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話故事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種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應用了童話故事來進行教學內容的滲透,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相對應的提高,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帶來良好的語文學習感受以及體驗,豐富學生的認知,構建相對應的語文學習思維,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闊,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相對應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本文針對童話故事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應用的重要價值進行分析,提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童話故事的一些不足之處,探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效應用童話故事的具體方式,希望能夠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故事;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1-041-03
【本文著錄格式】余麗星.芻議“童話故事”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課外語文,2021,20(31):41-43.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童話故事宛如一顆明珠,能夠引導學生成長。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童話故事,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世界,感受豐富的世界中存在的各種物質以及思想,因此這種教學形式也是小學教學過程中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一種重要模式,會對小學生產生相對應的興趣。童話教學過程中基于現實生活為主題,通過各種方式來描述一些新奇生動的童話故事,展現出更加美好深刻的內涵以及寬廣的胸懷,向小學生展現出良好的社會情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思想道德,使小學生的靈魂能夠得到凈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童話故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了解到語文課堂的有趣,使學生能夠更加正確地去看待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一、了解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價值
童話故事本身是基于童年的視角,使用通俗易懂的,兒童能夠了解理解的語言去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并且對幼年時期的兒童產生特殊的感受以及情感體驗的兒童文學形式。童話故事本身體現出虛擬性、敘事性以及幻想性等多種特征,也是受到兒童喜歡的兒童讀物。小學語文教材中應用童話故事進行教學,體現出良好的效果。豐富的內容主要是由于童話故事本身能夠為兒童所接受,同時童話中所蘊含的一些獨特的思想,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對其進行合理的幻想,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產生匹配以及融合,促進學生對于童話故事更好地理解,讓學生對小學語文產生相對應的興趣。
首先,通過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帶領孩子更好地認識真實的社會。長期以來,通過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滲透,能夠間接地反映出社會方面的具體生活,幫助孩子開闊眼界,使其靈魂得到凈化,了解到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情況。實際中,基于童話故事的表面情況對其本質進行了解,通常能夠使兒童對于社會生活各種特點產生全面性的認識,更好地理解人與人之間相處以及交流的方式,對美和丑、善與惡進行相對應的辨別,正確地去區分并了解善良以及邪惡,讓兒童能夠借助角色的形象對一些事件產生客觀的認知,了解到哪些行為會產生怎樣的后果,以及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什么樣的行為是應該去做的,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做法,會導致自身受到相對應的影響,因此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童話故事來引導學生,使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本質,更好地去認識社會。
其次,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童話故事本身充滿了幻想以及激情,和學生善于思考的年齡特點相匹配,這種童話故事的應用體現出良好的清凈性特點,能夠吸引學生,使學生快速地融入童話故事中去,對其進行相應的了解。與此同時,應當了解童話故事雖然是現實生活的具體反映,但是和現實的生活仍然存在差異性。童話故事的應用過程中體現出幻想的特點,主要是通過作者的幻想以及想象進行虛構的一種故事,要對童話故事進行欣賞,就需要小學生能夠充分體現出自身的想象力,對描述的內容進行相對應的幻想,從而能夠產生必要的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童話故事來進行教學工作,能夠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豐富以及完善。童話故事中意境良好,人物形象飽滿,故事情節豐富,各個方面都能夠對小學生進行引導,使小學生產生相對應的快樂的感受以及體驗。在童話故事中可能會融入一些思想以及情感和藝術觀念,通過一些色彩鮮明的描寫來體現出童話故事創作者的思想感受,帶給幼兒更加豐富的享受童話故事教學,能夠幫助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升華。
最后,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和應用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童話故事中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社會知識以及自然現象,將這些知識進行全面的構建以及展現,能夠融入兒童的思想意識中,使兒童的思維得到豐富,并讓兒童了解到一些豐富多樣的知識。具體來說,通過童話故事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到高山、河流、森林的特點以及各種動物形象和生活的習性,了解自然界中存在怎樣奇特的植物,并且能夠了解到世間萬物生存和繁殖的方式。除此之外,學生還能夠通過童話故事來了解在社會的生存以及發展過程中一些人際關系以及交流的技能,使學生了解一些無法自己去實踐的內容。
二、童話故事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本身的童話素養水平局限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普遍存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無法和學生的精神狀態產生緊密的融合,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其進行教學,使小學生的思維得到相對應的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感受以及體驗。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缺乏童話基礎素養,他們不懂得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一些兒童文學本身體現出的審美特點以及創作方法,在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滲透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情況。因此針對一些豐富的兒童文學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就會體現出盲目性,無法結合實際情況來激發學生的幻想,使童話故事的應用效果更加良好。實際中,小學語文教師本身的知識體系完善與否,并不能表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水平,而是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相對應的基礎,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快速。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童話故事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教師童話素養的豐富,完善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使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童話教學缺乏認識,也不重視自身專業教育能力的提高,導致童話故事的教學效果無法得到相對應的體現,忽視了童話教育的內涵,導致童話教學過程中的效果不明顯。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
