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輝
(沙河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沙河 054100)
保障蔬菜產品“從田間到餐桌”質量安全,進行全程質量控制,實現蔬菜安全生產,應把握生產環境、農業投入品、農業管理技術等幾個安全措施。
蔬菜產地安全包括產地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質量要符合蔬菜安全生產要求。蔬菜基地應遠離交通主干道100 m 以上,周圍3 km 內沒有污染企業,生態條件良好,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含量在允許范圍,避免工業廢棄物、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汽車尾氣污染。周邊空氣、灌溉水和土壤中污染物濃度、重金屬含量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農業投入品包括生物投入品、化學投入品和設施投入品。生物投入品主要為種苗,種苗選擇一定要適合當地實際條件及市場需求,具有較高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化學投入品主要為化肥、農藥、植物調節劑等,杜絕高劇毒、高殘留農藥等禁用農藥,有條件使用限用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設施投入品除機械、灌溉設施外,主要控制農用地膜選擇,農用地膜厚度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農膜0.1 mm 以上、地膜0.01 mm 以上,提倡選用可降解地膜,且地膜應適時回收,避免污染土壤。
3.1 建立完善科學的栽培技術體系。一是推廣應用蔬菜標準化技術規程。根據不同栽培方式采取相應栽培技術,包括直播或育苗栽培、設施或露地栽培等,選擇科學合理的密度、整枝、配方施肥和澆灌等具體技術,保障群體與個體正常生長發育。二是農藝與技術相結合。根據實際氣象條件,及時采取放落保溫被、開閉風口、鋪設遮陽網等措施,增減光照、保溫降溫、通風換氣、降低濕度,調節棚室內環境,營造適宜的光照、溫度、濕度、水分等環境條件,滿足蔬菜生長需求。三是建立科學輪作制度。實現土地種、養結合,合理利用土壤營養,培肥地力。
3.2 建立病蟲草害綜合防控體系。
3.2.1 農業防控。通過耕作或改進田間農藝管理措施,創造不適于有害生物的產地環境,從而降低病源(蟲)數量或將病蟲害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通常方法有增施有機肥、起壟覆膜栽培、微滴灌或膜下澆灌、張掛反光幕、通風換氣等措施改良土壤、調節光照及溫濕度,培育健壯植株。
3.2.2 物理防控。利用簡單設施或工具,如架設黑光燈、覆蓋防蟲網、張掛黃(藍)板、鋪設銀灰膜或黑色膜等物理措施,通過誘殺、規避來降低病蟲草害的發生。經濟有效,不污染環境,利于農業可持續。
3.2.3 生物防控。充分利用生物天敵或生物制劑,達到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病)。生產上用赤眼蜂、麗蚜小蜂、煙蚜繭蜂等防治菜青蟲、棉鈴蟲、白粉虱、蚜蟲等。用枯草芽孢桿菌抑制有害菌、病原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環境。用農抗120、武夷菌素灌根、噴霧防治白粉、疫病、炭疽、灰霉等病害,以及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防治細菌性病害。現在群眾使用大蒜、辣椒提取液防治霜霉、白粉、炭疽、角斑等病害。
3.2.4 化學防控。化學防控即為農藥防控,堅持用藥對植株無害、對果實無害、對人員無害原則,對癥施藥、適時用藥、嚴格施藥濃度及次數,減少農藥污染,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