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現階段,我國對于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重視程度持續上升,素質教育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良好應用與深入開展。體育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最佳途徑,近年來受到較多關注,由此小學體育作為基礎教育中重要環節也更加凸顯。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多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活動中,小學體育課程作為該階段核心課程也不例外,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將可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小學階段體育教學高質量、健康發展。基于此,本研究深度探討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際應用,以期能夠為體育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體育課程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性格養成、全面發展等均有著積極作用。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持續深入,小學教學活動日漸完善,體育教學也出現了新的元素,對于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現階段我國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雖然已有改善,但仍存在問題,例如課程內容單一、教師主觀強制性較強等,這也導致小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與可持續發展。為了能夠良好提升體育教學效果,通過圖、文、聲、像等多媒體技術形式呈現體育教學知識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認知各項體育運動的方法與技巧。
1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的深度融合已經是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是該時代背景下推動教育教學變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強化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學體育課程而言,相較于其他類型的課程,既存在個性也擁有共性。總體來看,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此課程中的應用將呈現三重性價值。具體來說,一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段等因素影響,其思維、認知等并不成熟,特別是在學習環節其對于直觀、形象的事物有著足夠的興趣,而對于抽象、復雜的內容則較難建立學習主動,這也是制約小學生學習的主要障礙因素。而多媒體技術正是突破了此學習困境,借助多樣化、綜合性的網絡資源,進而解決在外界因素干擾下小學生學習效率較低的問題。二是在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中,室外教學占據較大比例,室內教學的比重較低、內容較少,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長此以往學生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現代多媒體技術以網絡為支撐,匯聚大量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具備共享性、及時性等特征,在提升學生認知視野的同時,也將能夠持續增強體育教學的整體價值。三是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難點與重點,教師如何有效化解難點,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整體成效。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的發球即存在較為復雜的動作,如何有效傳授并確保學生良好掌握將是教學的難點,再如跳遠的助跑,如何調整助跑節奏,是提升跳遠成績的關鍵。這些動作技巧發生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僅憑借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反復的示范也難以保障學生準確理解并掌握,而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將可以直觀呈現動作技巧,并能夠慢放動作過程,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動作要領,多加練習即可熟練掌握動作技巧,突破體育教學的重、難點。
2 我國小學體育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2.1 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創新性不足
近年來,我國在小學教育理念中不斷強調必須有效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小學體育教育逐漸被更多人所關注,其在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經難以匹配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目標,一方面是由于傳統體育課程中對于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關注度并不高,大多是將理論與實踐相互剝離,即在課堂中首先進行口頭講述,其次示范標準動作,最后安排學生開展模仿性質的短暫練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動作要領的體會與思考時間較短,難以產生有效學習。另一方面部分小學還存在體育課程安排不當,體育教學缺乏創新性,因此更難以幫助學生開展深層次學習,僅停留在表面的機械模仿,導致體育教學質量不高。
2.2 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忽視學生心理
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育尚處于起步階段,整體呈現較強的可塑性。在此階段,體育教學的課程安排多是以基礎實踐為主,便于學生更加快速地學習。具體來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能夠確保學生全面、高質量發展。但就當前我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現狀而言,有多數的小學體育教師并未清晰認知此培養理念,而是僅僅關注體育運動技術、知識點的教學,強調學生應當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掌握動作要領,對于心理層面時常忽略,導致學生容易在體育課堂中產生抵觸心理,長此以往造成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降低。
2.3 教師主觀強制性較高,學生被動學習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常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多數是以被動接收為主,此種模式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活動技能的有效掌握與應用。教師的主觀教學意識過強后,還造成教師僅僅依靠現有技術動作、教學經驗等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而導致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長期處于被動的接收狀態,此種模式下將會產生兩種影響:其一是體育教師在課堂的教授、演練等過程中可能處在教學偏差,如果未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解決,將會導致惡性循環,一錯再錯。其二,教師的主觀強制性較強,容易致使學生產生抵觸厭學心理,甚至會在實際的體育課程學習中出現走神而導致受傷。
