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念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使用評價語言在促進學生的發展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的語言如果只有“很好”、“你真棒”、“你真聰明”、“你讀得真有感情”、“你聽得真仔細”就顯得貧乏,久而久之,學生聽了就會毫無感覺,還有可能失去激勵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現狀是課堂評價語言的單一性、單向性、模糊性等充斥于我們的語文課堂。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課堂評價理念,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催化劑,使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變單一性為多樣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固然認識到評價語言的重要性,但如果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的評價語言進行反思,就不難發現我們的評價語言過于單一。當前的語文課堂中,“你真行”“好”“不錯”等激勵性語言隨處可聽,“表揚他”“你真棒”再加上有節奏的拍手聲比比皆是。公開課前,教師手臂上貼滿閃閃的金星,課堂上不時來一句“表揚他”。表面看來,這樣的課堂氣氛活躍,教師懂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似乎學生真的成了課堂的小主人,但仔細一想,這樣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手段,真的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嗎?
總是以鼓勵拍手高呼口號或用口頭禪進行評價,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重復評價越多,學生的單調乏味就越強。久而久之,學生的反應冷淡,感覺無趣是很自然的事。事實上,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于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待驚喜,追求新鮮。我們為何不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的方式方法上創新求變呢?
其一,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最好能廣泛搜集,加強積累,使評價語言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語,最好能讓學生學而不厭,聽而不倦。比如,在一堂作文點評課上,有位教師走下講臺,用賞識的眼光,用熱切的期望來鼓勵學生,感染學生。為此,這位教師用了一些這樣的評語:“這是我看到的很不尋常的見解,可以展開寫。”“能恰到好處的模仿課文句式,學以致用,這也是創新的開端?!薄叭男路f的選材,巧妙的結構,看的出你真費了一番心思。”“觀察細致,勤于動腦,你是個熱愛生活的人?!薄奥撓瞪舷挛?,想想怎樣過渡才行?”“你的進步我們有目共睹,別自卑,昂起頭,繼續前進吧!”“再想想文中的兩個例子有詳略的考慮嗎?”“這么優美的語句配上工整的書寫該多好?。 敝T如此類的評語雖然只是只言片語,卻傳遞著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引導和期待,是教師一腔關愛的真摯流露。這樣的評語必定會深深打動孩子,并能使孩子不斷進步。
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的評價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愛撫地摸頭,親切地握手,深情的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如此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每個學生回答完問題或提出問題后,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的多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語言,使學生有被認可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特級教師于永正、賈志敏等老師就精于此道。特級教師于永正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并茂。于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后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并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給精彩表現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于老師。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在心理上及態度上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使課堂充滿人文魅力。童年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情感。一個好的老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師適時的評價語言下讓學生意識到我們在關注著其細微的進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著這種進步帶來的快樂,極力爭取學生更大的進步。
其三,我們還可以結合課文或學生的特點,予以創新百變的評價。一位教師在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時,一位學生將幾十個生字都會認了,教師靈機一動,夸她象聰明的小蝴蝶一樣,并獎勵她象蝴蝶一樣在全班“飛行”。學生興奮不已,其他同學羨慕不已。當學生在期待獎賞、向往成功、接受評價、主動學習,直到產生對求知內容本身的興趣時,不就完成了教育的重要過程嗎?
二、變單向性為多向性
當前,我們在課堂評價上一般所采用的形式是學生提出疑問或回答問題,教師再對其進行點評,即評價的方式經常只存在教師單向評價這種方式。新課程在課堂評價方法上要求教師打破教師一統天下、主宰課堂、壟斷評價的現狀,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
(一)學生自評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是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自我評價是學生根據學習的目標和要求,通過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開展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監控、自我提高的過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開展自我評價時,將不斷反思自我,調整自我,超越自我。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完〈〈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時,(即周瑜用造箭來陷害諸葛亮的一句話)。在組織學生體會人物的品質、性格特點之后就組織開展了學生自讀自評的練習,當一名學生在讀完課文中這句話時,教師要求學生對其朗讀進行自我評價,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說出了自身在朗讀這句話時所存在的不足:我讀諸葛亮很容易讀出他的胸有成竹、鎮靜自若,但讀周瑜卻讀不出他的陰險、狡詐。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而這樣的效果自然比通過他人指點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時不難看出這對培養學生的自我反省意識也有好處。
(二)生生互評
在教學中,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一般是相互結合的。生生互評的意義是在于促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動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目前,教師對學生互評、特別是學生自評放得不開,我們要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負責、善于欣賞、樂于分享的態度,并教給學生互評的方法,經常性開展互評活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在起步階段費事費力,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如果長期訓練,由扶到放,學生會逐步變得愿評、能評、善評。比如,同樣是上面的例子,在進行完學生自評這一環節后,教師又引導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因此有學生便說:“我也這樣看,你讀周瑜的口氣太平淡,沒有讀出他一步一步引誘諸葛亮當時的緊張、喜悅??梢宰x快一點…….”這樣,不僅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愿意去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升自我。這樣的自評、互評堅持進行,何愁學生的自主意識、朗讀水平和自學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