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本溪縣小市鎮城溝村的本溪國秀中藥材種植發展有限公司近1000 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內,十幾種中藥材長勢正旺,其中連片種植的白鮮皮植株開著粉白相間的花朵,顯得尤為醒目。
“俺們的白鮮皮目前已進入盛果期,這個藥材的地上部分不僅可以賣錢,也可以用于觀賞。”黨員致富帶頭人楊國清介紹。如今,白鮮皮已經成為城溝村的特色“名片”,為鄉村振興開出了致富“良方”。
鄉村要振興,關鍵靠發展產業。“地道中藥材既是祖祖輩輩的寶貴傳承,也是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楊國清說。說干就干。2004 年,楊國清承包了一處無人問津的小山溝,經過多年如一日的苦干實干,他克服了資金短缺等一個又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押上了全部身家,硬是把一個雜草叢生、碎石林立的荒山溝改造成為布局合理、錯落有致的良田沃土,建成了綜合性中藥材基地。知道內情的人說:“這片基地是老楊一鍬一鎬挖出來的。”
中藥材產業不僅需要苦干實干,更需要巧干會干。楊國清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通過大量市場調查和前期試驗示范,進一步瞄準了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的白鮮皮。

楊國清(右三)正在講解種植技術
“想要將產業發展壯大,光靠單打獨斗可不行。”意識到這一問題,2010 年3 月,經過上級部門批準,本溪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楊國清任黨支部書記。他帶領6 名黨員投入到白鮮皮產業發展中,采用“黨組織+ 基地”的發展模式,帶動周邊一些種植戶進行白鮮皮種植。白鮮皮產業的發展壯大吸引了大批省內外客戶前來參觀學習。每年白鮮皮開花之際,絢麗的花海吸引了許多外地游客前來觀賞,藥材基地成了“網紅打卡地”。這更加堅定了農戶干下去的信心,“跟著老楊干,我們心里有底。”大家紛紛表示。
近年來,楊國清響應縣委組織部的號召,在協會建立黨群培訓中心。他充分利用自身生產經營上的優勢,積極為廣大藥農提供技術、銷售等服務,先后舉辦了30 多期培訓班,培訓農民5000 余人次,接待參觀學習者3000 余人次,免費向種植戶印發了8000 余份技術資料,有效激發了廣大農戶投身中藥材產業的熱情。“我把講習所建立在中藥材生產基地之中,形成了集中宣講和現場示范相結合的講習模式,不僅能讓農戶聽,還能做給他們看、讓他們實踐。”楊國清說。
如今,中藥材越做越專業,楊國清的基地先后與吉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單位開展科研合作,在種苗選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帶動了地區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整體水平提升。
楊國清常說:“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切身感受到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吃不飽飯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但鄉村振興發展依然在路上。即便我已年過花甲,仍希望能在農村產業發展的歷程中釋放更多的能量,在自己擅長的中草藥領域干出更多的名堂,這會是我一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