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成
母親把家里的所謂廢品一鍋端了,全部變現。奶奶的行為無意中惹怒了孫子,居然要我來說說孰是孰非。
給母親和兒子評理是件很難的事,早有清官難斷家務事之說,能一碗水端平嗎?至于怎么樣處理還得講究點藝術,上面的老太君自然不敢得罪,下面的小太爺也不敢怠慢。還需要兩頭哄,兩頭騙,才能兩頭順。
前幾天我匆忙去衡陽采點急需品,回來的路上接到兒子的告狀電話?!鞍职?,奶奶為了賣廢品把我的牛奶盒等包裝全拆了,把我的零食包包也弄丟了,真是氣死我了。你回來看看視頻,你肯定要賠我,啈!啈!啈!”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開車決不能分神,所有的條件和要求我都一一允諾了。爸爸回來就調監控視頻弄清楚,該批評奶奶的我絕對不嘴軟,至少也要好好的勸一勸以后不能再做買櫝還珠的事,為了賣幾塊錢的廢品,結果把好的東西都拆空弄壞賣了。
兒子這盛氣凌行的德性,我勸過他多少回,不帶愛相,這樣不討人喜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我家龜兒子與爺爺奶奶感情薄,雖然離得不遠,團聚的日子也是聚少離多,日常接觸漸少了,我們也忙于淘金,對情感投入有所欠缺,兒子未免有不離不棄的感覺。
盡管這樣,爺爺奶奶還得視這個寶貝小孫子為掌上明珠,我們夫婦年輕時認真領悟了中央的政策,看看大墻上的宣傳標語就知道了:“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后人”。我們就在這段渾渾噩噩的日子里面,錯過了生育的黃金期。眼看著大伯、二伯、三伯超前實行有計劃地生育,都有兩個,或者是兒女雙全。我們其實心里面也倍感失落。毛主席名言:人多力量大!我們不能斷章取義,片面理解。
每逢過年爺爺奶奶都會給我家兒子雙份禮,甭提心里有多高興,換句話說也是長輩的間接補償,當然最炫耀的還是我那愛臭美的兒子。
長輩給金錢獎賞和物質獎勵都是有限的。目的是起催化作用,激發興趣,提高技能,挖掘潛能,誘導進行全面開發與利用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間接體現。
不管長輩是淳淳教導,還是嚴厲批評教育,都是發自內心尤有恨鐵不成鋼的殷切期盼。
母親是經歷艱苦年代磨礪的,尚有退休養老金,養活自己是完完全全不成問題的。母親真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錢,一生養成了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習慣。即思想、行為上往往與我們有沖突時,美其名曰是青年一代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何況與孫輩相差了一個花甲還要多一些,還有講和的余地么?
母親總是批評我們,不把裝貨回來的包裝紙盒拆開折疊好留給老人家賣。我也常講,“媽,你不是不知道我家地層鋪面要做生意,所剩下的空余地方不多,放在哪里好呢?況且這些包裝盒又能賣多少錢呢?我們只要生意場面上稍微口松一點,優惠別人也不至于少幾十塊,能當得賣好多廢品紙盒,我不想這么‘摳門”。
母親常常也會振振有詞:你們現在是有錢了,自己家的留給老娘賣都不行,非要扔出去,我一不偷二不搶,積攢起來賣多少是多少,日積月累不就多了嗎?有專業戶每天在路邊撿,不也是拿出去換錢嗎?你覺得丟臉沒面子是不是?勞動有貴賤之分,但金錢的功效卻一樣,做白領和賣垃圾的錢都是人民幣一樣的使用,從來沒有人說奶奶你賣廢品或者撿廢品,這個血汗錢不干凈,有時候我給點零花錢給你兒子,他很少委婉的拒絕過。錢是大家都喜愛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有錢了才前途無量,做人有底氣,說話有硬氣,做事有霸氣,處事才大氣,這個道理你應該明白。
聽了母親的開導與教誨,后來我每次都能自覺把紙盒留下來再等待母親前來處理。不知是什么原因,這時候母親所患風濕的腿也不疼了,身體也好了,精神還倍兒爽。賣一次廢品也就10多元錢,她同那些老人一樣用塑料袋里三層外三層包了又包,卷了又卷,才小心翼翼的放進貼心的袋子里,再拍一拍,慢慢的從椅子上騰起來走回去。跨出門去,回過頭來叮囑我一句,“下次記得把廢品留給我去賣錢,莫丟掉了!”
母親賣廢品時,我極少幫助。先要把廢品在家里面分類弄整齊,打好包!每次都是她老人家采用老鼠搬家式一次一點一點的拖過去。母親佝僂著身子,欲提力不從心,用省力的辦法拖著往前走,半步半步的向前蹣跚前進。手中緊拽的細繩漸漸起伏,像音符一般高低跳動,時而拉得直直的,時而又彎彎的成了一道弧線,吃力的向目標挪動了一點又一點,每靠近一點母親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心里卻不是滋味,既心疼又心痛,母親不僅僅是為了那幾塊錢,而是為了這種有益的勞動滋味。
記得《把碗留給母親洗》結尾是這樣寫的: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實習歸來,我們在帶隊的教授家里吃了一頓飯。愉快的晚餐結束后,桌上杯盤狼籍。
幾個同學搶著要洗碗,教授卻滿面笑容地阻止道:“不急,有人洗呢?!?/p>
教授將碗筷放進水池,先沖去油污,然后,輕輕地走到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身邊:“媽,洗碗嘍……”
同學們一下子都楞住了,只見老太太一改餐桌上的委靡,精神煥發地走到水池邊,慢騰騰地洗起碗來,花了半個小時才把碗洗完。
教授高興地對老太太說:“您辛苦了,歇歇吧?!?/p>
他拿了塊毛巾,給母親擦手。教授攙母親回房后,又返回廚房,把碗重新洗了一遍。
教授對著詫異的我們說:“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為孩子做點什么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里,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想孝敬父母,除了幫助父母日常生活外,還要給他們創造機會,尋找一種力所能及的樂趣,常言道,“八十歲都還要個娘,”娘雖老了,并不是一個累贅,讓他們愛你,覺得自己還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