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興
(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瀘州 646000)
課題組選取瀘州市內4 所高校,每所高校隨機抽取125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工作。瀘州市內4 所高校共500 名學生填寫了調查問卷,最后收到有效問卷487 份,問卷有效率為95.4%。其中,高職生112 人,本科生375 人。一年級學生39 人,二年級399 人,三年級34 人,四年級15 人。
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量表,在前期經過專家、同行的反復指導下,形成最終版本的電子調查問卷《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情況調查問卷》,在“問卷星”上發布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將問卷調查的鏈接發布給4 所高校的學生,學生在線填寫后提交,課題組接收在線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比較重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每學期都有公共安全教育。59.34%的學生認為每學期集中接受公共安全教育的次數在1-2 次,還有21.97%的學生接受公共安全教育的次數在3-5 次,僅有10.47%的學生認為沒有開展過公共安全教育,充分說明各高校對公共安全教育非常重視。
1.開展公共安全教育的師資力量。調查結果顯示,46.82%的學生是由輔導員對其進行的公共安全教育,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僅占到25.67%。公共安全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專業,需要有著豐富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操作,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應對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技巧,在應對時才能得心應手。
2.學校開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學形式。
調查結果表1 顯示,學校開展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教學形式是課堂講授、主題教育、宣傳手冊等。教學的形式多集中在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實踐操作和實地參觀的形式,重理論輕實踐,會導致教育效果欠佳。72.9%的學生通過課堂講授獲取公共安全知識,69.82%的學生通過主題教育的形式學習相關內容,67.15%的學習通過宣傳手冊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學習、掌握公共安全知識應該是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實踐操作來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以便在真正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學以致用。

表1 學校開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學形式 人(%)
高校開展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多樣,考查具體的教育內容,了解學生所接受的公共安全教育知識,找到教育內容欠缺的地方,便于之后加強相關知識的教育。
調查結果表2 顯示,高校學生接受的日常公共安全教育集中在消防知識、防盜防騙、安全用電、交通安全等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起著重要的指引作用。72.69%的學生接受過消防知識的教育,63.04%的學生學習過防盜防騙知識,62.63%的學生接受過安全用電知識的教育,53.18%的學生學習過交通安全知識。學生接受的自然災害防患公共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地震方面,自然災害的學習了解較少。65.71%的學生學習過地震知識,排在第二的是41.89%的學生學習過洪水知識。學生接受的生化污染防患公共安全教育方面主要集中在傳播性疾病方面,高校對于疾病的傳播特別重視。67.97%的學生接受傳播性疾病知識的學習,38.4%的學生學習過有毒害氣體泄漏內容,24.64%的學生學習過核污染相關知識。學校在開展突發惡性事件如暴恐性事件、戰爭知識等方面的公共安全教育存在嚴重欠缺,學生接受相關知識極少。47.43%的學生選擇從沒接受過暴恐性事件知識和戰爭知識的學習,對此完全不了解。

表2 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 人(%)

表3 顯示,高校學生對于接受公共安全教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希望由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對公共安全知識進行介紹。72.48%的學生希望得到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指點,49.49%的學生希望由專業教師介紹公共安全知識。學生更愿意接受實踐性、操作性強的教育方式。74.74%的學生認為體驗式學習的效果最好,66.94%的學生認可模擬演習,58.11%的學生認為參觀學習的教育效果更好。另外,92.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暴恐性事件、核爆炸、戰爭等相關知識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

表3 學生希望接受的公共安全教育 人(%)
首先,公共安全的教育方式要減少理論知識和學校人員的參與比例,多引用相關專業人士結合時代發展進行教育。體驗式學習、模擬演習、參觀學習都是既看得見、摸得著、又能動手操作的學習方式,在增強學習趣味性的同時,也助于學生實際掌握相關知識,應該在教育公共安全知識時多加運用。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相關領域專業人員掌握的公共安全知識更加精準、科學、系統,能夠明確指出公共安全問題產生的背景、發展走向、解決方式。各高校在進行公共安全知識教育時,應多引進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教學,告知學生公共安全事件的實質、注意事項及解決措施,助力學生掌握解決公共安全事件的準確方法。
其次,增加戰爭、核爆炸、突發疫情等方面的公共安全教育,培養憂患意識。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人類依然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需要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應對能力。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度,戰爭、核爆炸等問題看起來與學生生活比較遙遠,但是學生也應該有應對突發惡性事件的基本常識,畢竟社會上存在著多元化的價值理念,新聞中時常出現的惡性事件就應該給我們敲響警鐘,時刻警惕著可能存在的任何危險,并有積極應對的策略。當前復雜的國際局勢下不是沒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我們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就要加強這些知識的傳輸,讓學生有所學、有所備,以便出現突發狀況時能夠從容應對。
最后,政府部門應做好相關引導工作,倡導地震局、消防局、軍事基地及疾控中心等有針對性地設置專門的開放點,供大學生參觀學習,以便促進他們直觀、深刻的掌握相關知識。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在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指導下,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理應成為政府的關注所在。故政府作為協調機構,可以動員地震局、消防局、軍事基地、疾控中心等向大學生進行開放,甚至設置專門的學習、參加的場所,供公眾了解科學理論知識和應對實踐技巧,提升大學生解決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