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柳州汽車檢測有限責任公司 國家汽車質量檢測中心(廣西),廣西 柳州 545006)
科技發展日益迅猛,技術創新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協同創新是政府、生產企業、高等院校與研究院所、中介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群體,為了實現科技創新的目標而進行跨領域資源整合的創新組織模式。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將“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要求。在諸多技術創新的方式中,產學研協同創新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技術創新方式之一[1]。國內外學者們開展了一系列對產學研協同創新模式的探索研究,構建了多元化的產學研創新模式,為產學研協同創新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2]。運行機制是協同創新主體間合作的重要保障,建立完善并有效的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才能使協同創新項目順利運行[3]。隨著對汽車安全、環保、節能等性能不斷提高的要求,以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需要不斷地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本文對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動力激勵、風險控制、激勵與溝通協調等運行機制進行研究。
汽車產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產品與生產過程技術含量高;另一方面,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具有規模巨大、產值與稅利高、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大,同時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特點。汽車產業的特點,決定了汽車產業相關企業協同創新的需求與取向。
汽車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具有強烈的產品更新的動力,然而從產業鏈的角度而言,目前我國汽車產業的零配件生產企業,除了智能駕駛系統、電子控制系統生產企業外,普遍技術含量偏低,大部分是處于從屬地位。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與零配件生產企業之間難于產生協同創新的動力。整車生產企業之間、主機生產企業之間,由于競爭與技術保密的原因,更是無法產生協同創新的意向與動力。
汽車產業作為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汽車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得益于其雄厚的資金實力,無論是人才引進力度、還是專門化試驗設備的投入力度,都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無法與之抗衡的。特別是,由于汽車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了企業自身特有的產品開發程序與設計規范,出于商業機密保護的考慮,以及知識產權享有分配、研究開發與生產環節之間銜接難以到位等原因,導致汽車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與高校或者一般的科研院所之間,難以直接形成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特別是中外合投資的汽車整車與主機生產企業難度更大。
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產權結構相對比較復雜。整車廠相當部分是與世界各大汽車生產廠家合資的中外合資企業,盡管國資占有控股比例,但是大部分合資企業的核心技術仍然由外資掌握。此外,還有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國有控股的整車生產企業、以吉利汽車集團、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民營整車生產企業,以及以廣州橙行智動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小鵬汽車為代表的互聯網汽車生產企業。技術含量高、相對獨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特別是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生產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的配套開發生產企業,其產權結構同樣比較復雜。
汽車生產企業作為經濟實體,效益最大化是必然的追求目標,技術創新的目的是形成企業批量生產的新產品,對獨立擁有協同創新成果產品的知識產權的訴求是不容置疑的。其他產學研協同創新主體,如何獲得協同創新成果的權益,如何激勵其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積極性,成為產學研協同創新必須解決的問題。
由于汽車產業規模大效益高、對社會經濟影響大、技術更新迅猛,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導致汽車行業的商業機密糾紛不斷產生,國內外,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發生過大量的汽車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案。是否產生商業機密泄露,如何防止商業機密泄露,成為汽車生產企業備受關注的問題。由于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過程,特別是涉及核心技術開發時,創新理念、新技術的應用、新功能的創意等是至關重要的。企業外人員參加創新,將增加商業機密泄露的風險,對于泄密的顧慮形成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系統一定的障礙。
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過程由產品功能分析與設計、產品功能實現(包括功能元求解與功能解的組合優化、樣車制造與大規模生產制造)、產品功能實現程度試驗檢測、產品功能完善與質量控制等環節組成。產品功能分析與設計、功能實現與功能完善等環節通常以生產企業為主導。對于汽車產業,產品功能實現程度試驗檢測與質量控制環節,則離不開國檢中心的參與,特別是相關認證、認可項目的檢測,必須由第三方國家級檢測機構進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具有跨學科、跨領域人才聚集的優勢,充分發揮其科學技術研究的資源,在汽車產品功能元求解及其組合優化、功能完善等過程,努力融合促進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汽車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以適應汽車產品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趨勢。
國家汽車質量檢驗中心(以下稱國檢中心)作為國家級的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具有國際一流的檢驗檢測設備與檢測技術能力,并且通過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資質認定以及CNAS實驗室認可。一方面,國檢中心主要開展工信部汽車公告項目、認監委的3C認證項目、生態環保部的排放、交通部的油耗等法規檢驗及政府的監督抽查檢驗方面的業務,國檢中心將嚴格執行相關法規、制度的規定,確保檢測業務的公正性、保密性,因此國檢中心與汽車產業相關企業具有必然的聯系與可信賴的關系。另一方面,國檢中心利用其檢驗檢測設備、檢測技術能力以及檢測數據的優勢,能夠為汽車產業各生產企業技術進步與新產品開發提供試驗檢測服務、數據服務與決策服務,并為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提供試驗檢測服務與數據服務。
因此,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下,以國家級的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為紐帶、以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為主體,聯系汽車產業生產企業和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充分發揮汽車生產企業與市場緊密結合、強大的產品開發與產業化能力的優勢,及其技術不斷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的迫切需求;發揮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多學科融合、具有知識與技術積累,有利于開展科學技術研究,特別是前瞻性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與前沿引領技術研究的優勢,以及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優勢等特點;從項目合作開始,通過委托研究、協同攻關,逐漸增加相互信任度,形成更為緊密的協同關系,構建長期合作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中心),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促使協同創新體系在技術協同創新過程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從而提高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益于汽車產業產學研深度融合,對汽車產業技術進步以及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根據協同理論,汽車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系統作為管理系統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系統,該系統是一個非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在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中,通過發揮內部協同作用,如不同單位間的相互配合與協作、相互干擾和制約等,從非平衡狀態逐漸轉化成一個在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的有序結構[4]。構建協同創新運行機制的目的,就是使參與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的主體(子系統)形成有序結構,在技術協同創新過程自我完善和發展,實現協同效應。本文構建的基于國家級檢測服務平臺的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國家級檢測服務平臺的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的運行機制
