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學科,可以將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效銜接在一起,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為了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全面促進學生良好發展,教師一定要主動迎合當前素質教育發展需求,深入挖掘化學課程中的“課程思政”,立足于化學學科,深層次探尋思政資源,保證“課程思政”在大學化學教學中能得到合理滲透。
關鍵詞:“課程思政”元素;大學;化學教學
引言:“課程思政”屬于一種教學理念,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科學地進行滲透,保證學生不但能熟練掌握專業知識,還能堅持正確地政治方向,從而促進自身道德品質和素養的增強。故而,在大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課程“課程思政”進行利用,并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將其融入其中,確保新時代教育要求能得到滿足的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進程也能良好推進。
一、“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學化學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大學化學課程是農業類、生物、園林等學科中一門基礎必修課程,由于大學化學的專業性質相對較強。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大多注重講解基礎知識以及理論,而針對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教師則沒有太多關注。從教學角度分析,對于大學化學課程來說,在教學內容中,涵蓋了非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找準化學專業知識以及思政教育的融合點,并將“課程思政”有效落實到具體教學中,以便能達到“三全育人”的目的,讓學生在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洗禮[1]。此外,教師在大學化學教學階段,應該強化對課時的高效利用,借助課程內容的廣泛性特征,加強對“課程思政”元素的運用,以便其能合理融入其中,讓二者高效整合在一起,確保可以從多個角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讓學生可以切實體會到思政教育的含義,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為學生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二、“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大學化學教學的對策分析
在具體的大學化學教學中,為了能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讓學生通過學習大學化學,有效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能力,教師應該將大學化學教學內容作為主要依據,借助相對合理的方式,科學地將“課程思政”元素滲透到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對化學教學計劃加以制定,以便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成為一個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人才。
(一)讓化學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針對化學來說,其發展史是人類不斷自我超越的歷史,是先輩們追求真理的過程,非常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因此,在大學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想保證“課程思政”元素能有效融入其中,需要合理地對化學史進行利用,為思政建設提供更為豐富且生動的素材。在大學化學課程講解期間,應該結合化學發展理論以及實踐等類型開展[2]。通常,每一個化學理論的形成或者化學物質的發現,都能從中找到相應的德育故事,通過為學生講解化學發展史,深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能夠陷入思考,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保證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思想觀念也會受到積極影響。比如:教師在對電極電勢相關知識點講解環節,可以借助電極電勢發現的整個過程,將電池概念引入其中,為學生講解電極電勢是如何產生的。在講解知識講解階段,學生能深刻感受到科學家的求知精神以及嚴謹科學態度。在教師的講解下,學生能夠了解事物本質,不能被任何現象所迷惑,要通過現象看到整體的本質,并讓學生明白實驗是極為艱辛的,不是所有實驗現象都可以獲得正確結論,還要科學家精準地進行判斷。借助真實的事例,不僅可以被科學家的求知精神所感染,還會掌握到更多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整體素養和水平的提高。
(二)借助科學精神升華大學化學教學課堂
從宏觀的角度上分析,任何一個從事自然科學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具有良好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通常情況下,科學精神涵蓋了非常多的內容,包括正義的品格以及堅持真理等,可以為真理奮斗終生。同時科學精神也包含了創新思考等方面。因而,在大學化學教學活動組織和開展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教師在對相關知識講解過程中,無論是講解基礎理論知識,還是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都需要從不同層面分析和考量,有效地向學生傳遞科學精神,確保可以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影響,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和素養,從而可以朝著更好地方向邁進。比如:教師在對物質結構相關知識點講授期間,不能只單純的對理論概念進行講述,還要加強對問題的研究,了解概念的整個發現過程,以便學生能明白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需要逐步地探索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知識。并且,在教學期間,教師也要科學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保證學生能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再比如:教師在對元素知識講授期間,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便學生可以快速掌握到歸納以及推導的方法,高效對知識進行內化。借助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被科學家的精神態度所感染,并將其作為學習的榜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學生未來發展。
結束語:
綜合而言,在大學教育體系中,大學化學課程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發揮的作用非常大。因此,在對化學知識講解期間,一定要加強重視,科學制定教學計劃,加強對各類知識點的講授,以便學生能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在教學階段,教師應該綜合教學內容,采取相對合理的方式,有效將“課程思政”元素滲透其中,保證人才培養能具有較強的立體性,讓學生能有更大地學習動力,開闊學生眼界和思維,進而為學生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海洋,李小玉,王佩佩.大學化學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滲透的必要性和對策分析[J].河南化工,2020,37(06):68-69.
[2]張天野,張丹陽,李西.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化學課程教學相銜接的路徑思考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9,34(03):269-272.
作者簡介:施連旭(1980.1-),男,滿族,吉林人,東北林業大學化學化工與資源利用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