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摘? ? 要】中華的傳統文化是我國一筆不可缺失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民精神財富,是我國文化寶庫的精華,能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一種更好的傳承作用。在小學教育當中,利用班會課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傳承與學習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雅的情趣,還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家國的情懷,更能理解其間的真正內涵。基于此,本文探討了通過情境班會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措施。
【關鍵詞】情境班會課;中華傳統文化;策略研究;班會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3-0123-0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y Using Situational Class Meeting
(Lanfei Primary School,Anning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ZHANG Hong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ndispensable treasure in our country. It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people's spiritual wealth. It is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ultural treasure house and can have a better inheritance effect on our country's historical culture. In primary education, the use of classes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further healthy growth and cultivates their noble taste, but also allows students to fully feel the feelings of their home country and understand the true connotation better.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contextual classes.
【Keywords】Situational class mee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trategy research; Class meeting design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教育部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與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著眼于學生的整體個性成長與家國情懷的教育。充分了解小學學生的學習特性,在尊重他們個性的良性發展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化的班會課來開展一系列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教育活動,創設一定的課堂情境,著眼當下教育,應用情境化教學的策略,讓小學生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的意義,培養高雅的情趣。
一、小學階段班會課中創設相關情境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社會經驗較少,并且缺乏很多具體的實際感受,相對來說對各種知識的理解能力也較弱。教師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整體個性發展,在班會課上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傳統文化的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講解,實際故事的重塑,生動有趣故事的進一步續寫等方式讓學生接受這種類型的文化知識。通過具體生動的教育情境,學生能更快地理解其中蘊含的道德品質以及文化特色,并且在以后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將這些良好的品質以及家國情懷進行實際應用。比如,在重陽節,教師在進行班會教學時,可以結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詞,將它的含義拓展開來,向學生介紹重陽節的風俗習慣,創設相關的具體情境,向學生傳達重陽登高,尊老敬老,思念親人的情懷。
班會課的情境化教學課程設計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整體的優秀精神認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將良好的精神品質進行實際應用,讓學生具有一系列良好的文學修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他們受到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的教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小學情境班會課的實施策略
(一)設計多元化的傳統文化班會活動形式
一般教師需要提前一個星期確定班會的具體主題,然后抽出時間告知學生,以共同參與者的身份和學生一起討論班會開展的具體形式。一般來說,傳統文化的形式多樣,有中國傳統節日、古詩詞、國學經典、神話故事、飲食文化以及二十四節氣等,所以開展的活動也會依據相關的傳統文化類型進行不同的分類。具體可以有理論形式、交流形式、文藝匯演等形式。此時,班主任可以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自由發揮,獲得活動開展的主動權。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的活動參與度更高,也能對這些中華傳統節日記憶更加深刻,調動起他們參與班會課的熱情。教師要學會多多鼓勵學生,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動手能力,將班會開展得豐富多彩,凸顯班會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好地將傳統文化進行吸收理解。同時班會的開展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最好是主題能具有較高的情境化模擬,貼近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讓他們能從中感受到熟悉的情感。這樣一來,班主任就能更好地針對主題進行相關實際教學。綜上所述,一個好的班會課設計以及活動開展,都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理解更為豐富的實際內涵。
(二)以情境化專題的形式深入教育
利用班會課開展傳統文化教學專題教育,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讓他們在班會課中體會到風俗文化所帶來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例如,在元宵節時,教師可以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風俗節日。首先向學生創設一個元宵節的具體情境,讓學生互相交流,談一談對于元宵節的認識以及在元宵節這一天人們具體會做些什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小鋼絲制作元宵燈籠,向學生講授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一步一步完成燈籠的制作,讓學生也可以進行學習。當學生完成自己的燈籠制作時,他們心中想必會有滿滿的成就感,同時也更能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了。猜燈謎也是元宵節慶祝活動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可以自己出題,讓同學一起猜謎題,細細品味謎題當中的奇妙之處。很難去具體想象這將會是怎樣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這樣的專題教育班會能讓學業沉重的學生從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同時也增加了對傳統文化了解的興趣。
對于學生比較陌生的節日風俗,比如端午節,則可以通過詩歌朗誦,文藝匯演或者故事講述的形式來進行班會的開展。如果學生不知道如何開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一起探索端午節的由來,告知學生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神話傳說,然后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進行交流,在津津有味的分享中,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中,在認真聆聽故事中,他們更能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也更能明白愛國情懷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感情。每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都可以成為一節專題主題班會,帶領學生共同感受其中的國家情懷。除此之外,我國還有許多風俗習慣,傳統文化,都可以一一作為一節主題班會,讓學生去探索去感受,逐漸培養起高尚的愛國情懷和優雅的情趣。
(三)對班會進行及時總結評價
班會的總結與評價為班會開展的最后一個環節,這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教師需要主動帶領學生去細細品味這節班會課的內容,讓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對班會的形式以及主題的內容進行評價與總結。這樣做不僅能完美地結束一節班會課,還會讓學生繼續對下一節班會課充滿期待。每一位學生都會有對班會內容的感受與評價,在班會課結束之際,可以邀請有所感想的學生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班上的學生聽了發言后,針對問題以及感想做出相關的評價,如果存在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糾正,更加理智地向學生進行感情的疏導以及問題的解答。最后,教師需要做好班會課開展的記錄,及時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為下一次班會課的開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結語
情境班會課的傳統文化教學教育需要具有融合性和帶入性,將具體的實際生活情境與傳統文化學習有機融合,帶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情境化的班會課堂能將枯燥呆板的傳統文化教育變得更加活潑、更具活力,激發出學生更多的學習潛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優秀文化內涵。中華的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學生在具體的學習中就更能感受到那些不可言喻的情懷,明白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真正的中國人。讓民俗的文化真真正正地融入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成為具有“民族之魂”的中華兒女,成為民俗文化的學習者、傳承者、發揚者,讓中國文化走向更寬廣的天地。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利用情境班會課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001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錢建國,祝祖崗.立德樹人:從意識到行動——對中小學主題班會課設計現狀的思考[J].江蘇教育,2019(02).
[2]梁宇冰.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J].人文之友, 2019(08).
[3]張靜.小學班會課情境體驗教學應用策略[J].科普童話,2019(02).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