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鋒
民營企業作為貼近市場、服務產業的排頭兵,在構建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數字創新平臺、布局前沿技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民營企業作為貼近市場、服務產業的排頭兵,在構建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數字創新平臺、布局前沿技術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阿里巴巴堅定投入技術研發,通過體系化創新服務于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建設數字創新平臺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抓住科技創新歷史機遇,推動以云計算為中心的體系化創新機遇
當前,全球正經歷新一輪技術革命引領的變革,誰擁有先進的生產力和技術創新,誰就擁有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云計算作為諸多核心技術創新的重要承載和規模化應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集合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關鍵底座,同時將向上、向下輻射牽引產業鏈的協同成果創新,并通過規模化的應用實現核心技術的產業化發展。云計算可以向下定義芯片、存儲和網絡等核心硬件的演進,向上重新規劃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大數據平臺等基礎軟件的發展路徑。核心硬件方面,我國云計算產業已具備一定規模,能為服務器CPU等芯片提供發展空間,云計算天然成為芯片產業的最佳試驗場和孵化器,在此推動下,以阿里旗下芯片公司平頭哥研發的“含光800”為代表的芯片已實現規模化應用。與此同時,幾乎所有軟件特別是基礎軟件都需要進行云上重塑,比如阿里云數據庫產品“PolarDB”已位列全球云數據庫市場份額第三,躋身全球一流行列。
“云”的定位,正在從信息基礎資源向數字化操作系統擴展,帶動云上服務模式SaaS成為廠商發力重點。長期以來,云計算被視為一種普惠、靈活的基礎資源,而隨著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持續推進,云計算逐漸成為“算力底座+數字化操作系統”的社會創新平臺。其中,底座解決的是算力支撐的問題,操作系統則為企業提供豐富、集中、簡單的數據智能與應用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升級、運營提效、模式優化和組織升級。
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讓很多機構與組織深刻認識到,基于云計算的數據統一、流程打通、敏捷應用開發、AI的應用,讓V型經濟反彈成為現實。阿里云站在數字新基建的潮頭,通過加快建設高效、普惠、綠色的云數字基礎設施,讓化解數字化鴻溝成為可能。
二、構建新型研發機構,布局前沿科技與核心技術
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定位基礎科學和創新技術研究,是國內民營企業在基礎科研開展大規模投入、探索建設新型研發機構的典范。自成立之初,達摩院就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依托浙江省數字經濟第一省的基礎,發揮阿里巴巴規模化應用場景與生態優勢,積極探索新型研發機構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布局了一批前沿技術方向、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形成了一些創新經驗。2020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依托達摩院建設湖畔實驗室。
達摩院圍繞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五大方向設立了14個實驗室。并于2018年孵化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2020年孵化成立小蠻驢智能科技公司。在杭州、北京、上海、新加坡、特拉維夫、西雅圖、森尼維爾、紐約全球8個城市設有研發機構,擁有10多位IEEE Fellow級別科學家以及30余位知名高校教授。初步形成了“前沿技術有布局、核心技術能突破、關鍵技術可應用”的研究布局。
在前沿技術布局上,研發的量子電路經典模擬器“太章”在定義國際“量子霸權”界限問題上作出重要貢獻,新型量子比特單比特操作精度國際領先,單比特重置操作精度國際先進。
在核心技術突破上,建立完善的機器智能算法體系,涵蓋語音智能、語言技術、機器視覺、決策智能、智能服務和城市大腦等方向,支撐阿里巴巴成為國內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阿里AI每天調用量超1萬億次,服務全球10億人;人工智能領域獲得超過40個國際競賽冠軍,機器閱讀理解技術在國際評測中首次超越人類水平,語音、自然語言、視覺等領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平頭哥發布首顆自研AI芯片“含光800”,性能全球領先,與清華大學在芯片領域的合作成果更是登上Nature封面,是中國人在AI和芯片領域的第一次。
在重要技術應用上,語音智能服務入選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智能疫情機器人疫情期間免費為近60座城市撥打超1800萬通防控摸排電話。研發AI診斷技術可在20秒內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作出判讀,分析結果準確率達99%,落地全球超600所醫院,入選中國科技館“2020 數字館藏”,作為科技抗疫的歷史見證被寫入中國科技發展史。城市大腦實現從單點智能到全局智能的突破,入圍國家首批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榮獲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具備百億級索引1秒返回、日均百萬億向量對比等能力,已在全球60多個城市落地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化效益超百億元。面向末端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算法、3D目標檢測在國際標準數據庫上排名第一,研發的小蠻驢自動駕駛物流車已在全國多個校園和社區實現L4級別日常化運營,打造末端物流產業新基建、加速物流行業端到端效率。
三、探索科研機制創新,推動研發應用雙輪驅動
1.貼近市場需求,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效率
發揮科研潛力最好的方式是將科研成果實現產品化、產業化。達摩院在科研成果轉化上探索了2個模式,一是通過孵化產業公司做成果轉化,如平頭哥芯片、小蠻驢自動駕駛物流小車。另一個是通過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向外輸出技術能力。達摩院專注原子技術和平臺技術科研,通過被內外部業務調用,進而服務全社會。
因為更貼近市場需求,所以可以建立“業務和應用雙輪驅動”研發模式,可以快速迭代研發成果,并迅速在產業中形成規模化復制,解決研—產轉化成功率和效率不高的問題。
2.構建技術洞察與業務牽引雙目標驅動、技術與業務雙跨的組織設計
達摩院的部分實驗室主任同時帶領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形成技術和業務雙輪驅動的正向循環。一方面,通過業務需求和場景不斷驅動技術發展,發掘前沿創新點、開展技術突破;另一方面,創新技術要沉淀形成可交付的產品/系統,并快速在業務中得到驗證。這種雙跨的組織模式既減少了技術到應用的中間環節,又實現了市場需求到技術研發的直接反饋,避免無用研發,提升效率,使業務和技術真正做到無縫銜接。
3.對技術研究做分層,設計差異化考核與激勵制度
達摩院將技術研究分為前沿探索、應用基礎技術、市場化技術三層,不同技術層制定不同的目標、考核周期和激勵。針對市場化技術,設置考核周期為半年,考核結果要接受市場檢驗,制定明確激勵政策。針對應用基礎技術研究,設置考核周期為一年,考核結果不僅要求技術深度實現行業事實第一,同時也要求實現產品化,技術研究內容交付的結果應該是產品、平臺或系統,而不是單點的技術成果。針對前沿研究探索,則給予足夠的耐心和試錯成本,堅定長期投入,考核周期設置為3年。
4.鼓勵承擔國家項目,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達摩院積極參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將企業戰略與國家戰略高度耦合,形成同頻共振,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承擔了一批國家重要科技項目,包括核高基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阿里巴巴達摩院深度參與之江實驗室建設,與之江實驗室在文化、體制、人員、管理和資源等方面協同發展,發揮混合所有制創新體制機制的最大效能,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聯合申請國家實驗室智能計算研究院。
作為民營企業,未來,阿里巴巴將進一步圍繞科技創新的戰略,構建新型研發機構與技術創新平臺,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四大方向,發展自身的技術研發與管理體系,攻堅核心技術,切實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阿里巴巴達摩院院長、阿里云智能總裁)
責任編輯: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