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兵 張虹
摘 ?要:空間智力是人多元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綜合智力發展至關重要。2—12歲年齡的兒童繪畫具有明顯的年齡階段特征,是空間智力發展的敏感期和關鍵期,此時進行適當的兒童繪畫教育具有促進兒童空間智力發展的顯著作用。適當的兒童繪畫教育能極大地促進兒童空間能力各要素的全面發展,顯著提升兒童空間智力的發展水平,提高兒童的綜合智力水平,助力后期的學業與職業發展,使兒童在復雜多元的現代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關鍵詞:兒童繪畫;空間特征;空間智力;空間智力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1-0030-03
近年來,兒童美術教育蓬勃發展,但其功利化的特征也日益顯著,許多非專業人員也投身其中,兒童美術教育的簡單技術要求、成人化評價傾向日益突出,即使是一些較為專業的機構,也僅關注兒童的美術本體素養的教育發展。以繪畫為代表的兒童美術活動,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特征,具有豐富、深刻的空間教育潛力。因此,在兒童繪畫教育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關注兒童美術素養的養成,還應當關注其空間教育的特征與優勢,充分利用兒童繪畫活動,在兒童空間能力發展的不同關鍵期,充分發展兒童的基本空間能力和綜合、高級空間智力,才能助益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拓寬兒童未來的發展潛力,為未來需要高度空間能力的各種數學、科學、技術、藝術學科的學習、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一、空間智力是現代社會競爭的關鍵智力元素之一
空間是事物(物質)的一種基本屬性,也是人類的生存條件之一。人從出生開始,通過視覺、觸覺感知理解空間并與空間互動,不斷拓展對空間的理解和運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空間智力是人類綜合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人的多元智力重要組成部分的空間智力,一直都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職業與生活。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復雜化、高級化,社會分工越加細化,科學技術發展日益復雜,跨學科研究與多學科結合日益呈現出嶄新的發展機會與影響力,各種科學研究以及各項職業與工作都對人的空間智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空間智力作為人的基本智力因素,所具有的跨學科影響和特征成為廣泛的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一種關鍵智力因素。迄今,許多心理學研究表明了空間智力對數理等課程的學習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能發展自身空間能力的學生更善于運用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他們對數學問題解決的能力(De Lisi&McGillicuddy-De Lisi, 2002;Newcombe etal, 2002) ”[1]。“5—6歲兒童的數學能力與空間能力呈正相關”[2]。無論是兒童時期的數學、語文等課程的學習,還是中學、大學STEM相關課程的學習;無論是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職業技術工作中,還是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等科學研究中,以及交通、建筑、機械、工程、醫學、航空、航海等學科和技術的研究與生產實踐中,人的空間能力都得到了廣泛且深入的運用,并成為一種關鍵能力。人類對工作對象空間特性的認識運用,離不開空間知覺、空間表象、空間想象、空間記憶與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參與,對相關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產生顯著的影響。
