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
摘 ?要: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而言,具有積極的作用。小學時期既是學生的啟蒙時期,又是學生打下基礎的時機,如果教師能夠培養學生分析錯誤糾錯的能力,會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但教師要注意,在糾錯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尋根治病,找到錯的根源,引領學生知錯就改彌補缺陷,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诖?,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糾錯為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糾錯
教育學家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就是讓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自主改正,自覺學習。在意識教育思想的引領下,許多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導致學生忙于應對,從而使其學習效率低下。由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新形勢下探討新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而分析錯誤是新形勢下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例如,許多學生盡管上課聽得津津有味,對知識也有所理解,但是還是存在做題時錯誤較多的現象,由此可見,做題錯誤似乎是不可避免。如此如何對錯誤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如何引領學生來采取補救措施,就是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摒棄以往機械訓練的模式,要指導學生分析錯題,進而讓學生遠離題海戰術,輕松擺脫錯題的苦惱,如此才能夠真正地推動小學生發展。
一、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糾錯好習慣
(一)同樣錯誤,不犯第二次
錯題的積累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正確率,如果教師能夠正確的去利用這些錯題的資源,就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盡力做到不犯第二次錯誤。對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他們學習過程太過浮躁,而且心智發展不成熟,所以不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即使知道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里,更不會去深究錯誤的原因,甚至有部分學生還不會去理會錯誤,這就會導致學生重復犯錯的現象發生。由此,教師就必須認識到學生理解水平的不足。因此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不能單單地停留在糾錯的過程上,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能夠知其然,并且還要引領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要想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糾錯好習慣,讓學生不犯第二次錯誤,那么就要引領學生將錯題進行分類。除此之外,糾錯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它非常的乏味,時間一久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削減,進而不愿意堅持,所以教師要做好引領工作,引領學生不犯第二次錯誤。
(二)啟迪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只有學生自發采取行為,學生才能夠激起心中的求知欲,進而愿意去自主學習。所以教師在糾錯的過程當中,要適當地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發揮,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領下,激發起內心的求知欲,繼而愿意深入去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性。所以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好引領者的工作,創設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去啟迪引導學生積極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植樹問題時發現有的同學兩端都不種樹和一端種樹的區別,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實物圖啟迪學生,問這兩種情況有什么不同,繼而讓學生發現規律,掌握規律,進而解決問題
(三)發現不足給予指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現學生在理解層次上和方法運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要給予肯定和及時的糾正,引導學生總結出突破口的方法,總結出易混淆的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找到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區別性,以此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融會貫通,進而讓學生能夠學會對自己所做錯題展開分析。其次,教師在學生分析錯題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全面的評價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讓學生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知識之間的區別性和聯系性,進而讓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更整體性地去把握知識。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發現了學生的錯誤,當老師問學生為什么會犯錯誤時,學生回答“我不仔細看”“我寫錯了”。究其根本并沒有讓學生認識到錯誤的原因,所以學生下一次還是不會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由此,教師面對此種情況,就讓學生更加清晰的去認識到寫漏、寫錯都是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導致的。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糾錯好習慣
(一)準備一個精美的筆記本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顏色絢麗的東西,所以教師在引領學生準備筆記本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要求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點,選擇一個精美的筆記本,筆記本選擇越是精美,學生就會越是珍惜這個錯題庫,所以筆記本的精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端正學生的糾錯習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態度和習慣。錯題的處理本身就是各類錯誤的匯總,如果學生能夠準備這樣一個精美的筆記本,不容易丟失,就會讓學生在出現困惑時,立馬翻開錯題本,找出錯題的類型,從而能夠有效的發現自己出錯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的去解決這些問題
(二)引導學生記錄錯題
學生準備錯題本是第一步,引領學生學會記錄錯題是第二步。首先,教師要引領學生用一些能夠醒目的筆,把錯題摘抄下來,并且要用不同顏色的筆去標注當時錯誤的原因,而且要把正確的答案,詳細的解題過程呈現出來,解題過程必須要涵蓋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和規律。也就是說,教師在引領學生記錄錯題的過程當中,盡可能的讓學生能夠再把知識鞏固一遍,再讓學生去融會貫通,思考各個知識之間的關系性和聯系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記錄錯題的過程當中再一次被梳理,由此能夠提高學生的糾錯水平,進而能夠讓學生,下次犯錯誤的概率減少。
(三)引領學生處理好錯題
錯題記錄下來并不是擺設,教師要時不時的引領學生懂得溫故而知新,要經常對學習過的知識,做錯過的題進行翻閱。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將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改編,這樣做一些條件的變動,學生又會憶起以往的解題過程,而且還能夠拓展知識。如此,教師還可以引領學生當場消化掉這些錯題,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學生當時不去回顧,不去理解透,那么這就會成為擺設,錯題也會永遠只會是錯題。
三、結束語
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要更加細致,更加耐心的去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和犯錯誤情景的差異性,幫助學生找到錯誤根源,一步一步深入探究,引領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認真的態度對待錯題,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邯鄲市教育科學規劃“教師個人課題”《五年級數學糾錯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19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