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寶 張宏偉 王英俊 張天也 池桂杰 張永康
(1 平泉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平泉 067500;2 承德市農業經濟作物管理站 河北 承德 067000;3 石家莊市鹿泉區海山公園 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選擇優良的蘋果品種是保證產量、品質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關鍵。因此,要摸清承德寒地蘋果產業種業發展的底數,針對瓶頸短板,制定強有力的推進措施,打好種業翻身仗,落實河北省政府發布的《關于持續深化“四個農業”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的精神,推動現代蘋果產業發展,提升蘋果高端產品供給能力、產業科技支撐能力、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和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1.1 承德地區蘋果產業發展概況。承德地處河北省東北部,屬燕山山區,小氣候類型豐富,晝夜溫差較大,是果品栽培的低溫冷涼區,非常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形成、積累和優質果品的生產。全市蘋果栽培面積達到72.08萬畝,年產優質蘋果70.7萬噸,主要以鮮銷生食為主,加工量占產量的10%左右。
承德寒地蘋果是承德市果樹面積最大的樹種,也是水果面積最大的樹種,蘋果品種除國光栽培面積較大之外,另一主要栽培品種為富士,但富士主要是采用在國光大樹高接改優栽培為主,直接栽培富士苗木抗寒性不夠,經常發生凍害,造成年年栽樹不見園的現象。近幾年引進了寒富、岳冠、岳艷、岳華、岳陽紅、塞外紅、金紅等耐寒蘋果品種,推動了寒地蘋果產業的快速發展,迎來了寒地蘋果產業發展利好局面。
1.2 承德耐寒蘋果品種介紹。截至2020年底,承德市耐寒蘋果新品種栽培面積達到24.65萬畝,包括平泉、承德、寬城、灤平、圍場等6個縣(市)。其中承德縣以寒富蘋果為主;平泉市、灤平縣以發展寒富、岳字系列及塞外紅蘋果為主;寬城縣重點發展寒富和塞外紅蘋果;圍場縣以發展金紅蘋果和黃太平蘋果為主。
1.2.1 早熟品種金紅蘋果。金紅蘋果是吉林省果樹所1961年以優質大蘋果金冠作母本、抗寒小蘋果紅太平作父本雜交培育而成。該品種除具有結果早、特豐產的特點外,最突出的特點是抗寒,能耐-35℃低溫,8月下旬成熟。2006年引入圍場栽植,截至2020年底承德市已發展金紅蘋果5.12萬畝,年創效益86200萬元。同時年發展金紅蘋果苗木120萬株,銷往內蒙、新疆等地,銷售額260萬元。輻射帶動內蒙、新疆等地發展金紅蘋果8.3萬畝。
1.2.2 中熟品種塞外紅蘋果。塞外紅,又名錦繡海棠,雞心果,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選育出的小蘋果新品種。2018年3月通過國家林業局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認定為林木良種;2014年3月,承德片區從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引種試栽,經過8年的試驗觀察,該品種在承德片區9月上旬成熟,表現外觀美,風味兒濃,果色艷,品質優,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等諸多優良性狀。截止到目前,承德市已發展塞外紅紅蘋果6.84萬畝,年創效益93800萬元。同時輻射帶動推廣唐山、張家口、新疆等地發展塞外紅蘋果7.6萬畝。
1.2.3 晚熟品種寒富蘋果。寒富蘋果是由沈陽農業大學選育,1995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除具有果個大、耐貯藏、優質、豐產、易管理等特點外,其突出的抗寒性將我國大蘋果栽培北緣向北擴展近200公里,使1月平均氣溫介于-10℃~-14℃的耐寒落葉果樹帶南部、干寒落葉樹帶南部、旱溫落葉果樹帶北部等地成為寒富蘋果的栽培適宜區。通過政府牽動、政策調動,再加上寒富蘋果栽植區劃的制定、良種良法的配套,使我國北方沒有栽培大蘋果的地區有了適宜品種,是目前我國蘋果自主選育的273個品種中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截至2020年底,承德市已發展寒富蘋果9.63萬畝,年創效益142600萬元。同時年生產苗木210萬株,輻射帶動推廣秦皇島、張家口、內蒙等地發展寒富蘋果15.8萬畝。
