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相關部門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師要將思政教育教學內容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從高中階段的聲樂教學角度出發,對聲樂學科教學內容進行仔細探討,全面滲透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來將針對思政教育的相關概念以及如何在高校聲樂中進行思政教育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思政教育;高校聲樂教學;滲透與融合
思政教育是漫長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從表面上看,思政教育和聲樂教學沒有聯系,但實際,任何學科都可以巧妙地滲透思政教育,通過高質量的學科教學,表現出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既能完成學習的計劃,也能達到思政教育的滲透目標。這一教學要求對教師而言是一項全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教師教學轉型的機遇。
一、思政教育的概念
思政教育顧名思義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當前教育發展過程中思政教育的概念以及思政教育的開展要求。思政教育是當前新課標提出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在開展高校階段聲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聯系聲樂教學的學科特點和側重的教學內容,將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聲樂教學中。仔細分析學科教學的特點,思考如何對學生的核心思想進行引導。當前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向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自身教學育人的責任。教師應該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實質內容,教師應該真正了解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容,利用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
二、思政教育滲透高校聲樂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作品教學題材引導思政教育
將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到高校聲樂課堂教育中,需要考慮到聲樂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聲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以及時代變化過程中的各種內容。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聲樂作品的過程中,不能只看作品的表面,應該真正深入聲樂作品的內在,了解作品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和思想。優秀的經典作品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充分體現時代發展的價值以及人類在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內容。充分反映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對思想的需求,將當前音樂創作的實際要求迎合當前社會的發展方向。教師在開展高校音樂課堂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合理選擇聲樂作品。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帶有時代價值和時代韻味的音樂作品,帶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仔細分析當前時代發展的主流方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念,仔細分析聲樂作品中所滲透出來的詞曲情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人文思想的培養,利用優秀的聲樂作品滲透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要素。學生在欣賞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能夠培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了解聲樂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感情。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春天的故事》這一作品的時候,可以首先帶領學生了解這一聲樂作品創造的背景。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針對當時社會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相關策略進行研究,描繪發展藍圖。帶領學生一起欣賞作品的實質價值,培養優秀的思想文化。
(二)在演唱中對感情進行體驗
教師帶領學生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嗓音的訓練,在進行嗓音訓練時應該把握訓練的基礎,首先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在情感,掌握聲樂作品的內在情感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演唱技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欣賞優秀演唱者的演唱作品,分析演唱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將演唱者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進行有效地結合。對于聲樂演唱而言,演唱者的情感表達非常重要,演唱者應該與創作者進行心靈相通,了解創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特點和思想韻味。讓自己真正融入到歌曲中深切地感受歌曲所表達出來的感情,或是悲傷或是快樂、或是憤恨。只有真正深入了解創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才能更好地將的感情表達出來。
例如學習分析《楊白勞》這一段的作品時,應該注意角色的把控。了解楊白勞這一人物角色的特點,分析當時作品創作的社會背景。當時楊白勞是一位處處受到壓迫的農民,因為沒有辦法及時上交租金,所以在大年三十還要到處躲賬。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女兒用去抵押租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對每一個片段都進行仔細地分析。分析不同情景下,楊白勞的生活狀態,要演繹出楊白勞內心的悲憤和無奈。可以通過聲音和神情將楊白老的內心感情表達出來,例如在演唱的時候聲音可以帶有哽咽的狀態,用蒼涼感來迎合楊白勞的年齡特點,將步履放的沉重,表達出楊白勞角色的無奈。
(三)在演唱中對作品進行評價
除了要教學生如何進行聲樂作品演唱之外,教師還應該重視演唱的評價環節。評價模式是高校階段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環節,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滲透思政課程教育的相關內容,仔細對學生當前對學習情況進行檢驗,主要檢驗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思想素質。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進行整體客觀地評價,讓學生了解自身目前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加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和優化。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建設,讓學生意識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配合教師的思政教育工作,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合理地優化評價環節,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公平性,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發展與變化,及時對學生的進步給予肯定。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雖然大學生的心智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但是依然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后續的聲樂學習中。
三、結束語
總之,高校階段的聲樂教育非常重要,教師應該把握聲樂教育學科的教學特點,將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巧妙地融入到聲樂學科教育中。要制定好課前教學方案和教學計劃,嚴格按照活動方案開展具體的教學,采用科學客觀的方式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慶梅.將"課程思政"融入到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2021(2020-26):80-81.
[2]劉俊緯."課程思政"理念下紅色經典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312(12):181.
[3]于紅.高校音樂教學中思政教育模式探究[J].北方音樂,2020(5):68-68.
[4]歐家玉.在高校音樂課程中融合思政素質教育發展新型音樂教學模式[J].農家參謀,2020, No.664(16):179-179.
作者簡介:
姓名:王喜娟,性別:女,出生年月:1992.10.07,民族:漢族,籍貫:山東省煙臺市,職稱:助教,學歷:研究生,方向: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