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忍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不斷加劇,城鎮區域的擴張和城鎮的更新建設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歷史文物的保護。目前我國文物保護及規劃的主要對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對于規模較小城鎮中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力度較小。文章著眼新疆境內縣級文物保護的現狀,找出問題并提出保護的總體思路和對策。
在我國古絲綢之路開辟以來,新疆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線路,凝聚了東西文明的精粹,是多民族交會的產物,呈現出多元化的文化品格。在特殊的地理文化的加持下,新疆文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獨特,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世界歷史中,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諸多的文化載體中,文物是新疆文化多樣性與多特性得到展現的重要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我國中央政府在文化保護工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經費,用以支持全國各地的文物保護單位去維修保護好重點文物,為了確保全國重點文物能夠得到充分合理的保護,地方各級政府也在文物保護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精力。但是,各方面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重點文物,卻忽視了縣級文物的保護,很多文物保護單位已經趨于消失。如何有效保護縣級文物,有效保護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必須解決的重點難題。
新疆縣級文物保護現狀
截止到2020年,我國新疆已經建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13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多達620處,雖然國家堅持文化自信政策的提出使得政府越來越重視文物遺產保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國家級與區級遺產文物,但是在多種原因綜合影響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處境卻令人憂心。縣級文物普遍存在無人問津、無人維修的窘境,有些破損非常嚴重,甚至到了消失的地步。對比第三次文物普查與第二次文物普查的數據可以看到,部分二普中還存在的文物在三普時已經不存在了。針對這種殘酷的文物保護現狀,我們必須關注縣級文物保護。新疆歷史文化悠久,是一個典型的文物大省,全自治區范圍內分布了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分析文物工作的現實需求,對比相關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我們需要認識到,縣級文物保護工作中還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在文物保護具體開展過程中,各級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都存在明顯的優先級,優先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緊隨其后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卻忽視了本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或者將文物保護工作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追求經濟發展,將文物單位保護視為城市建設的歷史包袱,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文物保護觀念。
沒有認識到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價值,沒有建立系統的文物評估體系。文物之所以成為文物,是因為其具有價值,涉及到明確的時間與地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當時人類開展生產生活的情況。根據《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2015)》的表述,文物所包含的價值可以細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以及文化價值,其中社會價值由包括情感、記憶、教育等內容,文化價值又表現為文化的傳承、文化的多樣性等內容。人類對于文物的認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跟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認識水平的發展中不斷深化,很顯然,現階段我國對于縣級文物的認識還不夠,還沒有全面認識其中蘊含的社會文化價值。
能分到縣級文物保護的資金數量有限。資金短缺一直是我國縣級文物保護中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普遍存在各級政府重視經濟發展、忽視文物保護的執政思路,直接影響到我國縣級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造成很多縣級文物無人問津。資金的短缺使得文物保護工作只能抓重點,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瀕臨消失的文物保護工作中去,搶救文物一直是一種常規動作,而很多需要保護維修的文物無法得到保護,形成惡性循環,文物一直在被搶救中。
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的矛盾無法有效協調。歷史文化遺跡留存在城市中,記錄著城市相關的歷史信息,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直觀闡述,充分彰顯了城市的歷史底蘊,對城市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在城市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大量開展舊城改造,大量投入城市基建,房地產開發迅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不遷走,為城市建設讓路,或多或少了破壞了歷史文化遺跡。
新疆縣級文物保護思路及其對策
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將文物保護與利用放在一個更重要的位置,強調各地政府在落實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要深入挖掘文物中的價值,做好文明的傳承,充分發揮文物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作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文物保護單位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新疆作為一個有著數量龐大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省份,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好縣級文物保護工作,確保縣級文物能夠得到科學的保護,完整保存好新疆的歷史發展脈絡。
加強文物研究,明確文物保護單位的價值。每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有著自己存在的價值,可能是歷史價值,可能是文化價值,也可能是科學價值,又或者是社會價值,需要在綜合評判的基礎上更好地去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很多縣級文物單一來看,并不具備很大的價值,但是將其放在整個新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體系中來看,又是缺一不可的,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能夠反應一段時期內人類生產生活情況,有著自己獨特文化價值,需要引起重視。
統籌經濟發展與文物保護工作,確保規劃的科學合理。通常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蘊含了歷史、科研等方面的文化價值,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經濟發展、助推文化建設等方面的作用,需要我們處理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科學統籌,合理規劃,不能簡單將二者的關系對立起來,而是在保護中求發展,在保護中求利用,將傳統文化創造性地轉化為城市發展內在動力,將文化的傳承與文明的創建結合起來。在城市發展中要合理評估文物價值,面向公眾開展需求調研,對基礎條件成熟的文物保護單位要開展專項規劃,不僅要保護文物本身,還要實現文物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贏。需要注意的是,文物保護規劃中要在實現文物保護整體效益提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追求文物價值的最大化。
大膽創新,做好文物保護與文物的展示工作。文物保護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善于借助新技術新方法,根據文物的具體特點制定對應的方針策略,讓文物真真切切地活起來。每一個文物保護單位都有自己的特點,需要選擇合適的展示方式,比如對文物建筑,可以將文物與周邊環境融合在一起,打造城市文化展示基地;對考古文物遺址,可以建設文物展示場館,向人們介紹文物相關的歷史故事;對城墻等建筑遺址,可以通過文物復原或者模擬的形式進行展示。總體來說,文物保護工作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可能地選擇更容易得到公眾理解與認可的方式,引導工作在參觀過程中更多地去感受歷史,理解文物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內容,讓文物的價值得到更好的展現。
大力宣傳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加深群眾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認識度。要加強對現有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群眾全面認識自己所擁有的文化遺產。要充分借助各級媒體,線上與線下結合,媒體宣傳與活動交流結合,能夠在不同媒體渠道傳播,能夠滿足不同讀者需求,具有不同特色的題材的宣傳作用,可以出版介紹歷史的通俗讀物,也可以制作介紹文化的影像資料,還可以編寫講述藝術的電子出版物,多種形式結合,將文物文化元素帶進學校、帶入社區、傳進企業,借助重要節日,圍繞文物保護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讓群眾在參與中認識文物保護單位。
在新疆歷史文化遺產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浩瀚歷史饋贈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守好這份珍寶,深刻認識到時代所賦予我們的保護好、利用好縣級文化遺產這一時代使命,始終踐行“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戰略方針,對文物單位進行科學編制,樹立正確的文物保護觀念,摸索更科學合理的文物保護方式,兼顧文物保護與城鄉居民生活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去,成為社會發展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