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威

在意大利羅馬、蒙扎等地,都有法案禁止用圓形的魚缸來養觀賞魚。因為人們認為,圓形的魚缸會讓魚一生看到的世界都是扭曲的,非常殘忍,很不“魚道”。
意大利是現代人文主義的起源地,算是“推己及魚”。子非魚,焉知魚之苦,一般情況下,對于這類規矩,我們要么當作幽默,要么視為寓言。寓言映射現實。
技術改變世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改變了人的存在形態。第一,它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讓生產合作無遠弗屆;第二,它具有強大的去人格化能力,讓合作不需要潤滑,不需要共情。
第一點讓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因為高報酬的服務業借由技術輻射到了每一個角落;第二點則讓人們脫離現實生活,人與人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情感連結,對他人的成就背后的艱難沒有感性認識。
這兩點一起構成了一個魚缸,這個魚缸的特點就是在歷史性的物質豐裕之中脫離現實。用它來養魚,魚兒的行為特點,普遍表現為“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
更具體地說,它們會成為一幫吃飽了沒事干的魚,以體現對外部的攻擊性為能事。技術導致的生產力蓬勃發展,把人們從現實生活中解放出來,就像魚兒不必為食料操心。這些解放出來的時間,一部分用于消費大規模的娛樂供給,在無根的世界里自我精神麻痹,一部分用于足不出戶、好整以暇地構建自我“道德精神”,捕捉外部行動者的言行瑕疵,加以放大和攻擊。
不行動的人不會引起注意,只有行動的人會承受挑剔的眼光。不干實事的人永遠不會犯錯,不承擔責任的人永遠不會被指責,這是每一個時代的共性。所以當前社會的運動規律,一般性地表現為占大多數的圍觀者,在不斷地指責作為少數的行動者和創造者。人們動輒搬出各種巨大的詞匯,對他人進行充滿惡意的苛刻的“觀照”。
魚兒的行為特點,普遍表現為“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它們會成為一幫吃飽了沒事干的魚,以體現對外部的攻擊性為能事。
他們的行為經不起邏輯分析,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固然會正確地感恩時代。他們畢竟還知道,當下的時代實現了歷史性的繁榮,最大數量的人避免了饑餓與寒冷,他們是時代的受益者。
另一方面,又在無止限地攻擊這一時代的創造者。“時代”是非常上層的建構,好時代的出現,得益于有一大群人腳踏實地、克服重重困難,去勇敢承擔時代的使命。然而正是這些實干者,因為鮮明的人格形象,而成為了理想的攻擊對象。
歷史地看,允許一部分人不干實事、不承擔責任,只負責道貌岸然地挑剔他人,是權力監督的必要之舉,比如古代的臺諫制度便是如此。它的好處在于,可以把一些人從利益瓜葛里中立出來,全心全意去維護權力清明和道德理想。而它的弊端在于,它會讓真正在創造性地應對復雜現實的人們束手束腳,讓真正的改革者遭受不合理的責難。然而只要“比例得當”,彼此尚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之心,監督的存在就是良性的,合理的,現代權力監督的制度設計,事實上與傳統精神一脈相承。
令人擔憂的情況是,這種關系會發生變異。第一個變異是對象無限擴大,從公共權力擴展到任意社會個體;第二個變異是比例出現畸形,少部分人在做事,大多數人在監工;第三個變異是尊重、理解與共情消退,監工者無限自我道德化,做事者在無處不在的道德貶損中喪失抗辯的能力、機會與勇氣。
現實正是在變異,值得深思與警醒。
人一旦脫離現實,就會變得道貌岸然——個人無力改變現實,但可以防止自己發生這種變化。子非魚,不要讓魚缸形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