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2020 年是非常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江蘇用實干和奮斗在“抗大疫、迎大考、越大關”中譜寫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十三五”目標任務圓滿收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提供了穩的基石、進的支撐。我們要準確把握江蘇“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從講政治高度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開創江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準確把握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意義。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是最緊要的“國之大者”。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不僅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重要民生商品,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自覺擔當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重任。緊緊抓好糧食生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糧食穩產高產,加強品牌化、優質化、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準確把握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三農”的巨大潛力。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內容,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水、電、路、氣、醫療、教育、文化等加快向農村延伸,5G 網絡、充電樁等新基建將加快向農村覆蓋,智慧農田、水利設施、農業裝備等新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提升。目前,全省有2500 多萬常住人口生活在農村,把如此規模的農村人口消費拉上來,將會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要持續提高農民收入,充分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為擴內需、構建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準確把握開啟新征程中“三農”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歷史使命,為我們做好2021 年和“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長一段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準確把握“三農”發展新的時代特征,努力在促進農業高質高效上走在前列,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高效發展;努力在促進鄉村宜居宜業上走在前列,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積極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豐富完善鄉村治理“江蘇路徑”,建設高顏值、有內涵的美麗田園鄉村;努力在促進農民富裕富足上走在前列,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引導農民創新創業和轉移就業,健全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分享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鄉風文明水平,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層次追求,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