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愛和關注,需要了解童話故事本身的應用價值以及具體的特點,結合兒童的心理來對兒童進行相對應的教學,使兒童的心理得到進一步的豐富,改善兒童的思維,使其能夠了解更加豐富的童話故事內容,從童話故事中尋找一些人生的價值以及審美能力。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本身的思維比較活躍,善于幻想,他們的想象力極其豐富,這和童話故事作品本身的特點能夠產生緊密的融合。但是在童話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這些特點。具體來說,一方面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太過于關注而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教師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會更多關注到怎樣把東西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按照既定的思路進行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占據教學課堂太多的時間,影響到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積極地進行思考,也難以了解在童話故事中存在的具體內涵以及童話故事本身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的關聯性特點,導致教學的效果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童話的教育效果,忽視了學生對于童話的情感認知。童話故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固然重要,通過童話故事能夠讓學生了解一些具體的道理,幫助學生構建形成更加完善的思維體系和道德基礎。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本身就是從成人的思維出發,對學生進行教學,導致童話故事的應用過程中本身的特點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也忽視了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模式。如果用教師成人的視角來建立相對應的教學標準,評價童話故事中的一些事件和人物形象,必然會導致學生在對童話故事了解和理解時分析的方式太過于局限和片面,無法讓學生的思維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分散,讓學生領會童話故事中一些具體的藝術形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相對應的提高。
(三)童話表演的應用形式太過于表面
童話故事的教學過程中,童話表演的形式能夠吸引學生更多的關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良好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這種形式符合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輕而易舉地去引導學生,使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角色的特點中,了解到角色的具體問題和情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采取童話表演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使學生了解到童話角色以及童話人物的形象,更好地去學習童話故事中的道理,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體現出生動和鮮明的特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童話故事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情況的存在會導致學生過于追求表演的形式化,忽視了童話故事真正的內涵,導致童話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象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原本的童話教學目標無法匹配,限制教學效果。
三、童話故事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方式
(一)構建更加完善的童話故事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應用童話故事來進行相應的教學工作,需要教師構建形成更加完善的童話故事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培養,在教育的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童心和幻想,防止使用一些成人化的知識以及思維來對兒童進行引導,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的思維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完善和提高,使童話故事的教學效果受到相對應的影響,需要使教學的效果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教學水平。
(二)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基于童話故事來對小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仍然需要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性地位,了解語文教學最終的目標是要培養出一個具有全面性的能力以及豐富思維的小學生,使小學生在后續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具有更高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就需要充分了解到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人文價值,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關注,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制定出分層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要求,使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以及感受。比如說,在講解《烏鴉喝水》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該童話故事進行自學之后,通過表演的形式來展現出課文的內容,讓其他學生了解怎樣實現“烏鴉喝水”的目的,之后由教師來進行點評,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夠了解到自己的學習狀態,主動地學習知識,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
(三)合理運用童話表演的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童話故事教學本身就會體現出娛樂性的特點,因此在童話表演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性和快樂性,讓學生能夠基于輕松、舒適、快樂的環境來對童話故事內容產生相應的閱讀興趣,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快速成長。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童話表演的形式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思維以及想象的空間,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根據童話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的學習追求,提高童話故事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童話故事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應用需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明確教學的目標,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來滲透教學思想,通過童話故事的教學來使學生產生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感受,為學生帶來更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孔月.淺議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23).
[2]陳建強.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走出誤區的途徑[J].華夏教師,2018(23).
[3]李彩虹.以童話思維教學童話——小學語文童話教學方法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2).
[4]舒婷,彭海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9(5).
[5]董菲菲.基于語言文字提升視角的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9).
作者簡介:余麗星,女,1977年生,福建莆田人,本科,一級教師(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