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琴
【摘? ? 要】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數學思維的語言濃縮。它是培智學生學習生活數學的最直接外化。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概念的影子,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概念學習能力,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讓數學服務于生活。發展學生的概念水平是培智數學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
【關鍵詞】概念;培智學生;困難
中圖分類號:G633.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2-0012-02
Analysis of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Mathematical Concepts
(Huia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Fujian Province,China) XU Youqin
【Abstract】Concept is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but also the language concentration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It is the most direct externalization of learning life mathematics for students.Life everywhere has the shadow of mathematics concept, we must train the student's concept learning ability, mathematics and life are closely linked, let mathematics serve life.Developing students' concept level is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mathematics.
【Keywords】Concept;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Difficulties
一、問題提出
培智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一樣遵循“感知—表象—概念”。通過感知生活中大量的直觀形象事物,與生活建立聯系,從而獲得感性數學知識,形成數學知識的表象。教學中通過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數學的概念。但由于培智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差,對于抽象化、簡約化、模糊化的表象往往不理解,造成數學概念在形成路徑鏈條中的脫節,造成了數學概念學習的困難。
二、問題分析
培智學生由于生活經歷、體驗偏少,使得生活數學中的感性材料匱乏。同時由于他們智力水平的制約,分析、比較、言語等學習能力不足也極大影響著數學概念的學習。只有認真地分析、評估每個培智學生的發展能力、言語水平、生活經驗,才能提高數學概念的學習質量。
豐富的經驗是理解概念本質的前提。培智學生由于身心障礙的限制,他們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家庭。他們思維單一,生活簡單,較少有機會走出社會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使得他們的生活經驗較少。其實,人的生活經驗很多都是從日常中獲得的,很多概念都是從日常中形成的。比如“多少、高矮、快慢”等都是在日常生活的活動經驗中建立起來的。
(一)言語能力的發展,制約著培智學生數學概念的學習
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主要溝通工具,用以表達思想、意念、經驗與情感。培智學生八成以上有語言障礙問題,他們的語言能力與交往能力明顯落后于正常兒童的水平。他們學習說話遲緩,發音不準,口齒不清,語言表達能力差,表達方式單一、重復等。越是智力損害嚴重的學生,語言發展的水平也越低。培智學生由于語言發展遲緩、發展水平較低,致使他們無法與人正常溝通交流,對一些語言也無法正確理解,碰到抽象的數學概念更是不易理解。
(二)學習方法的單一,是數學概念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
有的教師因為學生有學習障礙,運用簡單的教學方法,忽略了數學思維的過程,簡化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往往用語文的教法來教數學,造成學生用語文的學習方法來學數學。經常看到“背概念”“背記算式”的學習現象。例如用背誦“乘法口訣表”的學習方法錯誤地遷移到背誦“十以內加減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對于概念的理解片面化,半知半解,使學生理解能力低下,數學概念無法向深層次發展。
三、解決策略
(一)拆分概念,降低概念學習梯度
在培智數學教學中,經常遵循“低起點、小步走、多循環”的教學策略。在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教師更應如此。比如教學“……比……多”“……比……少”的概念時,要先教學“多”和“少”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數量的多少,建立事物的表象。接著引入“比一比”的數學方法,讓學生明確比的對象,最后再形成概念“……比……多”“……比……少”。再如教學“平均分”的概念時,先讓學生學習“分一分”,再教學“分成一樣多”,最后呈現完整的概念“平均分”。教學中注意知識的分解和整合,有針對性的降低坡度,優化數學概念學習的過程。
(二)聯系培智學生生活經驗,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是抽象的,培智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學習不感興趣。為了提高培智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盡量結合生活化的情境來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概念“快慢”時,播放學生參加校運會賽跑的視頻。學生看到視頻里熟悉的同學會非常興奮,讓學生明確誰跑在前面,誰跑在后面,學生對“快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可以帶著學生到操場跑道上讓學生進行跑步比賽,兩人一組,每組同學跑完,都讓學生說說誰跑得快,誰跑得慢。大部分的培智學生都能正確的區分“快慢”,對“快慢”概念的理解更深入。
(三)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搭建概念學習階梯
培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識記慢,遺忘快,理解能力薄弱,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數學比較吃力。對于培智學生來說,數學概念非常抽象。只有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才能幫助學生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才能更好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利用豐富的、符合實際的動畫、圖片等感性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要多關注概念形成的過程,多讓學生參與、體驗。
1.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單純地聽教師講課,培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來,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我沒有從概念特征入手,而是讓學生反復“拼”圖形。要求學生四根小棒要用完,拼成封閉的圖形。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更加深刻,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
2.在游戲中理解概念。傳統的概念教學形式單一,有的教師只引導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概念的含義,并進行背誦概念。這種簡單的識記,學生很容易忘記,也不懂得應用。游戲是培智孩子學習的佳徑,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概念,讓學生記得久些,在教學中,我會創設一些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學數前概念“上下”時,先讓學生觀察小朋友玩滑滑梯視頻,引導學生說一說誰在滑梯上、誰在滑梯下,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說出或指出。但這對概念的學習是淺表的。所以我緊接著帶學生到學校游樂區玩滑梯。帶著任務玩,邊玩邊說。通過游戲教學,學生不僅玩得開心,也很好地理解了“上下”的概念。
3.運用多媒體助推概念學習。培智學生經常對長方形和梯形產生混淆。在學習“梯形”的概念時,我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來講解,讓學生了解“梯形”的特征,突破重難點。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這一特征,用多媒體演示,另一組對邊延伸時就會交叉一起。接著再演示長方形的兩組對邊,無論如何延長都不會交叉。動態且直觀地揭示了梯形的特征,讓學生牢固掌握“梯形”這一概念。
4.強“筋”壯“骨”,筑牢概念。“筋”就是概念內涵,“骨”就是概念的外延。只有真正掌握概念的內涵,充分理解拓展概念的外延,才能牢固掌握數學概念。比如教學“角的認識”這一課,學生往往受到“錯誤前概念”的影響,以為尖尖的部分是角。為此,我們要先分析好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再來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要掌握角的概念需涉及什么是射線的問題。為了保證學生能對射線有清晰的認識,我先復習什么是射線。當學生清楚什么是射線后,再為學生呈現兩組圖:一組有兩條射線但它們的端點不在同一點上;另一組有兩條射線,但它們的端點在同一點上。對比出這兩組圖的相同與不同,為學生提煉出角的概念:具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作角。重點讓學生觀察角大小的變化,圍繞角的“內涵”抓重點,讓學生反復舉例論證,并用“扇子”來演示。杜絕讓學生摸摸角的這種行為。因為這樣學生往往會誤以為尖尖的就是角,這就是非主要特征對主要特征的干擾。
四、結語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培智學生數學概念學習困難的研究。通過研究發現,在教學數學概念時,要結合培智學生的認知規律,降低概念學習梯度,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并利用豐富的、合適的感性材料,通過直觀教學等手段幫助培智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促進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學生在形成數學概念的同時,思維能力也能得到發展。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游戲在智障學生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FJJKXB20—91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顧曉東.把握本質,精致概念建構過程——以“認識面積”教學為例[J].教學與管理, 2014(26).
[2]葉瑞華.基于生活應用的培智數學教學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 2016(12).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