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王擎宇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家提出“文化輸出”的戰略口號,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將在這個時代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將傳統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也促進了中國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發展。在楚文化中,鳳紋是具有代表性的紋樣,它豐富的變化和其中的內涵是普通的設計藝術難以替代的。故筆者以楚鳳紋樣為例,探討將楚鳳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的價值,對荊楚文化傳播起到的積極促進作用。同時這也是對現代字體設計領域發展方向新的指引,值得廣大設計師們進行深入的探討與研究。
鳳紋的起源最早是指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鳳紋圖像,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鳳鳥形象牙匕狀器,采用對稱式的構圖,形成了連續、平衡的裝飾結構。這些最原始的鳳紋雛形,表現出了不同氏族部落先民們對圖騰的信仰與崇拜。圖騰起源于人們尋求平安的生活。在原始社會中,人類隨時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和自然界猛獸的襲擊,他們采取這種祈福的方式,來祈求自身以及部落的安全,祈求平安。由此可見,在古人眼里,鳳凰是一切 美好事物的象征,是積極樂觀的。此時鳳紋樣的造型更多的以簡單的指示性符號形式出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力和生產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漸漸提高,他們不斷發掘自然界新的事物,這時候的鳳紋也就開始發生變化,由單一的指示性符號轉變為具有裝飾性作用的圖案。因此,鳳紋在不同的文化時期呈現出不同的形態特征。
楚鳳紋樣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如圖1),這個時期的楚鳳紋樣莊嚴肅穆、雍容華貴,是權貴們身份的象征。楚鳳紋樣在造型上鳳臉多朝左、鳳眼大而圓,鳳喙厚實,由粗到細呈鷹鉤狀下彎。鳳頸不長,有些延續到鳳的腹部,有些紋樣延續到鳳尾。而到了戰國時期楚鳳紋樣造型在此時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與西周時期相比喙爪由尖銳變得平和,鳳尾造型更加多樣,也少了些繁縟華麗。在構圖上增加了神獸,藤蔓和花卉紋樣,整體畫面顯得更加具有生氣和活力。秦朝時期的楚鳳紋樣造型精煉、極富動感。漆器上出現了云鳳紋和變形鳳鳥紋,它們是鳳紋的改造和變形,使得鳳紋樣富有動感的同時,姿態更為奔放,線條更加簡潔。西漢時期的楚鳳紋樣造型做到了極簡且有靈性,此時的鳳紋樣線條不再均勻勻稱,而是有了粗細的變化,并且線條干凈利落。簡單地幾筆便勾勒出鳳形象的神韻。 由此可見楚鳳紋樣呈現出油繁至簡的變化,由西周時期雍容華貴的姿態到西漢時期簡單造型的鳳紋樣也體現出鳳的生動與靈性,顯得簡約而不簡單。

圖1 楚鳳紋樣提取、解析對比圖
現階段,許多研究人員都對楚紋飾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對紋樣造型也有各種各樣的分類。
在出土的文物中,我們不難發現西周時期的楚鳳紋樣鳳喙厚實,由粗到細呈鷹鉤狀下彎,以及戰國時期風鳥花卉紋繡中舒展、飄逸的鳳尾造型等等都是字體筆形設計的好素材,然而如此得天獨厚的設計資源卻得不到設計師們足夠的關注。
將傳統的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能使漢字的設計更具文化內涵。(如圖2)整幅作品通過對楚文化中漆器上的紋樣提煉分析,與漢字的筆形、結構進行協調,字與字之間的風格進行和諧統一。并沒有為了設計而過度的修飾筆畫以及隨意打亂字體的結構。在筆畫造型的塑造上,字體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字體形狀和筆畫的約束,進一步改變筆畫的形狀、粗細和長短,突破字體原有的風格,從而強化文字的精神內涵,使設計更富有地域感染力。也運用了筆畫置換的方式,在保證文字識別性的前提下,將文字的筆畫替換成不同類型的圖形元素,或是三角形、或是圓形、或是菱形,讓字體設計在具有傳統紋樣韻味的同時,突顯出字體的視覺個性和形式美感。整幅字體設計作品在筆觸上保留了楚鳳紋樣卷曲的姿態,但又顯得不刻意,巧妙的提升了視覺美感,同時增加了幾何造型應用于文字中體現了楚鳳紋樣的神秘感。

圖2 楚紋樣在字體設計中的應用案例
目前,楚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的案例,還是僅限于學院派的藝術作品中。缺乏對楚鳳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的應用及推廣?,F代字體設計的主要方式還是人們對字庫中已有的字體進行變形,或是借鑒英文中哥特體的筆形進行再設計。或者有些字體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加入了民間吉祥字符、刺繡等中國傳統元素,卻只是將傳統文化元素和字體設計生生搬硬湊地結合起來,并未有對傳統紋樣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甚至存在將多種紋樣雜糅于同一字體設計中,缺乏對設計嚴謹的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因此筆者認為在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應該側重于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字體設計內在的契合點,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更加耐人尋味,更加令人信服。
