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行/王蕾
在2021年重陽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度重視并切實做好老齡工作,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強調要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落實好老年優待政策,維護好老年人合法權益,發揮好老年人積極作用,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七旬老人可以有多“潮”呢?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17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一位奶奶身著漢服逛漫展,驚艷造型吸引了眾多目光。
“漢服奶奶”已77歲,名叫劉維秀,年輕時是一名京劇演員,曾和陳曉旭爸媽是同事。數十年的京劇功底讓她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都展露著古典風韻。
穿漢服,不僅讓退休后的劉維秀重新找回舞臺上表演的感覺,還給予她一種全新的體驗。“戲服不能穿出舞臺,而漢服在日常生活中卻能穿,每次我穿上漢服就會變得很開心。”劉維秀說,自己穿漢服既是出于熱愛,也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想穿就沒年齡限制。”
古稀之年,劉維秀仍舊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她逛街、擼貓、喝奶茶,旅游、拍照、刷抖音,一樣不落。短視頻里,劉維秀是深受粉絲喜愛的“漢服奶奶”;短視頻外,她穿著心愛的漢服四處旅游,跟年輕人打成一片,和大家一起游山玩水、吃美食。每到一處,都有游客忍不住上來要求合影。本來去看風景的她,變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歲月從不敗美人”“這就是優雅老去的樣子”“七旬老人也可以有一顆少女心”……優雅的氣質、年輕的心態,讓“漢服奶奶”收獲了一大批“迷弟迷妹”,連《人民日報》也為她點贊。
退休后逆齡生長,活出自己的“第二春”,像“漢服奶奶”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對退休沒有很多的感慨和遺憾,反而把退休看成是人生下半場的開始。
二次就業/創業
現在的很多“60后”人生觀念非常新潮,對退休生活有規劃,在不同領域都敢于嘗試,活得又酷又颯。對他們來說,退休并不是青春或人生“高光時刻”的結束,而是一次“轉業”。他們積極尋找新的工作崗位,發揮余熱,以一種年輕的心態步入人生新里程。
干了一輩子工作了,退休為啥不歇歇?老人們的原因各異。“幫孩子減輕經濟負擔。”“干了一輩子,一閑就渾身難受。”還有一些退休老人,借著互聯網普及的大環境,利用網絡開啟了自己的新事業。比如在湖南岳陽市湘陰縣,就有三位年近70歲的老爺爺,他們不但玩起了“互聯網+”,還帶動身邊30多位老人做起了電商。創始人胡軍祥爺爺說:“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是我們的初衷,希望在這個基礎上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創業最大的意義。”
近年來,對于銀發族創業再就業,國家已出臺政策來推動。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就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幫助有意愿且身體狀況允許的貧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接受崗位技能培訓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專家建議,老年人創業應該基于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更適合主動融入年輕人的創業中去,形成優勢互補。
“退休叛逆”
“去年國慶節我回家看望爸媽,出發前就告訴了他們。可等我下了高鐵,爸媽人影都不見。打通電話,才知道他們帶著家里的金毛(狗)去海邊吃燒烤了,完全沒把我回家當回事……”網友“喬維里”的感受引起眾多中青年的共鳴,“這屆父母退休后,你以為他們開始養生,以帶孫為樂。其實,他們比你還有活力,愛折騰,愛生活,并且對孩子開啟嫌棄模式,日常和你對著干,看寵物都比你順眼。”由此還衍生出一個詞“退休叛逆”。
在中老年朋友看來,“退休叛逆”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夸大,但確實是很多“初退族”的現狀。“年輕人說我們叛逆,其實我們是解放自我。”“叛逆不分早晚,活出自我永不嫌晚。”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萍認為,“退休叛逆”具有積極意義,“對子女而言,父母的無憂無慮便是在為兒女減負。對父母而言,瀟灑開啟退休后人生新階段,積極接受新鮮事物,還會為自己帶來價值感和獲得感。”不過,“退休叛逆”也要適度,應該是在不傷害自身健康和家人感情的前提下,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家事煩瑣,退休即“入坑”
退休并不意味著“享清福”,相當多的人退休后因為家事煩瑣,反比從前更忙、更累。有的一邊帶孫子,一邊還要騰出精力應對因育兒觀念不同帶來的婆媳矛盾;有的則漸漸變成全家的保姆——不需要上班的人,承包家務就好像是理所當然;有的自己渾身這病那痛的,還得強撐著照顧更年邁多病的父母……唉,說起來都是淚!