二、兒童繪畫的空間特征有益于發展兒童空間智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空間能力在智力的年齡差異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且空間能力的不同成分對智力發展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兒童繪畫鮮明地反映出兒童空間能力隨年齡遞增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并呈現幾個發展的過渡期和敏感期。根據兒童繪畫的年齡特征差異,通常根據兒童繪畫的圖像視覺特點進行分類,一般把兒童2—12歲所畫的繪畫作品分為三個差異較為顯著的階段:2—4歲為涂鴉期、4—9歲為圖示期、9—12歲為寫實期(持續到12—17歲的青少年時期)。這種特征受到教育、家庭與社會環境、遺傳等多方面的影響,在總體階段性特征雷同的情況下有著較為顯著的個體差異。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空間智力有四種形式:空間知覺、空間表象、空間想象和空間思維,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特征。兒童繪畫中圖像的空間特征反映了兒童對繪畫對象空間特征的認知與理解,以及對對象空間特征與關系的概括、抽象和思維加工狀況,因此,兒童的繪畫年齡段的空間視覺特征也反映了兒童空間能力發展的差異及年齡特征。心理學研究表明,“空間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因素,空間能力的測試成績對于兒童今后的發展方向具有較好的預測效果,空間能力優秀的兒童往往在今后的數學、科學、工程、技術學習上有更好的學術表現。”[3]兒童繪畫過程具有豐富的空間智力教育因素。從兒童繪畫過程和繪畫作品特征來看,兒童繪畫作品不僅體現了兒童對物象形態及其空間特征與關系的認識理解,其完成的過程也包含了一個空間思維的轉換過程,需要把形象的空間特征轉換成線條、輪廓與形狀、體塊、比例與位置關系的理解,需要空間感知、概括、抽象、記憶、想象、思維能力的參與,還需要經常處理畫面形象,根據其空間特征的呈現進行反饋調整。
三、通過兒童繪畫在不同關鍵期發展兒童空間智力
由于兒童繪畫呈現明顯的年齡階段特征,兒童繪畫教育應在尊重兒童認知發展的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給予適當的教育,以促進其空間智力的發展。對兒童繪畫表現出的空間特征及空間智力水平,應“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對每一階段的兒童空間認知能力采取與兒童發展相適宜的不同策略進行培養”[4]。“處于過渡形態高峰的年齡階段是最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的轉折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給予適當的引導性教育,會有利于促進空間圖形認知發展進程”[2]。因此,在兒童的不同年齡階段,需要在兒童繪畫教育中對兒童空間智力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在空間智力發展的幾個具有明顯不同特點的關鍵期:2—4歲、4—6歲、9—12歲,通過適應兒童認知水平和技能、表達水平的多樣化繪畫活動,在關鍵期給予其空間智力發展的充分機會,以最大程度地發展兒童的空間智力,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空間智力基礎。
(一)通過涂鴉繪畫活動發展2—4歲兒童的初期空間能力
2—4歲兒童對空間的認識理解主要處于空間知覺水平的初級階段,對空間方位的感知與互動逐漸形成初步的空間感覺判斷。由于“兒童空間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3—6歲”[5],“兒童在學前階段所接受的教育能最大效度地促進兒童未來空間技能的發展(Hckman,2006)”[6],因此,通過涂鴉活動,可以極大地促進兒童對空間關系的理解與判斷,為其更高水平的空間能力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4歲孩子的涂鴉活動多是一種自發的活動,是一種自我發展的本能行動。涂抹位置的選擇、涂抹過程中涂抹痕跡的變化,涂抹痕跡線條的粗細、長短,圖形的大小、距離、位置、疏密形成的圖像顯示出圖形的平面空間特征,對這些空間特征的感知體驗增強了兒童的空間知覺水平、空間位置關系的判斷能力。從隨意涂鴉到逐漸出現的可辨識的圖形,是涂鴉期兒童對繪畫對象的形象及其空間狀態與關系記憶的初步重現,其繪制的過程包含著對對象空間形態與特征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也包含著對環境情景及空間狀態與關系的回憶,這個繪畫過程可以明顯增強低齡兒童的空間感知與記憶能力,兒童的空間抽象能力也在這時開始萌芽。
(二)通過圖示期(4—9歲)繪畫發展兒童基本空間能力
“4-5歲這一年齡階段是學齡前兒童心理旋轉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7];“兒童空間游戲在5—6歲對兒童空間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有巨大影響”[7]。兒童繪畫活動也屬于一種空間游戲。隨著兒童身心的迅速成長,在4—9歲期間,兒童認知能力快速增長,手部手臂等身體肌肉得到很大發展,精細動作控制力進一步增強,手眼協調的控制力也快速提高,對圖形和真實物象的形狀、位置、大小、比例、前后、遠近等空間特征的認知逐漸增強,并反映在圖示期的兒童繪畫作品中,隨著年齡增長,其繪畫中的物象形象和細節表現得越來越豐富,造型特征從較為簡單的正側面和幾何概括的物象形體、線狀結構,到越來越豐富地表現人物、動物、花草、樹木的特征,反映了兒童空間綜合能力的快速增長。從繪畫的圖像特征看,用“圖示前期(4—6歲)”“圖示成熟期(7—9歲)”來區分這一年齡段兒童繪畫的階段差別,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兒童認知、繪畫技能以及空間智力發展的階段性發展變化。
