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書凡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意識與能力,以自主性探究課堂為載體,不斷激勵學生主動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假想猜測、動手操作,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和新能力,培養他們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文章從三四年級的數學學習出發,分析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旨在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師提供新的思路和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實踐研究
《基礎教育課題改革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深入做好教學的改革,不斷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鑒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客觀事實,小學數學教師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自身,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獲得樂趣和進步,并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數學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中,需要恰如其分地扮演好監督者與組織者的角色,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激勵學生在自主的探究中穩步提升數學素養。
一、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準備實踐
自主探究性學習對三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原因是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還不夠牢固,因此數學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技能,為探究活動開展奠定素質基礎。誠然,小學數學三四年級中教材的內容涉及幾何知識與運算知識,雖然有一些內容適用于自主探究性學習,但是總有一些內容不適用。對此,數學教師在準備實踐環節時,需要結合三四年級學生的實際狀況,科學選擇合適的素材內容,盡量從學生接觸過的事物出發,引領學生融入到自主探究性學習當中,讓學生及時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同時逐步消化新的數學知識點。例如,在學習四年級《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一課時,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形分類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規律,發揮學生個人的才智并動手用小木棒拼三角形和四邊形,在腦海中進一步形成對三角形和四邊形系統的認知,而后再分辨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和四邊形,幫助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知識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實踐
基于多年教學實踐和經驗總結,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實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揮數學教師的引導作用
數學教師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需要引導他們充分發揮問題的價值,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無數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層次化的問題更加能夠同時滿足學困生與優等生的發展需要,在積極動腦思考中提升數學素養。例如,在學習三年級的《千克、克、噸》的知識時,數學教師可以先問問學生有沒有和家人一起逛超市的經歷,而后再詢問學生是否有去注意商品標簽上的重量。數學教師讓學生稱一稱自己身邊的物品,對克、千克和噸這些重量單位產生初步形象的認知,讓他們在獲得新知識的基礎之上迸發創造性思維。
(二)構建學生小組合作的平臺
數學教師要組織好自主探究性學習,就要發揮小組合作形式的優勢。當學生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遇到難題時,積極引導他們在討論中鍛煉他們的溝通能力,還能讓他們獲得靈感和解決思路,開拓學生個人的思維并理解數學知識。小組合作平臺的構建并非形成一種競爭關系,而是在相互促進的基礎上互幫互學、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三年級的《周長》相關知識時,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理解何為“周長”,而后思考周長應該怎樣計算,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交流想法,獲得最佳的周長計算方法,有助于學生逐漸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并應用于數學問題的解決當中,從而較快的實現教學目標任務。
三、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反思實踐
第一,注重教學評價。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離不開教師的鼓勵和科學的評價,這是學生獲得信心的重要源泉和力量。數學教師的評價需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有激情地學習數學知識。不科學的評價會導致學生失去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懷疑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即使面對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學生也可能會感到畏手畏腳,致使難于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認識方程》一課時,這些四年級的學生對“x”的假設可能會存在一些疑問,短時間內難于接受運用方程來解決問題。基于此,數學教師可以在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對比中幫助學生認識到方程解決問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對于一些能夠運用方程思維解決問題的學生提出表揚,肯定學生對方程的理解與運用到位,而對于一些正在努力消化方程知識的學生,數學教師也要及時給予激勵,希望學生再接再厲、大膽嘗試運用方程思想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第二,反思數學教學細節。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并不意味著數學教師完全放手,反而需要更認真、謹慎地對待課堂。數學教師需要認真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善于在觀察中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況。數學教師要反思自己教學細節中的不足,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以發揮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例如,可以技巧性地犯一些小錯誤,讓學生去查找發現,從而讓他們進一步加深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更加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性學習中,有助于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提質增效的目的。
總而言之,如果單純依靠學生或教師的力量,自主探究性學習肯定難于實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密切配合。因此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數學教師需要扮演好組織者的角色,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陳豪.構建探究性課堂,激發學生動態思維——以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探究學習策略的構建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3).
[2]石美銀.自主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永恒的主題——淺談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9).
[3]靳艷明.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