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襄渝
廣安市各級機關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黨的建設為統領,與重慶攜手共建“黨建先鋒區”,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澎湃動力,有力推動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落地見效。
堅持以黨建引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主動當好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言者、助推者和踐行者,為廣安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凝聚智慧力量。一是科學謀劃,高位開局。堅持在落實國家戰略中謀劃推動地方發展,先后召開市委五屆九次、十二次全會,作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城市”和“全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部署,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作戰圖”轉化為廣安的“施工圖”。二是機關帶頭,爭當表率。全市各級機關黨組織積極響應號召,深入開展“建好經濟圈、爭創示范市—機關干部走在前、作貢獻”活動。先后舉辦各類學習討論活動1300余場、“賨州大講堂”6期、機關干部政策業務培訓6期、考察學習11次,發動市直機關與毗鄰地區簽訂合作協議241項,凝聚起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強大合力。三是廣泛發動,聚智聚力。與四川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共同舉辦專題研討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重慶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出謀劃策。開展“我為爭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市獻一策”活動,征集意見建議1.4萬余條,評選表揚“金點子”30條。
堅持以平臺建設為著力點、突破口,攜手重慶12個區縣共建黨建先鋒區,舉辦“首屆川渝高竹新區黨建論壇”,發布黨建先鋒區2021年十大黨建共建項目,推動黨建聯盟共建、干部培訓共享、干部人才共興。一是區域黨建實現新突破。搶抓川渝高竹新區建設契機,指導和協調高灘園區、空港園區、高灘鎮、壇同鎮、大灣鎮、茨竹鎮建立“兩園四鎮紅聯體”,組建汽車裝備制造、模具開發等5個產業集群聯合黨總支,推動區域優質黨建資源由先進支部向薄弱支部全面輻射。聯合南充、達州、巴中、廣元等市簽訂《川東北經濟區機關黨建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框架協議》,高質量舉辦強化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示范培訓班。挖掘用好重慶、廣安黨性教育資源,優選特色黨性教育基地35個,繪制“黨建地圖”,形成“宜教宜游”特色黨性教育示范帶。二是干訓合作打開新局面。小平干部學院(市委黨校)承辦重慶市干部培訓班次25個,引入西南大學、重慶市委黨校優秀師資,將重慶市200余名專家學者納入黨校師資庫。推進鄧小平故居、川渝高竹新區等6個現場教學點與重慶市白公館、紅巖村等特色教學點合作辦學,共享教學基地。三是人才交流呈現新態勢。人才政策共融,發布《渝北廣安人才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政策互認暫行辦法》,川渝高竹新區引進培育的人才,可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則自主選擇廣安市、渝北區兩地人才政策。人才資源共享,廣安公共招聘網與重慶市公共就業服務網等實現友好鏈接,銜接重慶大學等13所高校,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200余名。干部人才共育,實施優秀年輕干部人才互派掛職計劃,與重慶市渝中區、墊江縣等8區縣互派20名干部;川渝合作高灘園區與重慶空港園區開展人員合作,互派技術人員、互培技術人才、互派掛職干部。

服務雙城經濟圈·共建黨建先鋒區啟動儀式活動現場。
堅持以“小平故里先鋒·紅色戰斗堡壘”品牌創建為引領,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融互促,以高質量黨建服務保障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局。一是共推產業發展。發揮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與重慶市簽訂《共建川渝合作產業園區(廣安片區)框架協議》,與重慶兩江新區、北碚等8區縣簽訂協議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制造業協同發展區,打造重慶都市圈北部制造業聯盟。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創新采取單獨建、聯合建、依托建、掛靠建等方式,成立民營企業綜合黨委,圍繞產業布局組建區域性黨組織、產業鏈條黨組織、行業協會黨組織。制定“黨建興企”7條措施,激勵黨員技術攻堅和創新創造,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用工、技術等難題337個。搭建合作平臺,召開區域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發布黨建服務產業發展機會清單,推動廣安港與重慶果園港、長壽港等聯動發展。二是共促互通互聯。一體貫通交通設施,廣安機場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渝西高鐵廣安段即將開工,廣安至重慶3條高速公路、6條省際干線公路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目前到重慶已貫通4條高速、6條國道、2條鐵路、2條水路;圍繞與重慶主城交通同城化,強力推進建設南北大道、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新區大動脈;渝廣城際鐵路、合廣長高速(重慶北四環)、廣涪柳鐵路納入相關上位規劃。一體編制規劃體系,結合高竹新區資源稟賦與地形地貌、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等因素,打破行政區劃,確保規劃一幅圖、全域一張網。三是共建治理格局。共育公序良俗,組織邊界鄉鎮成立“長鄰十三鎮”黨建聯盟,共同議定“大事共商、要事共決、實事共辦”事項目錄,引導邊界村鎮協商制定村規民約,常態化開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聯評聯選活動。優化公共服務,簽訂《渝廣衛生健康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聯席會議、衛生應急和傳染病防治等聯動機制,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部接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國家平臺。聯動生態保護,簽訂《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合作協議》,共建水質自動監測站,協同開展大洪湖等重點小流域綜合整治;攜手開展《渝川黔山地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專項研究,PM2.5空氣自動站建成投入運行,重點企業排污情況監控全覆蓋,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作者系廣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編輯:白翔
校對:徐雅維、呂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