那么,該如何平衡這種生活壓力呢?首先,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其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自己該做的,調整好心態,學會苦中作樂;第三,感覺吃力的時候,要主動向家人朋友尋求幫助,或請保姆、護工;第四,要學會拒絕年輕人的無理要求,比如的確無力照顧孫輩時,要敞開心扉和兒子、兒媳談,讓他們想想其他辦法。
和上述忙碌的同齡人相比,也有不少老人找不到人生方向,患上“退休綜合征”,具體表現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沒有精力等。心理咨詢師認為,老年人只有保持健康、年輕的心態,才能享受更加幸福的人生。
動起來:
剛退休的老年人更需要用規律、積極的生活習慣來充實自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天天堅持的鍛煉方式,可以是爬山、散步、唱歌,甚至是做家務,因為動起來的老人最有活力。運動還可以釋放壓力。如果老人長期情緒低落,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來緩解。比如約上老朋友一起旅游,感受新鮮的風景和事物。學會取悅自己:
接納自己在歲月中慢慢老去的事實,學會取悅自己。學會“悅己”,需要厘清四點:一、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所做的事,不是為了取悅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舒心。避免把家務當作生活的全部,可以發掘其他的生活樂趣,比如看幾篇有意義的文章,插一盆花,買很漂亮的窗簾等。二、別人的建議、評價和忠告只是參考,最后的主意自己拿。要想得開,不為別人的錯誤耿耿于懷。三、家人之間也應該有必要的界限,尊重彼此的自由和決定,不相互裹挾或侵犯個人空間。四、要有可獨立支配的財產,可以為自己的愛好埋單。建立自己的“伙伴圈”: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健康長壽的關鍵。退休后,老人們也應保持學習和社交,不斷成長和了解新事物,不與社會脫節。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伙伴圈”。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信仰追求,把控自己的身心,感受不一樣的生命狀態。有專業特長的老人可以通過返聘成為技能導師,在與年輕人交流經驗的同時,獲得自我滿足感;而低齡老年人可以成為志愿者,通過社會機構的引導和協同,服務高齡老人,在奉獻中獲得更大的價值感和榮譽感。“漢服奶奶”的年輕狀態,驚艷了很多同齡人。生活中,有許多愛美的中老年人,也是整形手術的“潛力股”。與年輕人不同的是,中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公立三甲醫院的整形外科,追求的整形效果也更側重于年輕態,其整形訴求一般有三:改善面部松弛下垂,除皺,去除斑點、腫塊。醫生提醒,前兩者的確可以通過手術來改善,但斑點、腫塊往往與健康相關,老年人如發現面部、身上出現莫名其妙的腫塊,或者原有的痣突然長大有變化,或長出新痣,要引起重視,去正規醫院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去刺激它。
老年人想美容整形,在做好身體準備的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并對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判斷。如果想通過整形讓自己面貌更年輕,要對自己的身體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糖尿病患者不能做整形手術;有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的老人要按時服藥,控制好指標再進行手術。手術前,還應盡量多了解術中會出現的反應。比如,常見的去眼袋手術,手術中會有輕微的眼球拉扯感,敏感的人會產生恐懼心理,導致惡心、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其實,美容不一定需要“動刀子”,教你三個護膚妙招,簡簡單單就可以“年輕”好幾歲。
首先是潤膚。隨著皮脂腺的萎縮,老年人皮膚變得干燥,需要使用潤膚產品,來延緩皮膚老化,保持肌膚活力。在使用溫水潔膚后,應給臉部、全身涂抹潤膚乳。老年人皮膚吸收能力減弱,護膚應簡單化,不必追求年輕人愛用的肌底液、美白精華等,因為皮膚吸收不了那么多。
其次,防曬必不可少。防曬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規避性防曬,不在夏季的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間暴露在陽光下;物理性防曬,打可以阻擋紫外線的防曬傘,穿輕薄的長袖,戴大帽檐的草帽;化學性防曬,在裸露的皮膚上涂廣譜防曬霜,遮斷太陽光線中的UVA、UVB兩個區域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保護肌膚免受紫外線傷害。
最后,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美好的心情,也是強有力的“美容針”。
編者的話——
“我們有責任展示生命的美麗,那是我們應有的生命尊嚴。”剛剛退休的前央視主播徐俐如是說。客觀來說,“逆齡生長”往往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較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外表上的“逆齡生長”,但我們總可以努力做到心態的年輕。愿您一直擁有夢想和熱情,在任何年齡都能找到心之所向,樂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