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琳
旅游業的發展與其他行業有著高度的關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遭受打擊最嚴重的部門之一便是旅游業。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相關數據統計,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旅游業GDP占約全球的10%,2020年全球游客人數相比2019年下降了74%。新冠疫情對全球旅游產業鏈的沖擊體現在數百萬旅游從業者失去工作,全球經濟陷入突然停滯的狀態。因此,后疫情時代,旅游業如何復蘇并進入疫情時期旅游新常態成為學者們不斷研究的問題。
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還未恢復旅游業的情況下,國內旅游今年上半年有回升的趨勢,但下半年由于疫情的反撲,導致境內旅游業也出現了回落。在后疫情時代,旅游業的復蘇與經濟的復蘇息息相關,這需要各國為旅游業創造“新常態”的環境以促進經濟復蘇多元化,以保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全球經濟復蘇作出貢獻。
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速度和范圍將取決于全球形勢的發展。為實現復蘇,各國需要實現疫苗的廣泛的分發與普及,提高接種率,并實施相關的政策應對方案。
一、增強旅行者旅游意愿
旅游業的復蘇需要從業者不斷完善疫情防御體系,以避免新冠疫情對脆弱人群的影響。面對新冠疫情,加強健康安全管理和建立旅行者出行信心是旅游從業者必須應對的首要挑戰。毫無疑問,疫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變量,疫苗的接種率和有效率影響著旅游業的復蘇進程。當前,我國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超過80%,疫情防控措施已經常態化,包括接種疫苗、快速核酸檢測、數字健康碼、發放疫苗護照、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給未來旅游業復蘇提供了有力保障。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國內旅游的逐步復蘇也給全球旅游業的未來重啟帶來信心。
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日益恢復。日前,據“旅游意愿調查報告”顯示,國人的旅游意愿大幅提升,受訪者中超八成有出游意愿。
旅游大數據實驗室通過網絡獲取了數千份用戶樣本,參與受訪者中,男性占比37.5%,女性占比62.5%。25歲到34歲最多,占比40.9%;其次是35歲到44歲,占比31.2%。調查結果顯示,82.6%的受訪者下半年有意愿旅游。對于長途跨省旅游,有意愿的比例也超過八成。同期,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調查數據也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居民出游意愿為80.22%,同比恢復至九成左右,自駕出游和選擇自然風景區的占比均達四成。
這一數據顯示,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兩年中,居民對于旅游消費的意愿顯著增強,全國旅游業陸續恢復的趨勢不會隨疫情而改變,并潛藏著新的發展機遇,主要有以下方面:1.觀光游恢復能力強勁,62.7%的居民表示疫情后會選擇觀光游覽作為旅游目的;2.近郊游成為“寵兒”,54.1%的居民表示更青睞近郊旅游;3.夏季游熱度不減,49.7%的居民出游計劃選擇在七、八月份;4.康養游迎來大發展機遇,76.2%的居民傾向于休閑度假式的旅游,20.0%的居民青睞健康療養類的旅游產品;旅游業的復蘇將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可持續性發展,從而在重建過程中創造就業機會并提高其吸引力。
二、探尋市場新趨勢
旅游業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現代科技給旅游業的復蘇帶來了新機遇。旅游服務業依托大數據的前提下,通過云計算,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人工智能計算后,可幫助旅游從業者迅速作出正確的市場判斷,并加快運營速度和商業準備,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幫助旅游業復蘇。
2020年,整個旅游業無比慘淡,旅游人次較2019年下降了52.8%。但得益于我國防疫工作相當完善,疫情整體情況控制較好,旅游業也于2021年進入了復蘇期。自2021年“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收入高達1132.3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138.1%,已恢復到疫情前同期的77.0%。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較2020年增長率達120%,已恢復至疫情前期水平的103.2%,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綜合指數(CTA-TEP)穩步回升到106.05,同比和環比分別上升了33.73和24.16,全國旅游市場迎來了疫情防控和全面復蘇的戰略轉折點。今年9月,國內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61%與59%。旅游行業整體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境外出行需求被境內游吸納,二是免稅業務逆勢上漲。十一期間,全國國內旅游出游5.15億人次,同比減少1.5%,同比恢復至疫前同期的70.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890.61億元,同比減少4.7%,恢復至疫前同期的59.9%。游客滿意度達85.5。這預示著,國內旅游依然在穩步復蘇。
疫情在給國內旅游行業造成打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生機。通過上述數據,明顯得出大眾的報復性出行、不理性消費的猛烈反撲,都在市場上體現出人民渴望旅游的意愿。疫情只是改變了旅游的方式,并不會明顯削弱其需求。同時,從各大旅行平臺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小團定制、家庭團等來看,在經歷了此次疫情,人們對于旅行的品質、安全的關注度明顯提高,旅游從業者還需在后疫情時代在積極探索旅游市場新趨勢。
三、致力于構建更具多樣性的旅游業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以及世界旅游旅行理事會在2020年12月舉辦的“后疫情時代旅游復蘇國際峰會”中談到,當前國際疫情下,安全仍是重中之重。世界各國急需復蘇旅游業以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滯,如何將危機變為機遇,推動國際旅游業現代化,使其往更包容、更普及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是全球共同探索的問題。
世界旅游聯盟(WTA)也就構建多樣性及高質量的旅游產業展開湘湖對話。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追求高質量的旅游業格局,抓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消費回流,運用線上線下齊頭發展的新模式,抓住以國內市場為立足點的消費回暖。在打牢國內循環這個主干的基礎上,持續推動“雙循環”,最終實現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的同時,充分利用好新發展格局創造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近年來,中國數字化進程迅速發展,不斷與傳統產業融合并產生新的經濟與商業模式,助推國內數字經濟規模的高速增長。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線下實體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占了70%;線上銷售增速明顯,所占比重不斷增大,特別是經過此次疫情,將更大程度加快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轉變速度,進一步促進了線上銷售的發展。線上線下是對自身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融合發展、互相促進、合作共贏的互利關系。作為旅游行業企業,要借助¨智慧+¨模式拉動線上線下齊頭發展,打造智慧旅游,構建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
后疫情時代各個國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將有所不同,從經濟復蘇的速度和范圍來看,主要取決于國際疫情形勢的發展。除緩解疫情影響是當務之急外,各國還需要為旅游業創造一個“新常態”。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借助新技術,轉向更加可持續的旅游業模式,達到快速復蘇旅游業及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