,這也包括教育行業。全國上下前所未有地開展了最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在時代的推動下使得線上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疫情期間對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的調查和統計數據顯示,在后疫情時代,超過3/4 的高校教師樂于接受“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這種教學經歷也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1]。當前,線上教學從教師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后面漸入佳境,已經能夠自然而然地被教師所接受。那么2020 年下半年的課程如何能夠延續線上教學的優勢,將其水到渠成的融入到線下課程中,真正做到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改革,將是我們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方向。
處于課程改革時期的 《環境工程制圖與CAD》,是將原有的《工程制圖》 與《AutoCAD》 兩門課程進行合并,在工程制圖理論基礎打底的情況下,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在新工科與應用性教學背景下,本門課程非常適合做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改革。
混合式教學的概念最早由國外的培訓機構提出,指的是網絡線上與線下的混合,通過引進面對面教學來改進E-Learning 的不足[2],它是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優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是指在適當的時間,通過應用適當的媒體技術,提供與適當的學習環境相契合的資源和活動,讓適當的學生形成適當的能力,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3]。
2.1 課程內容更加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在本門課程的內容編排上,隨著計算機繪圖的快速發展,不再強調原來的手繪部分,而是將工程制圖規范和環境工程圖紙的識讀作為載體,強化學生的識讀圖紙和規范制圖的能力。同時改變了以往以知識點為體系的框架,轉而從實際繪圖成果要求出發,以實際工作崗位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題設計項目任務,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升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能力。
本門課程充分倡導“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不同學習基礎,要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工程制圖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幾何想象能力,空間感差的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可以對此部分學生降低一些難度,同時,也要布置一些知識拓展與拔高的題目,讓學習能力快、學習積極的學生獲得充分學習與探索的機會。
2.2 課程結構注重實踐操作。在課程結構設置上,改變了以往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將合并后的課程定位90 個學時,18 周的課程每周5 節連上。每次課程針對一個特定的主題設計2 ~3 個項目,更加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入了“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圖紙分享”作為課程思政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學好專業知識貢獻社會的熱情,同時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
3.1 課前部分。本課程借助超星三端一平“學習通”平臺,將一些任務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發布自學任務單。課前以觀看微課視頻和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為主。在“自主學習任務單”中會告訴學生下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以及上課需要準備的繪圖工具。布置的自學任務一般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讓學生能夠帶有疑問的進入課堂。
3.2 課中部分。課中部分是線下教學,也就是課堂面對面的互動教學。一般在上課前5 ~10 分鐘就布置的自主學習任務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或者是進行課堂小測,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然后針對每個任務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布置繪圖任務。
為了能夠有一個連貫的繪圖過程,每次課程都是5 節連上,也就是整個上午的時間都會在機房。在教學進度與項目設計上也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合理地分配講授時間、繪圖時間、互動時間以及休息時間。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要考慮項目的難易程度靈活調整。每項任務提交成功后就可以有一段休息的時間,讓學生意識到繪圖速度快的休息時間也就會增多。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繪圖速度,對于簡單的任務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在線提交,并且按照提交的速度給定成績。對于提交快的學生可以讓其向同學們演示繪圖過程,并給一定的課堂加分。同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通過學習通的功能模塊,比如選人作答、搶答、投票等功能作為提高課堂效率和活躍氣氛的工具。
3.3 課后部分。本次課程的課后部分其實也是下次課程的課前部分。每次課程課堂時間5 個學時,其實學生上下來是很累的,所以在課下部分不再像以前一樣布置課下作業,而是轉向更加開放的內容,讓學生不再將作業作為負擔,真正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還可以再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拓展例圖,讓有興趣的學生去練習,有些例圖可以有很多種的畫法,學生可以課下去討論探索,上課時繼續在課堂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當然還要完成下次課程的“自學任務單”。
3.4 考核評價。考核評價是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非常重要的工具,合理的進行考核評價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門課程是非常強的實踐課程,要改變以往以考試進行考核的形式,轉向全過程的考核。考核內容既包括26 項課堂布置的任務,又包括在學習通平臺上的課堂表現,課堂表現包括考勤、課堂加分、課堂小測等活動。其中任務提交占總成績的80%,課堂表現占總成績的20%;其中前20 項任務占任務提交考核的60%,后6 項任務為專業圖紙繪制,占任務提交考核的40%;前20 項任務在課堂講授相應知識點后完成,在任務的設定方面爭取做到既包括新學知識又能回顧已學知識。后6 項任務以環境生態工程專業相關的內容為主,每項任務能在5 個學時內獨立完成。所布置任務應盡可能全面的涵蓋所學到的內容,做到專業性較強,難度適中,大部分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疫情結束后,教師回歸到課堂,要用線上教學的經驗創新課堂教學模式[4]。教育部高教司的座談會上也指出,下一步,我們將會把此次大規模在線教育教學的一些生動實踐轉化為疫情結束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形成包括思想、理念、內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范式等在內的一整套改革方案,以“學習革命”推出“質量革命”向縱深方向發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