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晗 阮勝勝 趙立 李亞靜 馬紅霞*
(華北理工大學 心理與精神衛生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飲品、食品作為生存的必需品對人類有著特殊的意義,與食物相關的刺激容易成為注意的對象。在不同類型的刺激中個體往往會優先注意與食物相關的刺激,這種現象被稱為對食物相關刺激的注意偏向。
焦慮是一種個體對新的刺激和潛在的不良結果做出反應的一種痛苦或生理性的喚醒。在伴隨焦慮之后會比伴隨其他情緒(憤怒、中立)對不健康食物,例如薯條、巧克力等,獲得更多的注意偏向。
我國的教育體制非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大學生面對期末考試、各種考證及考研、考公等,導致考試焦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產生考試焦慮的人數越來越多。因此,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認知行為實驗,通過研究考試焦慮個體對高熱量食物的注意偏向來探究焦慮情緒和飲食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系統的探討考試焦慮大學生注意偏向的特點。
72 名華北理工大學的學生,刪除正確率低于90%的1 名被試數據,有效數據為71 人。高考試焦慮組36 人,低考試焦慮組35 人,非心理學相關專業。所有被試身心健康、無心理疾病史、右利手、視力或糾正視力正常。身體質量指數在18.5~23.9范圍內,且近期沒有暴飲暴食及節食現象出現。由于饑餓程度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因此實驗時間安排在早上9 點至11 點,下午14 點至16 點及晚上的19 點至20 點,沒有按時吃三餐的被試將不被納入參加實驗。素食者及有宗教信仰的被試也不被納入參加實驗。
首先,選取花朵作為中性圖片,其次分別以高熱量食物和低熱量食物為搜索關鍵詞在谷歌圖片庫和百度圖片庫進行搜索選取高熱量食物圖片和低熱量食物圖片各100 張,最后通過問卷星調查的形式從食物圖片的美味程度、熱量程度和熟悉程度3個方面進行7 點量表評分。最后篩選出高熱量食物圖片和低熱量食物圖片各30 張。
本研究采用王才康翻譯的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Sarason 教授于1978 年編制完成的考試焦慮量表。
采用2(考試焦慮程度:高低)×2(刺激圖片類型:高熱量食物圖片—中性圖片和低熱量食物圖片—中性圖片)×2(點探測位置與刺激圖片一致、不一致)3 因素混合設計。組內變量為刺激圖片類型和探測點位置,組間變量為考試焦慮的程度。因變量為被試的準確率和反應時。
正式實驗共3 個block,540 個trail 組成,不設干擾刺激。每個trail 圖片出現頻率設為偽隨機出現。在每個需要做出按鍵反應的trail 中,首先出現持續500ms“+”注視點(fixation),隨后屏幕上呈現一對持續500ms 的實驗圖片,圖片以左右方式,水平呈現。之后會在原來圖片位置的中央會出現“*”,“*”有可能會出現在屏幕左側或右側,被試在看到“*”時做出按鍵反應。“*”隨著按鍵而消失。
采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使用方差分析對數據結果進行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分析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采用刺激圖片類型×點探測位置×考試焦慮程度三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刺激圖片類型主效應顯著(F(1,69)=6.127,p<0.05,η2=0.082),高熱量圖片正確率顯著大于低熱量圖片,點探測位置主效應不顯著(F(1,69)=0.225,p=0.636),考試焦慮程度主效應不顯著(F(1,69)=2.461,p=0.121),所有交互作用均不顯著(ps>0.2)。

表1 被試在各項反應的正確率描述統計
在數據分析過程中,剔除均值3 個正負標準差之外的數據及反應時低于170ms的試次,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采用刺激圖片類型×點探測位置×考試焦慮程度三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數據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刺激圖片類型主效應顯著(F(1,69)=36.680,p<0.01,η2=0.347,低熱量圖片反應時顯著大于高熱量圖片),點探測位置主效應顯著(F(1,69)=41.842,p<0.01,η2=0.377,不一致條件下反應時顯著大于一致條件),考試焦慮程度主效應顯著(F(1,69)=8.921,p<0.01,η2=0.114,高組被試反應時顯著大于低組),刺激圖片類型×考試焦慮程度交互作用顯著(F(1,69)=5.290,p<0.05,η2=0.071),點探測位置×考試焦慮程度交互作用顯著(F(1,69)=24.963,p<0.01,η2=0.266),刺激圖片類型×點探測位置交互作用顯著(F(1,69)=33.944,p<0.01,η2=0.330),刺激圖片類型×點探測位置×考試焦慮程度交互作用顯著(F(1,69)=22.024,p<0.01,η2=0.242)。

表2 被試在各項反應的反應時描述統計
進一步的刺激圖片類型×點探測位置×考試焦慮程度簡單效應分析結果顯示高熱量圖片一致條件下,高低考試焦慮兩組被試反應時差異不顯著。但其他條件下高考試焦慮組被試反應時均顯著大于低考試焦慮組被試。低考試焦慮組被試在一致條件下,對低熱量圖片的反應時大于高熱量圖片(邊緣顯著p=0.091)。低考試焦慮組被試在不一致條件下對高低熱量圖片的反應時差異不顯著。高考試焦慮組被試在一致條件下對低熱量圖片的反應時顯著大于高熱量圖片,高考試焦慮組被試在不一致條件下對高熱量圖片的反應時顯著大于低熱量圖片。低考試焦慮組被試在高低熱量圖片條件下,一致不一致兩種條件的反應時差異均不顯著。但高考試焦慮組被試高低熱量圖片條件下,不一致條件反應時均顯著大于一致條件。
本研究結果表明,高考試焦慮程度大學生對高熱量食物存在注意偏向,而低考試焦慮大學生對高、低熱量食物均不存在注意偏向。這一結果與Macht 在2008 年提出的一個包含5 個層次情緒與飲食關系的模型一致,即消極的情緒會增加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進食量。
先前的研究表明考試焦慮被試對威脅刺激存在注意偏向的問題。通過對考試焦慮者注意偏向的研究發現,考試焦慮者優先分配注意資源用以加工對自身具有威脅性的刺激。食物雖不是對自身具有威脅性的刺激,但食物和情緒有很多不同的聯系。一方面是情緒和情緒對食物的選擇和攝入有影響。情緒通過抑制食物攝入而提高的節食減肥的心理和情緒效應。在正常和超重的人群中,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盡管程度較輕,并不是所有情況下)都會增加食物攝入量,而且這些影響在肥胖者和節食者中比在非節食者中更強。另一方面食物也會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甜食、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會促進大腦多巴胺的釋放,以改善情緒和緩解負性情緒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