(三)通過多樣繪畫活動發展寫實期(9—12歲)兒童高水平綜合空間智力
皮亞杰認為,“兒童空間觀念的演化在兩個不同的水平上進行:知覺水平和思維或想象水平;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側重。”[4]在空間表象和記憶的基礎上,空間想象、抽象與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就是高級水平的空間智力。空間知覺水平發展越充分,空間感知越豐富,空間記憶就會越強,其相應的空間概括能力就會得到更好發展,就越容易產生豐富的空間想象力,會對更加重要的空間抽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產生顯著推動作用,促進更高級復雜的空間綜合思維能力的充分發展。9—12歲(寫實期)是兒童繪畫走向寫實和立體真實空間表現的關鍵時期,也是高水平的空間思維和空間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寫生、臨摹、默寫、想象創意、主題繪畫、記憶畫等繪畫活動對發展此階段兒童的空間智力各有不同的作用和獨特的優勢。臨摹與寫生可以互相促進。臨摹主要是通過直觀的模仿獲得繪畫表現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技巧的直觀方法,初步建立對空間形態表現的比較直觀的認識理解。寫生是對真實事物空間形態和空間關系、特征充分觀察、體驗的結果,既有對真實立體空間的體驗感知,也有繪畫對所表現物象的空間形態、空間關系的模仿、概括與抽象。默寫更加強調對物象空間形態的記憶,也不斷強化空間形態的表象與記憶,為空間的想象與思維打下良好基礎。記憶畫類似于默寫,更強調情節與情景,有利于空間記憶與想象的發展與強化,并與抽象的語言表達結合,使語言的敘述具有具體而豐富的空間情景,使事件與空間發生連接,有利于增強兒童空間的記憶和想象。想象創意與主題畫,是以空間形象的豐富積累和記憶為基礎,強化空間的想象、抽象與思維,尤其有助于高級空間智力的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與強化。這些不同的兒童繪畫活動,也應該與其他美術活動和空間訓練活動結合并同時開展,以相互促進,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發展兒童的綜合空間智力和高級空間智力水平。
四、結語
通過繪畫教育活動在空間教育上的優勢可為兒童的空間智力發展提供幫助;通過繪畫教育環境及過程可給予兒童豐富的直觀空間感知與體驗;通過繪畫教育認知活動中的語言與交流可幫助其建立豐富的空間語言概念和空間表象;通過想象畫、寫生、創意畫、記憶畫等多樣化的繪畫練習可幫助孩子通過仔細觀察的訓練豐富空間的感知,增加空間的記憶、抽象概括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通過主題畫、創意想象畫的構圖以及畫面各種細節、元素的組織,可強化孩子的空間組織思維能力、空間抽象能力,在發展孩子美術素養的同時,發展孩子的全面空間智力,助力高級水平的空間抽象與思維能力的充分發展,促進兒童綜合空間智力水平的發展,提升高級空間智力水平,助力孩子學業、職業發展和個人智力的全面發展,以更好地適應日益復雜、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
參考文獻:
[1] Richard,D.L.,Jennifer,L.M.. Improving Children’s Mental Rotation Accuracy with Computer Game Playing[J].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03):272.
[2] 李文馥,樊文梅,王貞琳,等. 4-9歲兒童空間圖形認知發展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1997(04):2-6.
[3] 朱易. 3.5-6.5歲兒童空間方位概念與空間可視化能力發展的關系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4] 汪莉園. 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培養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11(10):36-37.
[5] 張黎,林洪新. 如何促進學前兒童空間能力的發展[J].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2,29(01):40-44.
[6] 趙平. 兒童數字空間表征發展及其與數學學業能力的關系研究[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7] 文鑫. 心理旋轉游戲對5-6歲兒童空間及數學能力的影響[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秦雷)