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木江
大連市是地處遼南的中心城市,行政區劃及其周邊密集匯聚了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大連艦艇學院、東軟信息學院等多所大學,是大連乃至遼寧和全國罕見的高校集聚區,堪稱“現代大學城”的先導區。
大學以其弘揚傳承文化、研究發展文化、創新融合文化和拓建創造文化的不可替代性文化特點,衍變派生并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特性的人類文明傳承的文化模式呈現,它的的誕生始終與工業化生產和現代城市化的發展相伴隨。大學承載著城市文化內涵和人類文明成果的集中體現,并使得這種特殊關系成為建構城市文化體系建設的核心。
一、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的關聯
文化是集合人口和生產資料的核心因素,從而帶動現代工業和社會服務業體系的產生,成為維系現代城市生存的基本要素。從我國近現代城市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延展可以看出,幾乎所有的高校都集中在城市或者城市周邊,并且以其發展引發城市裂變壯大城市規模,鏈接推動地區產業經濟發展升級。因此,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有著與生俱來的緊密聯系。
1.大學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構成要件。縱觀城市文化體系,大學以其學科體系和專業方向的精準性,塑造出層次高、活力強的高等教育,其根源在城市文化的積淀又高于一般的城市文化基礎、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和宏觀社會影響的泛文化現象。東北財經大學校園建筑小品風格鮮明、學術文化氛圍濃郁,是繁華都市里一縷綽約多彩的風景線。
2.城市文化與大學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相互見證水乳交融,彰顯“小環境”與“大環境”的魚水情深。大環境中政治、經濟、文化等變化更替,會像指示燈影響大學文化的學習、工作、生活以及大學研究學者和大學生所參與的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生產活動。大連這座向海而生的現代都市,擁有最長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大連海洋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正是借助這一環境優勢而生,又分別在產學研和科技領域反哺城市文化。可見營造積極樂觀和諧陽光的社會文化氛圍,創建大學校內外相應的學術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城市和大學順應時代發展和創新發展的共同任務。自由博學的大學文化始終置身于宏偉磅礴的社會文化的大背景下。
3.大學文化承擔著城市文化發展的使命和責任。城市高等教育同區域經濟和科技成果研發同城市文化和人居社會的改良相輔相成。遼寧師范大學是師范類院校中的翹楚,其學科設置和人文環境造就出一批批優秀的教育人才。這些人才使命擔當,承前啟后在教育事業中發揮著聰明才智,把專業的理論知識和科研精神弘揚開來,引領社會人才的輸出,培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財富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制造者。大學文化推陳出新將以自身的優勢和強勁動能,促進城市文化的更迭和拓展,從而促進城市文化領域和規模外沿,從而建構城市文化的勃發和城市精神的雄起。
二、大學文化對城市文化的作用
大學文化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緊跟所處時空環境和人文環境的時代潮流,在反觀學術歷史的過程中融于社會現實生活,在吸收外來人文影響先進文化的同時不斷充實自身,始終保持生機盎然。大學文化包容并蓄的開放性使得達濟天下的大學文化不會只在自身的 “校際場”里面傳遞能量,它必然會將自身積聚和創造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向外界傳播與擴散。
1.輻射作用
大學通過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生產精神產品等多種形式,為城市培養建設者和高素質的市民,向城市輸送先進的觀念,為提高城市競爭力提供智力支持、技術支撐和知識貢獻。大連機車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新中國工業和交通運輸的龍頭企業,大連交通大學正是鐵道機車工業產學研一體化的高等學府,既科研攻關了材料科學和機械運動領域的高精尖技術,又生動實踐了現代軌道交通的突飛猛進。一個產業領跑了中國高鐵幾十年,一個企業輻射出了產業工人城市化的大發展。足以可見,大學文化中的科學精神、人文傳統、創新意識、高雅娛樂方式等對外界社會產生著輻射和影響,為城市文化建設作出獨特貢獻。
2.引領作用
大學文化融匯了時代的精英和新潮文化的領軍者,是城市文化領域范圍內文明高度最集中和文化進步最前沿的場所。大連工業大學以輕工業為基礎學科,大連的紡織業和服裝設計業以此為抓手,領銜成衣制造業和品牌設計的新睿,進軍國際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占有了一席之地,享有了大楊等馳名商譽。大學文化的前瞻凸顯理性品格匡正時弊前衛的超越性,引領多業態城市文化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3.提升作用
大學文化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的品位和文化內涵。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通過培養和培訓人才,不僅帶來生物制藥、能源科學、化工機電一體化等諸多領域突破領先,還通過精英的聚集提升城市文化的整體素質;通過發展科學技術,提升城市文化的科技素質。大連醫科大學通過更具有理性和創造精神群體文化服務大連城市社會,提升整個城市文化的人文精神,升華城市形象、凝聚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
三、大學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設的途徑
由文化領跑城市文化的發展需要先進的大學文化助推,深入發掘城市文化潛力資源,才能賦予高效的城市文化新篇章。
1.建設具有大連海洋經濟地方特色的開放式大學校園文化。大連地方高校是地方城市文化建設的龍頭,是城市實現文化強市戰略的主力戰隊。大學必須走開放性的現代大學文化建設新模式,以促進高校與社會的互動互通。高校應該更加積極地與城市溝通,主動與社會團體、街道社區及兄弟院校進行縱向橫向聯合,發揮大學文化高層次的文化輻射與精神重塑功能。與地方合辦學術講座、文藝展演、體育賽事等活動,圖書館、研究所、實驗室等場館向社會人士和學生開放,與社會共享高校院所先進大學文化資源,為構建學習型城市文化氛圍貢獻力量。
2.有選擇有重點地開放大學文化公共高等教育資源,構筑城市文化助推的平臺,以先進文化反哺社會。提高大學文化的影響力。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彰顯,以大學文化的實力主動參與所在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以包容并蓄的開放姿態傳播大學文化,擴大大學文化的社會輻射面。通過社會實踐、共創共建、社區援助、科技服務、青年志愿者行動等活動的開展,宣傳文明、科學和文化,引領潮流。
3.高校可以依托城市建設中“文化強市”這個重要機遇期,打造成城市文化的研究中心、傳播平臺、創新基地和區域城市文化的引領力量。結合城市的區域特點和城市中經濟社會的行業要求,整合社會力量和優質資源,來確立滿足符合城市教育特定需求的獨特品牌發展戰略,逐漸形成比較穩定的特色化創新型高校教育發展模式,為城市自身的人才培養和區域學術研究創造有利的“外部市場”環境,并藉由其文化傳承創新與引領彰顯城市大學文化獨特的學術創造實力與社會服務功能,努力形成具有地區大學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左盼盼,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研究——以“三全育人”機制為構建模式[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1):158-159.
[2]唐虹,高校校園文化融入“文化城市”建設的探討,南昌教育學院學報高等教育[J],2012,27(10):89-91.
[3]葛守中,略論當代中國的來華留學生教育[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