漢字作為中國向世界傳播信息的媒介,不僅僅只是單純意義上記錄語言的符號,它同時也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與內涵。因此在信息全球化和自媒體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對于漢字字體設計應該引起廣大設計師足夠的重視。優秀的字體設計能快速引起人們的關注,加速信息的傳播,提升設計對象的美學價值,同時文字中蘊含的設計理念也會潛移默化地傳播開來。
將楚文化中楚鳳紋樣與漢字字體設計相整合進行重構設計,對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例如將漢字筆畫中的“點”融入楚鳳紋樣中西周時期鳳喙由粗到細呈鷹鉤狀下彎的特征,將漢字筆畫中的“撇”和“捺”融入戰國時期風鳥花卉紋繡中鳳尾舒展飄逸的特征等,潛移默化之間喚起荊楚人民對楚文化的民族記憶和情感認同。例如將楚鳳紋樣應用于湖北土特產包裝的字體設計中,在荊楚人民為好友選購特產商品時,更能激發消費者內心的文化共鳴,使消費者產生對該商品購買需求。進而達到對楚文化以及楚鳳紋樣的積極傳播作用。使得更多中國優秀的設計師把目光聚焦于楚鳳紋樣、聚焦于楚文化以及更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在今后的設計藝術創作中呈現更多更加優秀的字體設計作品,呈現百花齊放的盛世。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的美好藍圖。
由于早期西方文化帶來了相對成熟的字體設計理念,導致很多設計師盲目追求國際化的潮流,設計的字體雖然能收到一時的追捧和贊譽,但由于設計缺乏民族文化的烙印,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設計就會逐漸被人們淡忘,因此在字體設計中提升本國文化競爭力成了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現如今,國內傳統印刷字體設計主要是對傳統印刷字體風格進行歸納、分析后,重新進行設計,即改變字體的字面大小,改變筆畫之間的穿插方式等細枝末節的變化。讓該款字體在保留原字體整體風格特征的前提下,在筆畫與筆形細節上又有所不同。筆者認為,字體設計師們不應該把目光局限于這些細枝末節的改動上,應該大膽嘗試將中國傳統文化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例如根據西周時期楚鳳紋樣莊嚴肅穆、雍容華貴的特征,可以設計出多款入筆堅實、氣勢磅礴的字體;根據戰國時期楚鳳紋樣鳳尾造型多樣化的特征,可以設計出多款筆形優美的襯線字體;根據秦朝時期楚鳳紋樣造型精煉、極富動感的特征,可以設計出多款富有楚鳳紋動感的手寫字體;根據西漢時期楚鳳紋樣線條不再勻稱,而是有了粗細的變化,且線條干凈利落、生動且靈性的特征,可以設計出多款飄逸且靈動的書法字體,還可以將不同時期的楚鳳紋樣特征相結合設計出一款字體,如此一來可以很大程度上起到推動現代字體設計的多元化風格發展,讓更多的字體設計師重視起屬于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使得國內的字體設計風格更加多元化,產生更多優秀的字體設計作品。
在電影《康定情歌》的海報中,主標題康定情歌四個大字使用的是方正藏意漢體,這是一款由方正設計具有顯著的民族化特色的字體,用于電影海報中,不僅加速了藏文化的推廣也促進了更多少數民族文化字體的開發。例如一些內蒙古地區的品牌就受到了啟發,將蒙古文字的造型特征應用到漢字骨架結構中,打造出具有蒙古文字特征的漢字字體,如:元朝酒業、康子郎蒙古勇士等品牌的字體設計。
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對楚文化中楚鳳紋樣造型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將楚鳳紋樣的風格特征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形成具有楚文化特色的現代字體設計,能夠廣泛地滿足目前荊楚一帶市場上的多種需求,例如將楚鳳紋樣造型特征的字體應用到荊楚一帶的商品中,不僅能激起荊楚人民的文化認同感,加速商品的購買力度,對于提高民族品牌文化的影響力、民族品牌的競爭優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又或者是將楚鳳紋樣的字體應用于湖北省博物館衍生商品,讓這些流傳下來的荊楚鳳紋樣不僅僅存在于博物館的文物上,使每一位瀏覽博物館的客人都能將“楚文化”帶回家中留作紀念,不僅促進了楚文化的傳播,也讓傳統紋樣與字體結合的方式走進更多人的視野中,應用于湖北省博物館正文字體中,在游客一睹楚文化風采時,也能結合字體更加深刻的了解楚文化的內涵,從而對楚文化的傳播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讓更多優秀的設計師參與到楚文化專用字體的開發中,產生更多具有楚文化特征的專用字體。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誕生了極為豐富的裝飾紋樣和文化內涵。將楚鳳紋樣應用于現代字體設計中,不僅豐富了現代字體設計的表現形式,并拓寬了楚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途徑。在保留了傳統漢字固有的結構和易識別性的基礎上,同時具備楚鳳紋樣的風格特征,極具民族風格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楚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能夠滿足荊楚地區人民的審美和情感需求,并且使用該字體對于打造民族品牌文化的獨特性,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豐富了現代字體設計表現形式的同時,也為其他傳統紋樣融入現代字體設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