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婉文
曾經有人說21世紀是抑郁的年代。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有3億人以上受到抑郁癥的困擾。中小學生面臨學業競爭、適應過程壓力事件、人際關系等問題的影響,更容易產生抑郁的心理問題,學生中的發病人數逐漸增多,造成心理危機事件。因而找到干預與解決學生心理抑郁的有效辦法就顯得十分關鍵。學校如何有效開展對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干預,以避免危機事態發生,已經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當務之急。
積極與消極心理體驗相結合將有利于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輔導。課程設計與實施、個體和團體心理輔導、家庭教育等都存在積極意義,學生抑郁心理問題可以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對學生心理抑郁狀況進行有效干預,減少抑郁癥的發病。綜合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以下輔導策略。
一、 開發校本課程
學校的心理健康活動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在課程中體驗到人際的溫暖,團體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學校可以針對不同的年級進行課程設置。如小學低年級“快樂情緒的鑰匙”,中年級“合理表達情緒”,高年級培養“良好的歸因風格”等。學校還可以針對不返校期間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開發相關系的主題系列課程。
二、 建立個人檔案
學校要通過觀察、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況,排查安全隱患,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如每學年開學初,學校可以開展問卷調查和班主任訪談,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做初步判斷,分別為正常、一般、嚴重和危機四類,建立個人檔案以備后續的心理干預。
三、進行個體輔導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過程中,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表現可能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積極有效的初步診斷往往能夠為問題的解決取得先機。
1.了解程度。充分了解學生的抑郁狀態嚴重程度。面對嚴重的抑郁情況,此時任何要求學生改變想法的努力可能都是無效且有害的,教師要做到的是耐心的陪伴和等待。
2.建立關系。對于認知功能相對完好的學生,輔助性心理輔導能夠起到相當的幫助作用。充分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室、繪本室、書吧等安靜的場室,營造愉悅的氛圍,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
3.分析來源。抑郁心理問題產生的基礎往往與焦慮有關,持續的、高強度的焦慮反應可看作嚴重心理沖突,是導致抑郁心理問題的重要來源。著重去分析焦慮的來源,協助學生有效調整和緩解焦慮問題,處理焦慮問題背后的機制,這是能夠有效解決抑郁心理問題的方式。
四、強化家校合作
心理學強調環境對人的心理的影響。而在眾多社會環境影響因素中,家庭因素的影響是較大的一種。具體而言,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早期性影響;二是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全面性影響;三是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長期性影響;四是家庭教育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從家庭教育入手對學生的抑郁問題進行干預,就可以有效調節家庭層面的環境要素,對學生抑郁狀況進行預防和改善,從而達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
(一)加強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來家庭教育更為側重知識、觀念的教育,其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較少。家庭教育作為一種積極心理誘導的環境因素與手段,完全可以從間接影響轉變為主動教導,從而使家長發揮自身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優勢,在家庭環境中營造出一個有關健康心理導向的教育氛圍,以達到對學生心理狀況發展的積極引導。例如:及時了解孩子狀態,及時反饋異常情況;理解孩子情緒,做好積極傾聽與陪伴;調節自身情緒,營造良好家庭氛圍;做好生活保障,加強家校溝通合作等。
(二)提升家庭教育干預水平。許多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缺少足夠重視,同時許多家長也沒有掌握積極引導的策略和方法。尤其在孩子心理抑郁問題上,許多家長甚至不知道心理抑郁的具體表現和危害,即使孩子出現心理抑郁問題,家長也無法及時發現,更無法在家庭教育中做到有效的引導和預防。對此,學校應該積極展開與家長的協作,強化家校合作,不斷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中有關學生心理抑郁問題干預的方法策略。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培訓,定期組織家長討論孩子的心理狀態,向家長推送專業知識,提出相關問題并共同判斷研究。例如學校開展“同上一節名家心理課活動”,組織家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例如學校通過家校平臺定期向家長推送“慧家長心語”,推送心理健康小妙招:
現環境之下,生活充滿著變化,工作、學習和社交受限隨時可能發生。此時,孩子的情緒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父母能積極調適情緒,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榜樣示范。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個令雙方都感到愉悅的“好心情清單”,并一起執行它。例如,寫出你們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費腦的小游戲,運動、深呼吸、擁抱、泡泡熱水澡、聽聽音樂、聊天等等。當孩子超過兩周處于負面情緒困擾時,父母積極求助能夠幫助孩子盡快走出困境。
學校要及時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了解學生在家中的情況,然后與家長一同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以便及時察覺學生心理抑郁苗頭,或發現家庭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不相適應或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有針對性地找到家庭教育的改善建議,從而提升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抑郁狀況的干預水平。
(三) 制定家庭長期跟蹤計劃。學校建立學生個人檔案的同時,幫助家長對學生心理抑郁狀況的干預建立一套科學的計劃與方案。制定出長期跟蹤計劃和發生抑郁的預警方案,使家庭教育可以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并有效地對學生心理抑郁狀況進行分析和判斷。
總而言之,學生抑郁心理問題是產生心理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學校對這個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并在日常教育中采取有效措施,通過加強家校合作,努力減少和緩解中小學生的抑郁心理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金煥,黃喜珊.中小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成因與輔導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4-6.
[2]宋雯茹.積極心理學視覺下家庭教育對學生抑郁狀況的有效干預[J].家庭教育,2021(4):1-2.
[3]朱芳儀.中學生抑郁成因及輔導方法簡述[J].新教育,2015(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