1.2.4 岳字系列蘋果品種。岳字系列蘋果是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育成的岳艷、岳華、岳冠、岳陽紅、岳麗等耐寒蘋果新品種。這些品種的共同特點是結果早、產量高、豐產性好、適應性強,抗寒力較強,耐旱,較抗早春低溫寒流,樹體和果實抗病能力強,對輪紋病、腐爛病、早期落葉病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截至目前,承德市已發展岳字系列蘋果3.06萬畝,年創效益46300萬元。同時年生產苗木80萬株,輻射帶動推廣秦皇島、唐山、張家口、內蒙、新疆等地發展岳字系列蘋果4.23萬畝。
1.3 承德地區蘋果產業發展規劃。根據承德寒地蘋果產業實際情況調查結果得知,晚熟品種居多,早中熟優質品種缺少,影響了蘋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而在承德寒地開展蘋果新品種選育研究,選出適合當地發展的優質耐寒蘋果新品種勢在必行。同時通過引種豐富寒冷山區蘋果種植品種,優化寒地早熟中熟品種結構。利用3~5年時間,結合寒地特殊的氣候自然環境,開創寒區蘋果優質品牌,推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
適宜北方寒冷地區栽植的耐寒蘋果品種較少,尤其是早中熟品種的缺少,制約了產業的發展;市場供應苗木多為一年生小苗,經營管理周期長,見效慢,受環境因素影響栽植成活率低,急需多年生帶分枝大苗、容器育苗來推動寒地蘋果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寒地蘋果的健康規模發展,急需科學有效的配套栽培管理技術作為寒地蘋果產業的基礎保障;產品單一、低端,導致市場競爭力低,急需產業鏈由低端向高端轉化,促進林果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
針對上述問題,引進篩選及選育出適合北部寒冷區氣候條件下栽培的優質耐寒蘋果2~4個品種;探索研究帶分枝大苗,高基砧苗木,營養杯、美植袋等容器育苗技術;研究矮砧寬行密植模式、簡化省工的樹形培養、果園生草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花果管理省力化技術、機械作業技術,形成矮化密植抗寒栽培管理集成技術。
3.1 開展寒地蘋果種質資源保護工程。依托河北省水果產業創新團隊、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石家莊果樹研究所、昌黎果樹研究所、河北農業大學、河北旅游職業學院等科研單位,開展寒地蘋果種質資源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建設國內一流的寒地蘋果種質資源圃。
3.2 開展寒地蘋果種苗繁育工程。開展蘋果苗木質量地方標準的調研和制定工作,規范寒地蘋果種苗繁育體系,引領寒地蘋果苗木產業健康、規范發展。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在平泉市尚澤果品有限公司、承德嘉沃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德強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建設3個蘋果種苗基地,總面積0.12萬畝,良種供應能力提升12%以上。
3.3 開展寒地蘋果種業提升工程。開展抗寒蘋果新品種脫病毒處理提升工程,生產大量脫毒優質蘋果新品種苗木,對于規范河北省苗木生產,推廣應用蘋果新品種,盡快實現河北省老品種的更新換代,提高市場競爭力,均具有重要意義。
3.4 開展寒地蘋果雜交選育工程。利用現有的雜交組合,篩選具有優質、多抗、易管理等性狀的蘋果新種質。系統評價新種質的生物學特性、果實主要經濟性狀、物候期、適應性,以期培育出生產中需要的品質優(好吃)、商品價值高(好看)、適應性和豐產性強(好管)、抗病性強(安全)的特色蘋果新品種。
3.5 總結制定良種良法配套的技術規范。盡管篩選出了蘋果優良品種,提供了最佳栽植區,但如果沒有配套的規范的管理技術做支撐,也很難發揮出品種本身最大的生產潛力和生產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高質量的果品。目前,在我國自育的273個蘋果品種中,有一大批如寒富、岳陽紅、華冠、華碩、瑞陽、魯麗等品種,在品質、產量、抗病性等方面可與國際上流行的富士、嘎啦、布瑞本等媲美,但這些品種之所以沒有能夠大面積推廣,就是因為新品種選育與栽培研究分離,沒有形成良種良法配套栽培體系。因此,在進行新品種推廣時,制定良種良法配套技術規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