根據協同理論,任何復雜系統當在外來能量的作用下或物質的聚集態達到某種臨界值時,子系統之間就會產生協同作用。良好的系統運行機制可以使系統整體的成效大于各個要素成效的疊加[5]。
動力機制主要是解決為什么進行協同創新的問題。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外部動力主要是環境因素推動(主要是法律法規、政策等政府引導)、市場推動與技術動力,內部動力主要包括各協同創新主體的自主創新意識、協同創新精神與協同創新系統的激勵機制。協同創新系統的內部與外部動力因素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系統從非平衡狀態轉化成一個有序結構,實現協同效應。
新時代形勢下,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汽車產業掌握核心技術盡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十八大以來,中央與各級地方紛紛從法律法規、政策、資金扶持等方面,大力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為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當今世界,清潔低碳化與消費需求升級等要求,對汽車產品的安全高效、舒適經濟、環保節能等要求越來越高,能源、互聯與智能革命,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使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汽車技術與產品的研發難度越來越大,在產品研制中都需要各種先進的設計技術、制造技術、質量保證技術等,不僅涉及的學科多,而且大部分是多學科交叉的產物。特別是,目前我國汽車技術依然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大規模生產的汽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面臨著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如何高效地進行產品開發是企業面臨的頭等大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聯合攻關,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必然成為汽車產業各企業生存、發展的迫切的首要任務。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國檢中心、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具有各自優勢和特點,與汽車產業相關企業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技術特長差異,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協同創新各方的技術特長差異越大,協同創新的動力越強。這就構成建立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市場推動力與技術推動力。
由此可見,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外部環境驅動與市場推動、技術推動是客觀存在的、無需置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各主體在政府引導下,遵循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在協同創新過程,不斷增強自主創新意識與協同創新精神,構建激勵機制以適應協同創新的需要,利用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創新各主體的技術特長和主觀能動性,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產學研協同創新系統不斷完善和發展,必定能夠獲得大于單個主體成效疊加的協同效益。
在技術協同創新實踐活動中,由于參與協同創新的主體在產權結構、地理位置、行業領域、企業文化以及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差異,以及各創新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在協同創新過程中可能存在資金籌措、技術可行性、商業機密泄露、協調配合、技術協同、創新成果的時效性與地域適應性等風險,需要根據技術協同創新項目,構建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機制。
汽車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過程,通過認真學習研究國家和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使協同創新的目標符合國家和區域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通過對科學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調查研究,并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在策劃技術協同創新項目時,構造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創新目標。能夠有效地規避技術可行性、成果的時效性與地域適應性的風險。
在構建技術協同創新系統時,通過協同主體之間充分的交流協商,在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礎上簽訂合同形成共識,構建切實可行的信息溝通與協調機制,建立各種形式的信息共享平臺,在創新主體之間準確地、及時地、毫無保留地傳遞與分享協同創新過程的進展、經驗和成果,并合理地分攤資金籌措比例、制訂切實可行的資金籌措計劃,能夠有效地規避協調配合、技術協同與資金籌措等方面的風險,
商業機密泄露風險主要是由于投機意識造成的道德風險和保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泄密風險。在構造商業機密泄露風險規避機制的過程,一方面制訂嚴格可行的道德品質和素質考核、遴選程序,選定直接參與協同創新的成員,并制訂加強其道德修養、保密意識教育的措施;另一方面,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訂保密及其懲罰條例和監督措施,盡可能地降低泄密風險。
激勵機制主要是為了增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各主體及其成員參加協同創新的協同創新精神和積極性,確保協同創新順利地開展,提高協同創新的水平,使協同創新成效最佳化。
產學研協同創新各主體具有不同的協同創新成果的訴求。如前所述,汽車生產企業期望獨立擁有協同創新成果產品的知識產權。國家級檢測服務平臺作為國家級的第三方機構,帶有一定的公益性服務,除了需要企業本身一定的業績和效益外,更著重的是促進產業發展的社會效益。高等院校面臨著創“雙一流”、專業評估以及辦學能力提升等自身發展的需要,期望獲得知識產權方面的成果、科研經費的資助。不同體制的科研機構,則具有不同的協同創新成果收益的訴求,需要根據科研機構的體制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因此,在協同創新過程,應該充分兼顧各協同創新主體的利益需求,并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制度的形式,保護各協同創新主體創新成果的所有權和分享權,科學合理地制訂激勵機制,促使產學研深度融合,確保協同創新順利開展。
對于參與協同創新的人員,需要在經濟效益、政府獎勵、職稱評定等方面分享協同創新的成果。在制訂激勵機制時,應該制訂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體系,實事求是、客觀地評價參與協同創新人員在協同創新過程的貢獻,使其獲得應有的回報,以便激勵參與人員,促使其發揮最大潛能,確保取得最佳協同效益。
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引導下,以國家級的汽車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為紐帶,構建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是可行的并具有優勢。而建立完善并有效的協同創新運行機制,是汽車產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取得高收益成效的保障。針對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的需求、參與產學研協同創新主體的不同特點和需求,科學合理地構建協同創新運行機制,并及時動態地維護、運行協同創新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產學研協同創新主體的資源優勢,必定能夠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良性發展,取得最佳的總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