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生蓋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自主學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針對此,我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課前預習,獨立尋疑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葉老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yǎng)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在預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二、明確目標,把握方向
在學習每一篇課文之前,學習目標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學習的氣氛活躍。
三、自主質疑,疑中感悟
學貴有疑,讀而能問,這既是學生認識的突進,也是學生思維的聚焦,進而推動閱讀不斷縱深發(fā)展。在自讀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思考,這樣,學生的小腦袋里就會產生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許他們的想法是非常荒謬可笑的,但是,提出來就是學會了思考,敢于提出來,勇氣可佳。
四、多讀善思,其義自見
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句話便可知我國古代的教學方法對背誦十分重視,但在現(xiàn)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實際上古人這樣做也是完全沒有道理的,閱讀教學往往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問題,學生被動回答的過程。學生自己想的東西很少。這就是學習陷入被動,不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段;品讀課文——走出課文,擴展視野。從中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第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言語文字的優(yōu)美。
五、自讀感悟,合作交流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小組協(xié)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學生在自讀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劃找歸納,在學生獨立感悟五壯士感受五壯士的英雄氣概,讓4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找出從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狼牙上五壯的英雄氣概?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六、激勵評價,激發(fā)興趣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對課文產生濃厚興趣,而且能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堅定學習的自信心。如: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不采用“讀得不錯,很好”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要根據(jù)學生朗讀實際水平評價,“語音很準確,并且沒有漏字。”“回答真精彩,而且聲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師真為你的進步高興。”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要采用鼓勵、引導、點撥、開竅。在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全正確時,可采用“敢于積極發(fā)表意見,但思路要換一換”,“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分貢獻,另一半,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出來的。”類似這種評價,低起點,小目標,勤評價,快反饋的做法,學生最感興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撥動孩子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