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軍
(建平縣水資源管理辦公室 遼寧 建平 122400)
建平縣隸屬遼寧省朝陽市,位于遼寧省西部,縣域總面積4865km2。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0′~120°02′,北緯41°17′~42°20′,南北長125km,東西寬75km。2020年全縣水資源總量為21150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4480.6萬m3,地下水資源量133588.4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8492.5萬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復計算量為6919萬m3。2020年全縣總用水量為6253萬m3,其中農業灌溉用水量達到3066萬m3,占用水總量的49.0%;林牧漁畜用水量541萬m3,占用水總量的8.7%;工業用水量1202萬m3,占總用水量的19.2%;城鎮公共用水量90萬m3,占總用水量的1.4%;生態環境用水量20萬m3,占總用水量的0.3%;居民生活用水量1334萬m3,占總用水量的21.4%。
2.1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潛力。建平縣水資源開發率為44%,人均、畝均水資源量分別為452m3和96m3,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1%和6%。由于建平縣地表水資源量年際、年內之間豐枯變化劇烈,加上當地水土流失和水庫淤積嚴重,又處于低山丘陵地區,因此,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未來已無進一步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潛力。根據“國際人口行動”提出的“可持續水、人口和可更新水的供給前景”報告中規定的人均水資源評價標準,人均少于500m3為嚴重缺水國家。由此可知,建平縣水資源總體狀況不容樂觀,屬于嚴重缺水地區。
2.2 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建平縣水資源匱乏,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內、年際變化大,如果出現特別干早年份,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目前,建平縣農民基本還是離不開靠天吃飯的規則,如果沒有水的保障,會造成耕地大面積棄耕或者減產,農民生產生活受到影響;工業用水無法保障,全縣經濟發展受到制約。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量將會急劇提升,全縣現有工程的供水能力將無法滿足用水需求,必將嚴重制約全縣經濟發展和全縣人民小康生活的實現。
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需要考慮和尊重當地客觀實際,建平縣水資源承載能力的途徑要從水資源承載能力客體和主體兩個方面提高。客體指的是調整產業結構與發展速度、提高用水水平與用水效率等。主體指的是從擴大供水規模,即提高地下水、再生水與過境水的供水規模等。
3.1 堅持調整產業結構與發展速度
3.1.1 調整產業結構。建平縣經濟發展的狀況是:第一產業比例逐步減少,第二產業比例穩步增加,第三產業平穩增長。其中第二產業是未來發展重點,將會快速發展。第三產業要比第一、二產業的萬元增加值用水量和耗水量低很多,可以適當提高第三產業的比例,提升整個國民經濟的用水效率,對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很有效。
3.1.2 限制高用水行業發展。建平縣經濟發展的方向以采礦業、陶瓷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輕工業等“四大支柱產業”為主導。現狀是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51%,預計2030年工業增加值將比現狀年新增11.4倍,工業需水量比現狀年新增4.22倍。因此,工業的發展將直接影響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大小。根據建平縣水資源現狀和未來新增用水需求,未來必須嚴格限制高用水工業,鼓勵高效節水型工業的發展,如嚴格控制技術低端的紡織、造紙、石化、化學和食品工業的上馬,鼓勵高科技的信息產業、制造業、供應業等行業的發展。
3.1.3 減緩經濟發展速度。調整減緩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并不等于不發展或限制發展,而是由現狀的開放式發展方式轉向節約型發展,引導經濟向低耗水的行業和企業發展。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勢必減小水資源承載客體對主體的壓力,也可以提高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3.2 進一步提高用水水平與效率
3.2.1 提高用水水平。各行業用水水平需要用水凈定額來衡量,主要體現在人均需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農業灌溉定額和城鎮生活需用水定額等。建平縣節水潛力較大,在農業、工業、生活等多方面均有操作空間。農業可通過高效節水措施及先進的管理手段,大幅提高農田節水灌溉面積及灌溉水利用率。建平縣目前工業水重復利用率僅為49%,遠小于全國平均水平,僅是國際先進水平的2/3。工業節水也有很大潛力,可以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提高工業水重復利用率來達到節水目的。
3.2.2 提高用水效率。①農業節水方面。加快高效農業節水工程建設,開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推動集雨工程、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試行灌區現代化改造工程。②工業節水方面。鼓勵使用國家推廣的節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強制鋼鐵、化工、印染、造紙、食品等高耗水企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實行工業水循環利用;加快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③城鎮節水方面。進行城鎮供水管網獨立分區計量管理;全社會推廣普及生活節水器具;對學校、餐飲、醫院、賓館、洗浴等用水較高行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型公共辦事機構、居民小區建設。
3.3 擴大供水規模
3.3.1 擴大地下供水規模。建平縣地下供水規模主要指地下水供水工程所能獲得的供水量。除當地可開采地下水以外,可考慮在遼河支流老哈河河岸取水,加大地下水供水量。
3.3.2 提高過境水規模。①白石水庫應急工程。按照白石水庫應急工程供水設計規模供水,為3.5萬m3/d,即可供過境水量1278萬m3。②閻王鼻子水庫供水工程。閻王鼻子水庫供水工程按照應急工程輸水管道的設計,最大過流能力為8萬m3/d,在不擴大管道規模的情況下,過境水供水規模可達到2900萬m3,隨著需水量的增大,可考慮擴大管道規模。③上窩鋪水庫供水工程。根據建平縣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未來國民經濟發展帶動用水需求旺盛,可以考慮提前修建上窩鋪水庫,以保障建平縣的新增用水需求。
建平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壓力很大,不僅要兼顧發展速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還要考慮水源開發、多水源聯合調度的可行性,通過提高過境水規模達到抑制需求、增加供給,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而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