3 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
3.1 課程內容電子化,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
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多媒體應用較為普遍。在小學校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將能夠充分發揮彼此的價值與優勢,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現階段,網絡資源極為豐富,教師能夠在網絡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并將其轉化為教育的渠道與方式。例如,在傳統模式下,學生快速學習完成相應的動作后,對于個別理解能力偏弱的學生可能會對較難的動作存在混淆,或是在后續出現忘記動作的問題,而現代多媒體教學可以良好應對此種狀況。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對自身的教學內容實現錄制,將錄制后的電子化課件上傳至班級群,確保學生在下課后如果出現遺忘或混淆可以及時的回顧動作要領,同時也能夠幫助對體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及時溫習與回顧。借助此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體育教師教學的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再如,小學階段每天均需開展廣播體操活動,而對于廣播體操的學習即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學習網絡視頻,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重、難點或復雜的動作,可以通過慢放細致體會動作步驟與要領,教師僅需配合相應的文字講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動作的理解,加深學習印象,提升學習效果。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教師需要遵循相應的原則與要求,一方面其應當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緊扣教材大綱,抓住主要矛盾,正確處理教學重難點,確保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另一方面,還應當考慮到不同學習階段其目的與方式應存在差異,例如在知識點初步介紹階段不應過分強調技術細節,而是需要調動學生感官動作,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而進入到完善階段,企業需要以具體的技術細節為指導,嚴格糾正學生行為動作;在鞏固環節,則是通過反復練習促使學生掌握技術規律,樹立學習目標。
3.2 借助豐富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動機的產生主要是與興趣掛鉤,當人們在擁有興趣的狀態下開展學習,通常能夠快速掌握并記憶牢固。多媒體作為新一代技術手段,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新鮮的,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此技術輔助教學,能夠抓住學生感官,激發其對于體育課程的興趣。同時,小學階段學生本身好奇心就強,因此體育教師應當抓住此特點,以學生興趣為抓手開展體育教學,從而最大程度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成效。互聯網中擁有較多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學習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這些學習資料也能夠幫助體育教師制定更加多樣的教學計劃,采取更為靈活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把握此機遇,持續提升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與興趣。這種帶交互性、娛樂性的教學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鞏固已學知識、掌握新知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將傳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在羽毛球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搜集林丹、李宗偉、陶菲克等比賽的視頻,一方面對激烈的比賽進行理論知識點的講解,促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中,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對視頻的精彩回放以及關鍵動作慢放,可以促使不熟練或未看明白的動作反復觀摩,從而能夠逐漸掌握動作要領,提高學習的效果。
3.3 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當擁有良好的體能,還對教師的動作標準性、連貫流暢性等有著特定要求。然而,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存在部分教師由于運動量過大或連續授課,導致部分動作出現不連貫、不規范等問題,這也難以將重、難點技術動作標準教授至學生,直接導致學生模仿程度有所降低。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將能良好發揮技術優勢,對于教師無法多次標準化呈現的動作技術,可以直接用多媒體視頻播放,通過多次慢動作回放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技巧,并促使學生自主模仿反復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練習體育動作,一方面能夠降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強制性,另一方面則可以拉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產生優秀互動,提升教學效果。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持續思考動作要點,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學習體育課程內容。
4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基礎教育的關鍵階段,對于后續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現代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在小學學科課堂教學中,小學體育作為新時期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核心課程,在體育課堂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改善教育效果,還可以有效滿足現代化教學理念的總體要求。通過研究可知,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仍存在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師主管強制性較高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與可持續發展。對此本研究深度探討了現代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際應用策略,即課程內容電子化、豐富的學習資源、發揮技術優勢等,從而有效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相關研究成果以期為小學體育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促進我國小學體育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廈門五緣第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