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11月15日上午9時30分,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鳴鐘開市。首批81家上市企業開始交易,總市值超3000億元,其中10家為首次上市,71家自新三板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
上市首日,10只新股全線上漲,同心傳動收盤時漲幅為493.67%,領漲新股,其余新股的漲幅也均收超100%。71只自新三板平移的股票中有9只上漲。
北交所定位為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深化新三板改革。相比滬深交易所,北交所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擬轉為上市公司的精選層企業平均市值、平均營業收入、首次平均募集金額等指標明顯低于滬深上市公司,企業體量更小,成長性更高,與主板主要服務大型成熟企業,科創板服務“硬科技”,創業板服務“三創四新”形成錯位發展格局。
開市首日在北交所交易的81家企業,大多屬于行業細分領域的排頭兵,其中,來自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公司占87%,17家企業為專精特新“小巨人”。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開市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北交所正式揭牌開市,是繼去年7月推出精選層后深化新三板改革、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大創新舉措,也是新三板市場運營八年多來,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之路的新起點。
2021年11月12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證券交易實施細則》等6件業務規則,自2021年11月15日起施行。上述規則連同前期發布的45件業務規則,涵蓋發行上市、融資并購、公司監管、證券交易、會員管理以及投資者適當性等方面,形成了北交所自律規則體系。
在北交所開市籌備過程中,市場各方反應積極、踴躍參與。據北交所公布的數據,截至11月12日,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后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與科創板開市之時差不多。
按照北交所發布的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等相關規定,個人投資者申請北交所交易權限開通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50萬元,并且需有2年以上證券交易經驗。其準入門檻與科創板相同,高于創業板10萬元的資金要求。
此外,除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外,北交所對股票交易實行30%的漲跌幅限制。相對而言,北交所市場博弈將更充分,投資風險也更大。
北京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徐明在致辭中表示,北交所將積極探索建立適應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并在四個方面持續努力:
一是更加包容。讓創新型中小企業來得更便捷、更順暢,擴大服務覆蓋面。二是更加精準。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融資、人才引進、資源整合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優化針對性制度安排,提升企業獲得感。三是更加創新。在遵循交易所建設一般規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融資方式、交易產品和工具創新,便利投融資對接。四是更具活力。匯聚各方政策、拓寬市場范圍、挖掘市場深度、引入多元資金、培育特色中介、完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為投資者及市場各方創造出積極向上的市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