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霞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提倡學生“做數學”,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探索新知的體驗。即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來經歷數學,探究數學。那么,如何把數學課堂變為數學探究性質活動的課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教學時,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對于學生發表的正確意見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合理的答案或一些奇思怪想,也不要馬上判斷正誤,因為老師不是確定答案正確與否的最高“法官”。此時,老師可以提醒學生“再聽聽別人的意見”,或者指導學生在討論中自悟、自我否定、自我論證,從而形成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經常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積極探索的心理狀態。
二、教師角色的轉換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只有兒童自己“發現”的東西才會被兒童積極同化,從而產生深刻地理解。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變換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調動”他們的情感和意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不再是通過“教書”去傳授知識,也不再是去教學生如何去做。故教師上課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有效和創造性的活動,確保上課時能正確引導學生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去探索和實踐;引導學生去分析和交流,形成自己新的知識。
三、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一)巧設猜想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猜測。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對結論先做出大膽猜想,然后加以驗證。
例如:學完多位數減法之后,學生完成練習四的第6題后,(題目:被減數是800,減數是576,差是多少?如果被減數和減數都增加20,差是多少?)我又設計了兩個問題:如果被減數和減數都增加150,差是多少?如果被減數和減數都增加1200,差是多少?學生通過計算以后都不由自主地發出“答案是一樣的”驚嘆!此時引導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大膽地提出猜想,并加以驗證,最后得出“被減數和減數都增加相同的數,差不變。”我并沒有滿足于此,暗示學生看了這個結論,你還能提出猜想嗎?其中有一個學生就說了:“被減數和減數都減少相同的數,差變不變呢?”“你猜呢?”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測,并懂得用數學地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對學習者來講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教師通過“設疑”,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確定思維的方式,并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之前,我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師生對抗賽,由學生任意報一些數,看誰能最快地說出它們能否被2、5整除,當學生才算出三、四題時,我已判斷完畢。學生在驚訝之余產生疑問“為什么老師如此神速?這其中肯定有什么奧秘?”激發起學生探求其中規律的迫切的愿望。在此基礎上發給每個四人小組一張練習紙讓他們自主探究。
(三)創設游戲情境,引導自主探究。
愛表現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因充分利用學生這個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理解,去發現。例如,在一年級“9加幾”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用“湊十法”來做,明確這個方法后再加以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記憶9加幾的方法與結果。有一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①通過9加幾和10加幾的不公平的計算比賽。使學生體驗到10加幾就是十幾,容易算。孕伏“湊十”的意念。②對“9加5”進行探討。用多種方法獲得結果,再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發現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先設法湊十,而最簡單的方法,是把較小數分為1和幾,然后1和9湊十,初步發現9加幾的計算方法。③通過對其他9加幾計算的討論,引導學生逐步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④最后,通過多種練習、游戲引導學生應用規律進行計算,形成計算能力。兩種教學方法的最大不同點就在于后一位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探究的需要,創設情境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
(四)創設操作情境,深化自主探究。
“思維產生于動作,智慧來自動作”。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活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又滿足了學生探究、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
例如:在“整千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教學中,先出示8÷4,請同學用小棒在桌上擺一擺、分一分,然后用數學語言把分的過程說一說。大家一致認為: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接著2我又出示80÷4,這時,有同學在座位上輕輕嘀咕:“我沒那么多的小石子,不好分。”我只是微笑地看著他,既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很快有同學滿臉興奮地叫起來:“老師,我有辦法,把一根小棒當作十,不就行了嗎?”“這個主意不錯,大家不妨試試!”同學們紛紛嘗試。接著我又出示800÷4,8000÷4,這回全班同學受80÷4的遷移,都說“有辦法”“把一根小棒當作100,8個百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百,就是200。”“把一根小棒當作1000,8個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個千,就是2000。”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整千整百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方法進行整理、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